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想请问下关于急性风湿热该如何治好呢,请详细的为我说明下,
急性风湿热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急性风湿热
病情分析:
风湿热是因为机体感染链球菌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应激过分,导致正常的组织受损而出现的一系列的症状。风湿热常累及大关节和心血管系统。
指导意见:
风湿热急性期首选青霉素治疗,疗程至少2周,之后为了预防链球菌感染,使用长效青霉素肌注,一月一次,出现关节症状需对症处理。有心脏炎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激素。
病情分析:
你好!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
指导意见:
你好!一般治疗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抗风湿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脑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病情分析:
您好,风湿热其实就是链球菌,建议输液青霉素最好
指导意见:
风湿热其实就是链球菌,建议输液青霉素最好,建议早治,最少要打7天,要不转成慢性的不好好,那就是风湿病
以上是对“急性风湿热”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好 水杨酸制剂是治疗急性风湿热的最常用药物,对风湿热的退热,消除关节炎症和血沉的恢复正常均有较好的效果。虽然本药有明显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并不去除其病理改变,因而对防止心脏瓣膜病变的形成无明显预防作用。水杨酸制剂以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钠较为常用,尤以阿司匹林效果最好。阿司匹林起始剂量为:每日4~6g;分4~6次口服。水杨酸钠每日6~8g,分4次服用。使用水杨酸制剂应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或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或换气过度。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维持6~12周。
指导意见:
水杨酸制剂常有胃部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此时可用氢氧化铝,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因后者可减低水杨酸制剂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加肾脏的排泄,并可促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情分析:
急性风湿热的病程常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为2~5周。其病程经过可分为四型:
(1)单纯急性经过:人体抵抗力好,同时配合有效治疗,初发的风湿热可得到及时控制,不复发也不遗留心瓣膜病变。
(2)反复发作经过:病情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周至数月,继而进入非活动期,以后又复发。其时心脏病变逐渐加重。
(3)急性暴发经过:人体抵抗力差或致病因素强,表现为高热、严重心肌炎和心功能不全等。多见于儿童,预后严重。
(4)潜伏经过:风湿热症状不明显而呈隐袭性进行,逐渐形成心瓣膜病。
指导意见:
风湿热的治疗目的应包括下列4方面:①清除链球菌感染病灶。②早期观察心脏炎是否存在并加以处理。③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④缓解关节及其他症状。由于临床病型的多样化,病情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故在治疗上应实行个别化处理。
1.一般治疗 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及潮湿。如有心脏受累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及精神刺激。待体温、血沉正常,心动过速控制或其他明显的心电图变化改善后继续卧床休息3~4周,然后逐步恢复活动。急性关节炎患者,早期亦应卧床休息,至血沉、体温正常然后开始活动。
2.抗生素的应用 目的是消除链球菌感染,治疗咽部炎症及扁桃体炎。迄今为止,青霉素仍然是最有效的链球菌杀菌剂。常用剂量为80~160万U/d,分2次肌内注射,疗程为10~14天。以后用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120万U/月,肌注。多数能控制咽喉部感染。但亦有少数患者,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反复发作,以致成为慢性或迁延型风湿热,对此可采取下列措施:①缩短苄星青霉素的注射间隔为1~3周1次,至上呼吸道感染较稳定地控制后,维持3~4周间隔的预防性治疗。②加用口服抗生素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罗红霉素或头孢类药物。
病情分析:
您好,急性风湿热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常反复发作。心脏炎是本病最严重的表现,急性期可威胁病几生命,反复发作后可遗留永久性心脏瓣膜病变,严重影响日后的劳动力。
指导意见:
治疗:(一)休息
(二)消除链球菌感染肌注青霉素不少于2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
(三)抗风湿热治疗 1.阿司匹林。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四)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凡发生力衰竭者,均视为风湿热活动伴严重心脏炎,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多数病例在有效的抗风湿热治疗2~5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后,症状即可缓解,不必使用强心剂。必须使用强心剂时,宜用快速制剂,剂量偏小,不必洋地黄化,不宜维持给药,以防洋地黄中毒。血管扩张剂或血管活性药物也有一定效果。
(五)舞蹈病的治疗本症有自限性,尚无特效治疗,仅采用支持及对症处理,可给予镇静剂。
医生询问: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