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面瘫已经很长时间了,想试试艾灸不知道怎么灸,灸那几个穴位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帮我说明几个穴位,和疗法
病情分析:
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肌炎,其发病可能与风寒,病毒感染及自主神经不稳有关.中医多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贪凉受风致虚邪贼风乘虚而入,使面部气血痹阻,脉络失养,面神经缺血而麻痹致瘫.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受累后突发一侧口歪眼斜,不能闭目,流泪,下垂或耳后疼痛,眼裂增大,额纹消失或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或吹口哨等.在诊治该病时发现,除了常规的治疗外,以艾灸为主,加上点穴,按摩面部,口服营养神经药等综合治疗,对于缩短病程,改善症状,效果理想.
指导意见:
艾灸 取穴:阳白,太阳,牵正,地仓,翳风,风池,足三里.
将艾绒制成半个小花生米大小,尖圆底平的圆锥状艾柱,其下置2~3毫米厚的蒜片或姜片(后者用牙签扎多个小孔),每穴灸13~15柱,每日1~2次.
点按穴位 用双手食指和中指同时点按上述各穴位,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顺时针方向点按3~5分钟,每日2~3次.
按摩面部 两掌心搓热后,双手从脸之下部往上部至前额,再向两侧分开至颞部,耳根,拂两颊而下至口周和下颏处,每次60~100遍.动作轻柔,以局部发热感觉舒适为度.
口服营养神经细胞药 酌情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苷,强的松等药物.
这种以艾灸为主,点穴,按摩及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的综合疗法,方便廉价,短期内显效,无痛苦.
病情分析:
面瘫是由于外伤,手术,面神经炎,占位性疾病等导致的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瘫痪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单侧.患病2年内没有完全恢复的称早期面瘫,2年以上的称晚期面瘫.
外科治疗主要针对晚期面瘫.外科治疗可以分为静态治疗和动力性治疗.静态治疗主要是将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治疗后静态情况下双侧面部表情对称,但动态下患侧不能随健侧运动.动力性治疗一般分为二期,一期是将从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经与健侧面神经吻合,移植神经末端置于患侧,待6个月到1年神经从健侧长入患侧后,实施二期手术,即移植带血管神经的肌肉,选择的肌肉可以为股直肌,股薄肌,背阔肌等,治疗3个月到1年后静态与动态都可达到双侧表情的对称.
我们提出按骨骼肌肌肉内神经,血管,肌腱分布设计移植肌肉供区的理论,并观察到股直肌神经,血管解剖恒定,口径适合面部血管,神经,其肌肉的肌腱有利于维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张力以及面部口角复位固定,而且手术切除肌瓣方便,无血管,神经损伤,无肌肉供区功能障碍.经实施游离股直股动力性治疗面瘫的患者现已有21位.经施用上述手术方法,全部患者于术后1~3个月左右面部肿胀消退,静态时双侧口角对称,其中有两位患者在术后8个月恢复了口角自主运动,其余均在术后10~12个月出现了自主的表情运动.
面瘫的治疗总的说: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对症治疗,改善循环消除面神经水肿.第三是营养神经.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容易造成面瘫后遗症.
过去对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传统治疗,都采用针灸,贴药,拔罐,割治,火针,电针,理疗,鼻塞药,介入治疗,面部注射药物等及一些民间的土办法如擦鳝鱼血等.这些传统的办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兴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祖国医药定库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疗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却有着它严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后遗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极大痛苦的根源.
指导意见: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条状的扁平肌,这些肌肉起自于颅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围,呈扁平环形肌和扁平辐射形肌肉与周围的肌肉组织联结在一起.在这些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有开大和缩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时牵动着面部皮肤活动,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约有26块之多.它们互相重叠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针灸,拔罐,贴药,电针,火针,面部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介入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一定会造成这些肌肉的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
温馨提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