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
正规人民医院!不过我建议看中医,我前一段时间小腹很痛,尿尿也痛,我才27岁的吗,我还以为自己有什么问题,我就去诊所看,诊所给输液后又好了,可过一个星期又出现,后来就去县人民医院,那个医生看了看那里后也没有给出什么结论,叫我做了什么前列腺检查啊,总共是几项,做完了都正常!开了点药就回家,吃了药没有效果,我指的是特别明显的效果!后来没有办法,就去看中医,我也没有给中医医生说什么,中医一把脉,就说我有很严重的尿路湿热,他说时间久了膀胱里面就有结晶,症状就和我通的症状是一样的!他说要少喝酒和吃辣椒,给我开了两副药,回来吃了就好了!都几个月过去了,好象没有出过这种问题,两副药才50多元,我去医院做检查花了我300多,而且做前列腺检查痛死我了!我比较相信中医!
<资料>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医是指在中国大地上所有的医学,包括 “藏医”,“蒙医”等等.人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阴平阳秘,则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字的真正含意.
中医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1982年国家《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之后,1991年我国又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基础理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指导意见:
一,阴阳学说 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现代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阴阳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下位种概念
阴阳是互不相容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对立面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
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
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由阴阳二部分组成,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阴.因而阴阳存在两个对立面,在阴阳消长和对立统一作用下,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相互变化中构成世界万物.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二,五行学说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中以五脏配五行即: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金与肺,水与肾.五脏与五行相生相克应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和谐相处.如果五脏与五行发生失调,出现太过,不及或反侮,也会致疾病的发生,这对于推断疾病的好转和恶变,治疗方法,提供了充足依据.中医主要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三,气血津液 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在生理上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必须在脉中运行,才能发挥它的生理作用.血在脉中循环运行,内至腑脏,外达皮肉筋骨,不断对全身各腑脏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津液是指各腑脏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正常分泌物,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和液的性状功能及分布部位各有不同,津是指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并能渗注于血脉,起着滋润的作用.液是指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流注于骨节,腑脏,脑髓等组织,起着濡养作用.
气血津液都是机体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而气血津液又依赖于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气血津液代射不正常或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四,脏腑学说 主要是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经络学说 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相互关系密切的学说.经络被定义为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起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六,运气学说 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预测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并提供预防,养生的方法.
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机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
二,辩证论治
1.概念: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所谓“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辩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辩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
2.辩病与辩证的关系
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的,而证则是疾病过程中典型的反应状态.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辩病又辩证,并通过辩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
例如感昌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辩别清楚是风寒还是风热,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而不是单纯的“见热退热”“头痛医头”的局部对症方法.
三,相似观念=现代分形观----中医的三个哲学观
是取象比类的现代化科学化
分形是上个世纪美国人创立的,但分形即--相似的观念中国几千年前就有,如著名的阴阳,五行就是最古老的分形观,上个世纪邓宇等的新发现.是取象比类,象数学,取数比类的现代化科学化,即通过类比,象征方式把握对象世界联系的思维方法,运用带有感性,形象,直观的概念,符号表达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