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血压一般在150 100 但经常性不稳定 犯病的时候在180 190 120 130 十多年了 知道的药都用过 但就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同时还患有因长年副降压药导致膀胱炎
颈动脉血管斑块 希望哪位高人给指点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用什么药物 或者什么方法 能控制住血压
病情分析:
十多年 血压一般在150 100 但经常性不稳定 犯病的时候在180 190 120 130
指导意见:
顽固性高血压可以通过利尿剂的应用或者是联合转化酶抑制剂保护肾脏功能会有效降低血压,另外运动可又降压的效果.
你好,目前来讲降压药用的适当,都可以起到有效的降压作用,有可能你所用的药不太合适你,或者生活方面不太注意.你这种情况,建议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你的情况调整用药.平时注意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放松心情.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按时就医.
病情分析:
顽固性高血压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查原因.
(1)饮食不当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即患高血压病后不注意控制饮食,如胡吃乱喝,烟,酒,糖,肥肉,动物内脏等一概不忌,加重了动脉硬化,影响了血管弹性,导致血管痉挛,可使血压居高难下,因此,服降压药效果不佳.
(2)用药不当 用药单一,忽视了药物的综合治疗,也往往是高血压久治不降的原因,所以,高血压病人要注意联合用药.同时,还应注意坚持用药,既不可见好就停药,也不可因久治血压不降而放弃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往往要终生服药.
(3)减肥不力 对于肥胖型高血压,往往肥胖程度与血压升高呈平衡关系,此类高血压病人如果单纯依靠降压药物治疗,而不减体重,血压下降往往不理想,所以,类病人除坚持降压治疗外,还应注意减肥.
(4)精神欠佳 血压升高与精神状态不佳有密切关系,因为情绪不稳,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进而血压久治不降,因此,高血压病人要注意自我调解,保持心情愉快,克服急躁情绪.
(5)运动过少 一些高血压病人不爱活动,运动量过小,吃了睡,睡了吃,单纯依靠药物降压治疗,血压常久治不降,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加强体育锻炼.体育活动不仅可降压,还能除脂减肥,调节心理平衡,改善精神紧张状态.
对于顽固性高血压,只要能找出血压不降的原因,进行合理的治疗,久治不降的血压多能得到改变.
指导意见:
顽固性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多主张联合用药.一般首选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此类药物的特点是作用持久,副作用小,疗效可靠.治疗中若血压降得不理想,动脉硬化较重,脉压较大,则可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同时加用血管软化药维生素C,烟酸片;若心率快,则应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或美多心安等;若舒张压高,脉压小,体胖,则应适当加用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但应注意补钾,以防电解质紊乱,同时加用减肥降脂药物安妥明,烟酸肌醇脂,谷维素等.
以上是对“顽固高血压”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好.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治疗的
指导意见:
高血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可以服用硝苯地平治疗,要注意饮食,要低胆固醇和低脂肪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钾的蔬菜和水果,另外还要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你好,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其中原发性占到90%,病因尚未明确,其治疗目的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继发性高血压多见于肾病嗜铬细胞瘤等,消除病因,则血压复正.头晕和头痛是高血压最多见的脑部症状.
指导意见:
高血患者的治疗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据病情选择药物,轻度可通过调节饮食,增加运动来降低血压,无好转可服用利尿药氢氯噻嗪;中度在上述基础上改用或加用普萘洛尔;重度则需再加用其它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如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利血平等.二是联合用药,但要注意合并用药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三是据合并症选择药物.四是用药个体化,最合适的剂量,最小的不良反应.同时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随意停药或减量,只有在用药维持血压比较平稳后才可以逐渐减量,突然停药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严重的会出现脑溢血等现象.祝身体健康!在生活中必须注意;少吃高脂肪的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海产品和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少吃盐,可以做适量运动,最好戒烟限酒 ,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可自备血压计自测血压,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不需要严格禁止性生活,但事后酒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如有问题请按时就医,祝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
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