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部分病人畏寒发热,继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等出现黄疸.
指导意见: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之一 ,
1.清热解毒 ,利胆退黄法 :此方法适用于湿热蕴结型.症见 :身,目,小便俱黄 ,发热 ,恶心欲呕 ,腹胀纳呆 ,身倦乏力 ,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数.用龙虎汤 (龙胆草,茵陈蒿,虎杖,大青叶,连翘,栀子,茯苓,白茅根,大黄 )或用茵鸡黄草汤 (茵陈,鸡骨草,田基黄,败酱草,白花蛇舌草 )治疗 ,疗效甚佳.
2.活血化瘀法 :本法适用于湿热瘀阻型.症见 :发热口渴 ,腹胀纳呆 ,恶心呕吐 ,大便干结 ,小便黄赤 ,有灼热感 ,身黄如橘子色 ,舌苔黄腻 ,舌质暗红 ,脉弦数.笔者用自拟方 (茵陈,赤芍,丹皮,丹参,栀子,桃仁,郁金 )治疗黄疸型肝炎 40例 ,总有效率为 9 8%.
生活护理:
3.温阳化湿 ,利尿退黄法 :本法适用于寒湿困脾型.症见 :身目发黄.色暗淡 ,尿黄 ,纳少 ,恶心 ,腹胀痛 ,大便稀溏 ,倦怠 ,舌淡 ,苔白腻 ,脉沉.方用茵陈术附汤 (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 )加茯苓,郁金,黄芪治疗 ,疗效颇佳.
4.通腑泻浊 ,利胆退黄法 :本法用于腑实壅滞型.症见 :巩膜皮肤黄染 ,小便短少 ,如浓茶色 ,大便燥结 ,腹满或胀 ,两胁下胀满拒按 ,口中热臭 ,舌红 ,苔黄厚腻或黄燥 ,脉弦滑数.方用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栀子,金银花,连翘,黄柏,赤芍,枳实,郁金,金钱草,败酱草,炙甘草,大黄,红枣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效果满意.
5.清热蠲湿 ,利尿退黄法 :本法适用于湿热并重型.症见 :目黄,身黄 ,小便黄 ,口苦咽干 ,不思饮食 ,倦怠乏力 ,脘腹胀满 ,舌苔白厚腻 ,脉滑.方用茵陈四苓汤 (茵陈,茯苓,猪苓,泽泻,白术 )加薏苡仁,车前草,杏仁等治疗 ,效果满意.
6.和解少阳法 :本法适用于少阳邪热 ,枢机不利型.症见 :身黄,目黄,小便黄,口干口苦 ,头晕目眩 ,恶心呕吐 ,不思饮食 ,脘腹胀满 ,舌红 ,苔薄黄 ,脉弦.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法半夏,黄芩,大枣,炙甘草,人参,生姜,木香,砂仁,茵陈 ).
7.芳香化湿法 :本法适用于湿热阻滞中焦型.症见 :身,目,小便俱黄 ,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 ,口干口苦 ,舌红苔白腻 ,脉濡或濡数.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藿香,白蔻,木通,苍术,连翘,茯苓,泽泻,茵陈,薄荷 )治之 ,疗效卓著.
8.健脾化湿法 :本法用于脾虚失运型.症见 :身目萎黄晦暗 ,不思饮食 ,腹脘胀满 ,恶食 ,小便短黄 ,大便溏薄 ,舌苔白腻 ,脉濡缓.方以六神散加味 (党参,茯苓,白术,扁豆,炙甘草,山药,柴胡,白芍,五味子,山楂,黄芪 )治疗成人脾虚及小儿急性肝炎 ,效果满意.
病情分析: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指导意见:
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法半夏,黄芩,大枣,炙甘草,人参,生姜,木香,砂仁,茵陈
病情分析: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部分病人畏寒发热,继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等出现黄疸.
指导意见:
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至阳,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或太冲透涌泉),胆俞.
配穴:发热加曲池;胁痛加期门,太冲;恶心呕吐加内关;黄疸甚加阳纲;腹胀加天枢.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两对透穴可轮换应用,每次用一对,配穴据症选加.针用泻法,刺激可较强,但不宜超出病人耐受程度.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运针2~3次.每日针1~2次,14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据有关报道451例中,临床有效率为80~100%[5~8,13].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大椎,腹股沟淋巴结,肝俞,胆俞,脾俞.
配穴:腹胀纳差加足三里;尿黄加三阴交.
(二)治法
大椎穴先垂直刺入然后退出至皮下,再向左右斜刺入3~4毫米(应注意避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使针感传至左右肩部后施泻法不留针.腹股沟淋巴结刺法:触摸到淋巴结后,以左手拇,食指固定,右手持针,快速刺入淋巴结中,略作提插捻转,待针感沿淋巴管传道即出针,以取右侧淋巴结为主,亦可双侧交替.肝,胆,脾俞刺法:针尖以45°角向后正中线刺入,略向上方(相当于横突间),行提插捻转手法,待肝区出现抽动时起针.上述刺法,均于每穴得气后提插结合小捻转手法运针3~5次,不留针.日行1次,不计疗程.
以上是对“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咋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肝炎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