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岁
有红肉外翻,大便稍干,其它无明显表现
15天,原因不明,只此一次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还没有任何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防止这类情况的再次发生,如果不治,能自愈吗?
病情分析:
婴幼儿的直肠与肛管上下处在一条直线上,其周围组织比较松驰,肌肉比较薄弱(尤其是营养不良或有消化性疾病如肺结核患者),在2岁前后开始坐便盆排便,此时会阴底部所受腹压要大,大便也硬一些,如有便秘需使劲屏气,延长坐盆时间,或频繁腹泻,或有咳嗽,包茎,尿道膀胱结石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均容易引起脱肛.
脱肛初始仅在用劲排便时出现,便后可以自动缩回.后来可能要用手帮助送回去,不大便时(如哭闹时))也可出现.如长时间不将它送回,可发生水肿,渗血,溃疡而引起坠胀,疼痛,里急后重,流脓血粘液
指导意见:
绝大多数脱肛的患儿可在5岁之前自愈
小儿脱肛的简便疗法
1.对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引起的脱肛要给以充足的营养食物,如鸡蛋,虾蟹,海鱼,瘦肉,豆类,米面,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营养,增强肛周肌肉收缩力,使脱肛好转.
2.对于便秘,腹泻或咳嗽引起的脱肛,把这些病治好了,脱肛亦可好转.
3.小儿脱肛可用手按揉复位,遇有肛门周围肿痛时,可用热水坐浴,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脱肛复原.
4.中药治疗,可用五倍子研成细末,铺在纸上卷成筒状,放在便盆内点燃,让小儿坐上使气熏入肛门,肛门可自行收回.也可用五倍子煎汤熏洗.最后取白矾末搽在肛门上,可预防脱肛复发.
考虑大便干燥,直肠粘膜脱垂的可能性大,平时大便必须通畅,避免干燥,养成规律排便习惯,饮食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以及油腻饮食,避免久坐,适当锻炼身体,平时练习提肛运动,良好的作息习惯很重要。
病情分析:
我们俗称的“脱肛”,医学上称之为肛门直肠脱垂.它是指肛管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
指导意见:
长期的腹内压力增加.如经常便秘,腹泻的小儿;或长期经常咳嗽者(如百日咳小儿),因用劲而使腹腔压力增加,造成肛门脱出.
以上是对“小儿脱肛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1.常见于体虚的小儿及老年人,或新产妇,或有长期泻痢,咳嗽等病史,或有内痔环切手术史.
2.脱出为本证的主要症状.轻者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日久逐步发展为直肠全层脱出,除大便时脱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脱出,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回纳.如脱出未即时还纳,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糜烂.可伴有肛周皮肤潮湿瘙痒,腰骶及腹部坠胀酸痛.脱出时间稍长,没有及时复位,可造成嵌顿,粘膜由粉红色变为暗紫色,甚至糜烂坏死,肿胀疼痛,体温升高,排尿不畅,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疼痛.
指导意见:
病情分析:
1.常见于体虚的小儿及老年人,或新产妇,或有长期泻痢,咳嗽等病史,或有内痔环切手术史.
2.脱出为本证的主要症状.轻者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日久逐步发展为直肠全层脱出,除大便时脱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脱出,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回纳.如脱出未即时还纳,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糜烂.可伴有肛周皮肤潮湿瘙痒,腰骶及腹部坠胀酸痛.脱出时间稍长,没有及时复位,可造成嵌顿,粘膜由粉红色变为暗紫色,甚至糜烂坏死,肿胀疼痛,体温升高,排尿不畅,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疼痛.
指导意见:
1,注射法:注射疗法主要是将药物注射于直肠粘膜下层,造成瘢痕,使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或注射到直肠周围,便宜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不再下脱.
2,粘膜切除缝合术:适用于肛管脱垂和直肠下部脱垂.
3,瘢痕支持固定术:适用于I,Ⅱ度直肠脱垂,并伴有肛门松弛者,但对肠炎,痢疾,腹泻和肛门直肠急性炎症的病人,不宜使用.
4,线状烙法
5,纵切横缝术:适用于Ⅰ度和Ⅱ度脱垂.
6,肛门紧缩术:适用于直肠脱垂并发肛门松弛和肛门失禁者,但对肛门直肠急性炎症,肠炎和腹泻等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7,肛管直肠缩窄术:适用于老年人和全身情况不好的不能做大手术的病人.
8,直肠前方悬吊固定术:此术式为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用来修复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最常见手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