健康咨询描述: 额头上有脂溢性皮炎伴有痤疮该用什么要来治疗,希望医生能给我指示,谢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该用什么药来治疗,
病情分析: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本病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 脂溢性皮炎最根本和有效的办法是抑制皮脂异常分泌,减轻皮损处的炎症反应,彻底排毒防止组胺和组胺受体的释放,起止痒作用.
指导意见:
1.家庭用药
(1)内用药物:可用维生素B6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2每次5-10毫克,每日2次口服或用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每日2次口服瘙痒剧烈时,给予脑益嗪,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去敏灵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口服若有感染时可用四环素或红霉素每次0.25克,每日4次口服.严重时给予青霉素每次8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病情较严重者可短时间小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5毫克每日3-4次口服.
(2)外用药物:急性期有糜烂渗出时局部用3%硼酸液或0.1%雷佛奴尔液冷湿敷(即用6层纱布蘸药液敷在皮肤损害上),每次15-20分钟,每日3次湿敷后外涂30-50%氧化锌油.待炎症减轻后换硼锌糊外涂.皮损增厚的可外擦2-5%黑豆馏油软膏或硫锌霜也可短时间用肤轻松软膏外涂,头皮多,发痒起丘疹的干性脂溢性皮炎用复方水合氯醛头皮水或水杨酸头皮水外搽,每日2次.
2.中药及偏方
(1)黄柏50-100克,煎水放冷每日2次冷湿敷,每次15-20分钟.同时内服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每日2次.对急性期糜烂流水者有良效
(2)龙胆草100克水2000毫升,水煎龙胆草沸后20分钟过滤去渣,药水放冷湿敷每日3次.适用于红肿,干燥脱屑者.
你好:
脂溢性皮衣是可以治愈的,中医认为脂溢性皮炎是:湿热内藴,外感风邪,郁久耗伤阴血,平素血燥之体,复感风热,血虚生风,风热燥邪藴阻肌肤,或者由于进食肥甘油腻,辛辣东西,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化湿生热,湿热藴阻肌肤而发病.想彻底治愈建议采用中医疗法,运用针对性的中成药内部综合调理是可以治愈的.
病情分析:
可以告诉你些脂溢性皮炎的食疗法!
膳食中要注意控制脂肪量,脂肪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症状,每天供给总膳食脂肪量应在50克左右.可适当给予高蛋白饮食,因为蛋白质有利于保持正常皮肤角化代谢和毛囊正常畅通.还应注意少吃甜食,因为含糖较多的饮食可促使脂肪异生后产生更多的脂肪.值得注意的是要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A的食物要适量多吃,猪肝,胡萝卜,蛋黄等,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
指导意见:
有人研究,缺锌也可产生脂溢性皮炎,应在膳食中补充含锌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禽类,坚果类等,以纠正人体内锌含量相对不足.避免高碘饮食很重要,因高碘饮食可使毛囊角化或堵塞,要控制海带,紫菜等海产品的摄入.
以上是对“脂溢性皮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本病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 脂溢性皮炎最根本和有效的办法是抑制皮脂异常分泌,减轻皮损处的炎症反应,彻底排毒防止组胺和组胺受体的释放,起止痒作用.
指导意见:
1,要保持生活规律和充足睡眠精神要愉快,按时服药.
2,勤洗头一般3-5天洗一次,宜用硫磺软皂,禁烫洗和搔抓
3,调节胃肠功能保持大便通畅,可适量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4,急性期要避免风吹日晒不要用强刺激性药物.
病情分析:
脂溢性皮炎和痤疮的原因不同,治疗却有相同之处.
指导意见:
本病的治疗最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效果不错,需根据你的具体症状来辨证论治,效果不错,且无副作用.建议你继续治疗.实在不能耐受中药的话也可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成药.外用药主要是去脂消炎的,如甲硝唑乳膏.姜黄消痤液等.西药主要是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配合调节内分泌的药物无西咪替丁等.综合治疗可获较好效果.
病情分析: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部位,如头皮,前额,眉弓,鼻翼两侧,眼睑,面颊耳后,前胸,后背,脐周,腋窝,臀部等.用猪胆汁外洗方,野菊牛子汤都可以治疗的
指导意见: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脱屑型和结痂型两类.前者临床表现皮损呈片状,表面有干燥性糠秕样鳞屑,基底部淡红或苍白.发生在头部者,梳发时或搔抓头皮时有较多的糠秕样鳞屑飘落,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结痂型鳞屑较厚,堆积成灰白色的一层油腻性痂皮,因瘙痒搔破后可发生糜烂渗液,结成浆液性黄色痂;发生在皱折部红斑边界清楚,鳞屑少,表面柔软而湿润;发生在头面可伴有脱发及眉毛脱落.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消化不良,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功能障碍,年龄因素,化学物质刺激,感染(卵圆形糠疹芽孢菌)等因素有关.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皮损及发生的部位,参照组织病理变化,如低度炎性改变,表面有点状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和海绵形成,真皮乳头下血管扩张和中等度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血管周围浸润.
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采用维生素B6,B2,维生素C等内服药物和外用去脂类洗剂及软膏;患者避免过食糖类,脂肪和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等清淡饮食,避免用力搔抓.
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白屑风”,“面游风”范畴.病因为风热血燥,风热之邪外袭,郁久则血燥,血虚则生风,肌肤失养,临床表现为干性皮损为主;或因过食肥肉油腻,辛辣酒类导致肠胃运化失常,生湿生热,蕴积肌肤,临床表现为湿性皮损为主
病情分析:
【一般治疗】
治疗主要在于保持皮肤清洁,限制脂肪饮食和酌用药物治疗.
一,限制脂肪性食物和甜食,如肥肉,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多食蔬菜和水果.
二,每晚用温水涂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脸.清除面部油腻,清洁皮肤.
三,遵照医嘱用药物治疗,需耐心坚持方能有效.
四,值得注意的是要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A的食物要适量多吃,猪肝,胡萝卜,蛋黄等,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有人研究,缺锌也可产生脂溢性皮炎,应在膳食中补充含锌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禽类,坚果类等,以纠正人体内锌含量相对不足.避免高碘饮食很重要,因高碘饮食可使毛囊角化或堵塞,要控制海带,紫菜等海产品的摄入.
除上述之外,还要多吃含维生素C,B1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的增加谷物杂粮,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对脂溢性皮炎大有益处,占总热能的18.8%,碳水化物356克,占66.3%,维生素A515微克视黄醇当量,维生素E41.7毫克,维生素B11.32毫克,维生素B21.09毫克,维生素C159毫克,尼克酸12.1毫克,钙1037毫克,铁28.1毫克,锌13.4毫克,硒24.9毫克,铜2.7毫克,镁469毫克,磷1412毫克,钠3486毫克,钾2959毫克,胆固醇38毫克,膳食纤维19.6克.
1,禁饮酒:因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消化功能失常食糖,脂肪过多少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2,内服药:
(1)维生素B族类制剂,如维生素B6 B2 B1.
(2)有人主张服酮康唑或四环素.
3.外用药:去脂,消炎,杀菌,止痒的原则,常用复方硫磺洗剂,或希尔生液.
4.中医治疗:潮红,渗液,结痂时可以清热,解毒,利尿为治则,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仅有痒而无渗出时,以养血,润燥,祛风,清热为治则.用祛风换肌散加减.
本病一般诊断不难,但应提高警惕与红斑型天胞疮鉴别,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引起严重后果.治疗中还应注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热水肥皂洗头,避免诸如篦头发等各种机械性刺激
指导意见:
放松心情,多多锻炼,祝福你早日康复,全家健康.
以上是对“脂溢性皮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您好,据您的描述,可以告诉您可以用些抗过敏药比如依匹斯汀口服,一天两次一次一片,和阿达帕林凝胶外涂,同时如果有感染症状可以口服抗生素.如果你这三年内不想要孩子的话可以用口服阿维A酯,效果比较好
指导意见:
同时建议您注意饮食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不要吃太甜的东西,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注意用控油的洗面奶洗脸.
病情分析: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本病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
指导意见:
脂溢性皮炎最根本和有效的办法是抑制皮脂异常分泌,减轻皮损处的炎症反应,彻底排毒防止组胺和组胺受体的释放,起止痒作用.
1.不要过度使用去油,去角质产品:虽然脂溢性皮肤炎常常生长于皮脂腺较多处,但是过度去油,去角质很容易诱发它的发生
2.给予适当的保护:一旦产生脂溢性皮肤炎,除了要避免进一步伤害,还可以使用一些低敏度的乳霜保护,尽快形成良好的皮脂膜,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3.不可过度清洁:在脂溢性皮肤炎的肌肤上,使用刺激性较低的洗面奶,可以避免进一步受伤,也预防诱发!
4.身心放轻松:压力可是脂溢性皮肤炎的头号大敌
生活护理:
一定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病情分析:
这种慢性疾病需要起始治疗后长期维持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有效但是可能导致萎缩,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尤其是面部,或者引起或加重口周皮炎或酒渣鼻.紫外线放射疗法对许多人有效.,2%酮康唑香波,酮康唑乳膏.
1.禁饮酒:少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2.内服药:
(1)维生素B族类制剂,如维生素B1或B2.B6复合维生素B.长年服用对本病有好处.重症用维胺脂.
指导意见:
避免诱发加重因素.口服四环素(用于丘疹和脓疱).轻者可外用1%甲硝唑霜治疗.低剂量抗生素需服数月.本病经常在生理或心理的压力下复发,所以也要调节情志,心情舒畅,减轻心理负担.
温馨提示:
痤疮与日常生活习惯、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有关,在生活中要注意面部清洁,合理的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劳逸结合,保持精神愉快。这样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