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网内科 → 黄褐斑是是属于内分泌科还是皮肤科

黄褐斑是是属于内分泌科还是皮肤科

女 | 40岁 2010-02-25 22:01:20 2人回复 来自

健康咨询描述: 脸两边有对称的点状斑点
有8年时间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该怎么看病

医生回复区

徐霞
徐霞 主管护师 擅长: 原发性高血压,二型糖尿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帮助网友:10257称赞:10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0-02-25 22:09:34 我要投诉

      病情分析:
      雀斑的特点
      1,针尖至米粒大的褐色小斑点,因其形状,颜色如雀卵,故名雀斑.
      2,雀斑好发于颜面,颈部,手臂等日晒部位,面部多散布在两颊及鼻梁.
      3,雀斑数量多少不定,各个之间互不融合.
      4,一般幼年时就有,女性多于男性,常伴有家族史,无其他症状.
      雀斑是一种发生在面部的皮肤损害,呈斑点状,或芝麻状褐色或浅褐色的小斑点.最好发的部位是双颊部和鼻梁部,也可泛发至整个面部甚至颈部,是影响面部美观的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是后天发生的,也有部分患者是先天发生的.但是不论先天或后天,均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患雀斑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体质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在外界的一些因素的作用下(如日晒,皮肤干燥等),便会发生雀斑.
      黄褐斑的特点
      1,发于面部的颧骨,额及口周围,多对称呈蝴蝶状,故又名“蝴蝶斑”.
      2,初色如尘垢,日久加深,变为浅灰褐色或深褐色,枯暗不泽.
      3,大小不定,斑点边缘清晰,表面光滑,无炎症反应,无痛痒.
      4,经常使用口服避孕药及妊娠女性,面部会出现“妊娠斑”,也属于黄褐斑的一种.
      5,女性有黄褐斑者多伴有月经紊乱,经前乳胀,或慢性病症.
      6,男性黄褐斑患者多伴有阳痿,早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7, 经常日晒形成的日晒斑也是黄褐斑的一种.
      指导意见:
      引起黄褐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内分泌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炎症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等.长期的精神紧张,慢性肝功能不良,结核病,癌瘤,慢性酒精中毒等,均可诱发黄褐斑.
      按照中医的基本理论,黄褐斑较常见的可分为三型,肝气郁结型,脾土亏虚型,肾水不足型.按照中医理论对黄褐斑除用中药内服进行治疗外,还可采取针灸,刮痧,食疗,敷脐等方法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肝郁型选择肝俞,太冲,血海,足三里,脾虚型选择胃俞,脾俞,足三里,血海,肾虚型选择肾俞,照海,足三里,血海.
      刮痧治疗:使用水牛角板,沾取红花油,按针刺穴位取穴.
      食疗:应经常食用维生素C含量较多的食品如大枣,韭菜,菠菜,橘子,萝卜,白菜,冬瓜,西红柿,大葱,柿子,芹菜,黄瓜,梨,香蕉,西瓜,荔枝,核桃等.
      敷脐疗法:用红花,柴胡,生地等药贴脐.
      黄褐斑的预防要注意以下方面:避免日晒,外出时应根据季节选择适宜的防晒品;面部发生各种皮炎及时治疗,防止炎症性色素沉着发生;不滥用化妆品,尤其是不用劣质化妆品;注意劳逸结合,豁达大度,避免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黄褐斑的疗程较长,要坚持治疗.
      调经补血,吃没黄褐斑:鹿胎是一味传统经典的中药,几千年来中医妇科一直用它调整女性的月经,保养容颜.因黄褐斑患者大多伴有月经不调,经期不准,经血量少的症状,因此改善内分泌,增加经血量,增加雌激素水平就成为根治治疗黄褐斑的主要方法.鹿胎配伍当归,党参,白芍,可以分别起到补血活血,补中益气,美白润肤的作用.常用的鹿胎膏,鹿胎归白片,鹿胎胶囊等是黄褐斑有效的以鹿胎为君药的药物及食品.
      汤汤水水,轻松去斑
      在天然食品中,具有保养皮肤和消除雀斑功效的食物有许多种.现介绍几种经临床验证确有实效的食疗方法.
      1.绿豆百合美白汤:将绿豆,赤小豆,百合洗净,用适量清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煮滚后,改以小火煮到豆熟.依个人喜好,加盐或糖调味皆可.绿豆与百合所含的维生素能使黑色素还原,具有漂白作用.
      2.丝瓜化瘀茶:丝瓜络15克,茯苓20克,僵蚕5克,白菊花10克,玫瑰花5朵,红枣5枚.将上述材料加水煎取汁,代茶饮服.药渣可再煎取汁温敷于脸部.该茶饮清热祛风消滞,适宜气滞血瘀之人.
      3.柠檬冰糖汁:将柠檬榨汁,加冰糖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100克柠檬汁中所含维生素C可高达50毫克.此外,还含有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以白嫩皮肤,防止皮肤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素斑,而且还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耳穴刺血
      (一)取穴
      主穴:热穴,疖肿穴,皮质下.
      配穴:内分泌,脾,胃.
      热穴位置:与对耳轮上脚内侧缘同一直线的对耳轮部.
      疖肿穴位置:位于耳后上部.
      (二)治法
      采用耳穴刺血之法.以主穴为主,再根据全身症状用配穴.令患者端坐,常规作穴位消毒,用眼科15号小手术刀片或三棱针, 刺破表皮0.1厘米,出血后以75%酒精棉球3个,挤干后连续拭净血迹.再用消毒干棉球压盖刺孔,防止感染.每次只刺一穴,隔日刺血1次,穴位交替使用,15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复查,如不愈者则可继续治疗2~3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7~10天.施术前应向病人说明治疗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在用75%酒精棉球拭耳血时要轻轻活动外耳轮,避免用力挤捏,造成出血不畅.刺孔敷盖的干棉球嘱患者要保持24小时不脱落,此期间避免着水,遇有刺孔愈合欠佳者,避免重复在原处刺血,防止感染或延误愈合.
      (三)疗效评价
      共治283例,共痊愈165例,显效52例,有效24例,无效42例,有效率为85.2%[1].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面颊,子宫,内分泌,皮质下.
      配穴:肺,肾,肝,脾,大肠,外鼻.
      (二)治法
      采用耳穴敷贴之法.先以耳穴探测仪找到穴区敏感点,每次主穴必贴,配穴根据症情酌加.用王不留行子或磁珠(强度为380高斯)作为压物,置于0.7×0.7平方厘米的小方胶布上,敷贴于敏感点.即予按压2~3分钟,使耳廓潮红发热.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敷贴一侧耳,隔日换贴1次,15次为一疗程,两耳输换交替贴敷.一般需三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50例,结果痊愈120例,显效98例,有效7例,无效15例,其总有效率为94.0%[2,3].
      耳针加体针
      (一)取穴
      主穴:肾,肝,脾,内分泌.
      配穴:均为体穴,按色素沉着部位选加:前额区配上星,阳白;颧颊区配颊车,四白;鼻梁配印堂,迎香:上唇配地仓.
      (二)治法
      每次主穴均取.采用耳穴毫针刺及贴敷相结合.即一侧耳穴针刺,方法为,以5分长之28号不锈钢毫针,在敏感点刺入,不宜过深透过耳软骨,有胀痛即可.另一侧耳以王不留行子或磁珠贴敷.隔日1次,两耳交替轮用.配穴用针刺法,以28~30号毫针(长1.0~1.5寸),均采用向色素沉著区方向斜刺,得气后,予小幅度捻转轻刺激.耳针和体针均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体针亦隔日1次,和耳针同步进行,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81例,痊愈34例,显效4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4,5].
      针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迎香.
      配穴:肝俞, 肾俞,气海.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
      上穴均取.先针配穴(双侧),进针后平补平泻,然后在针柄上置1~3厘米艾条施灸5~10分钟.针双侧迎香,待针下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并在黄褐斑中央施无瘢痕灸3~7壮.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日.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5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3例,有效1例,其总有效率为100%[6].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背三角区.
      配穴:耳背部静脉.
      背三角区位置:位于背部,在大椎穴和两侧肺俞穴点所组成的三角形之区域内.
      (二)治法
      背三角区,用皮肤针叩刺,每次选择1~2个叩刺点形成15个左右出血点即可,叩刺后用2号玻璃罐闪火法拔罐,出血量掌握在1毫升以内.耳背部静脉,挑选显露者,以手术刀尖点刺,出血3滴即可.上述方法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86例,结果痊愈(色斑全部消失)102例,显效(色斑消退达80%以上)131例,有效(色斑明显减轻,但未达到显效标准)23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95.5%[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耳背沟,胃,热穴.
      配穴:均为体穴,分3组:1.大椎,至阳;2.身柱,筋缩;3.神道,命门.
      (三)治法
      采用刺血之法.耳穴刺血法:每次选1个穴区(一侧),严格消毒后,用手术刀或三棱针快速刺划出血,注意不可过深伤及软骨,只可刺破表皮,用挤干之酒精棉球轻轻吸去渗出之血,直至血液凝固为止,随后用消毒敷料按压.出血量以每次使用2~4个棉球为宜.体针法:每次选1组穴,可用左拇,食指捏紧穴区皮肤以防痛,右手执皮肤针(梅花针)行重度叩刺,直至局部明显渗血,用闪火法拔上大号玻璃罐,每次吸拔15~20分钟,以出血3~5毫升,局部皮肤出现瘀紫或深红为度.耳体针法,同时进行,开始隔日1次,穴位轮流使用,显效后,每周1次,2~3个月为一疗程. 女性月经期间不宜治疗.
      (三)疗效评价
      共治240例,痊愈151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其总有效率为100%[7].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耳尖,面颊,额,颞,外鼻;2,阿是穴.
      配穴:内分泌,肾,脾,肺,缘中,内生殖器.
      (二)治法
      主穴为主.第一组采用刺血法,耳尖必取,按揉至耳廓充血后用消毒三棱针迅速刺入1~3mm,出针后,用双手拇食轻挤四周,每次放血10~15滴;余穴按病灶相应部位取之,以三棱针点刺破皮为度,以渗出血珠为佳.第二组以0.5~1寸毫针直接刺在皮损区,或包围皮损区针刺.一般正中直刺一针(皮下),四周斜向中心横刺四针(皮内),留针30分钟.
      配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天按压耳穴3~4次,按压至耳廓发热或有烧灼感.
      上法均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288例,痊愈69例,显效97例,好转1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6.9%[9].
      皮肤针加罐
      (一)取穴
      主穴:华佗夹脊,督脉大椎~命门段,膈俞,肺俞.
      (二)治法
      上穴均取,让患者俯卧于床,常规消毒穴区后,以皮肤针先叩剌华佗夹脊,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再以同法叩剌大椎到命门段.接着用小号玻璃罐(罐口涂润滑油),用闪火法在上述穴区拔走罐1~2遍,不留罐.肺俞和膈俞,先以皮肤针叩剌至局部潮红,分别拔罐,留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59例,经5个疗程治疗,痊愈45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1%[10].
      
      

张永哲
张永哲 辛集新支方医院   主治医师 擅长: 老慢支,慢阻肺,肺心病,脑梗死,脑出血等的诊治。 帮助网友:6174称赞:1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0-02-25 22:34:56

      病情分析:
       黄褐斑主要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
      指导意见:
       对于皮肤的黄褐斑,主要本着预防与治疗结合的方法,调理好女性内分泌环境,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预防妇科疾病等是预防黄褐斑的有效手段.建议可以去医院皮肤科检查一下.
      
      

疾病百科| 黄褐斑(别名:肝斑)

挂号科室:皮肤科

温馨提示:
加强防晒,所有的色斑都害怕强光的照射,黄褐斑尤其如此,因此黄褐斑患者一定要左海防晒的预防工作,外出带遮阳工具,涂防晒霜等。

       黄褐斑又名肝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后天性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发生于日晒部位,并于日晒后加重。中青年女性多见,病程慢性,...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青年女性人群 常见症状:色素斑、浅棕色斑点、脸上长斑、妊娠性黄褐[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快速问医生下载
脸上黄褐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哪些原因会引起黄褐斑 治疗黄褐斑的方法有哪些 长黄褐斑女性要小心子宫肌瘤吗
1 2 3 4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鹿胎膏

鹿胎膏

补气养血,调经散寒。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虚弱消瘦,...[说明书]

红花油

红花油

驱风药。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外感头痛,皮肤瘙...[说明书]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关闭

loading

看病 男科 妇科 癫痫 性病 养生 新闻 白癫风 牛皮癣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快速问医生二维码
医师的追问
赠送医生锦旗:赠送医生锦旗是对医生回复的一个认可及鼓励!
赠送不赠送
返回
支付金额: 赠送医生锦旗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支付
关闭投诉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