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网儿科 → 出生20天黄疸很严重,现在住院治疗

出生20天黄疸很严重,现在住院治疗

男 | 0个月 2005-08-10 09:45:41 1人回复 来自

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年龄:23天
出生20天黄疸很严重,现在住院治疗,现在每天都测黄疸指标,入院时是27,现在是24,想问一下,退到多少算是正常了?
目前一般情况:退的速度很慢.
其它:刚出生第二天,给他吃了点黄连,这是不是引起黄疸的原因?

回复区

张树昆
张树昆 曲靖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擅长: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 帮助网友:47380称赞:3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5-08-10 09:50:20

      您好,目前仍高,请继续进行治疗,请配合医生!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胆红素(大部分未为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克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一)胆红素生成较多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其原因是:胎儿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如来自肝脏等器官的血红素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和骨髓中无效造血(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少量被破坏)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二)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三)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①初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5~10天后才达成人水平;②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即肝细胞内脲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仅为正常的0~30%),不能有效的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此酶活性在一周后逐渐正常;③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郁积。(四)肠肝循环的特性 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且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脏。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一)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目前对民既往沿用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上限值,即足月儿<205.2μmol/L(12mg/dl)和早产儿<257μmol/L(15mg/dl),已经提出异议,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μmol/L(10mg/dl),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外已规定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59μmol/L(12.9mg/dl)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国内学者通过监测发现正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值上限在205.2~256.5μmol/L(12~15mg/dl)之间,超过原定205.2μmol/L者占31.3%~48.5%,,早产儿血清胆红质上限超过256.2 μmol/L者也占42.9%,故正在通过全国性协作调研拟重新修订我国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二)病理性黄疸 常有以下特点:①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205.2~256.5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对病理性黄疸应积极查找病因,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 1、感染性(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他为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基、EB病毒、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常在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患儿可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2)新生儿败血症。 2.非感染性(1)新生儿溶血症。(2)胆道闭锁 目前已证实本症多数是由于宫内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若管壁薄弱则形成胆总管囊肿。多在出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3个月后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3)母乳性黄疸:大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l),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诊断。目前认为是因为此种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已有学者认为是此种母乳喂养患儿肠道内能使胆红素转变为尿、粪胆原的细菌过少所造成。(4)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5)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中文名称: 血清总胆红素 英文名称: T-BiL 化验介绍: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所生成的直接胆红素不易透过细胞膜,因而不造成细胞损害。 临床意义: 胆红素增高见于:(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参 考 值: 重氮法:0.6-12mg/dL改良J-G法:3.42-17.1mmol/L 相关疾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 中文名称: 直接胆红素 英文名称: DIBil 化验介绍: 直接胆红素是红肝细胞代谢后生成,经胆道系统随胆汁一起排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阻塞及肝外阻塞,使胆汁排泄途径受阻或排泄不畅,致使胆汁淤积,肝胆管的内压逐渐升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直接胆红素经淋巴间隙或血窦进入血液循环,使血中直接胆红素升高。 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升高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参 考 值: 重氮法:0-3.34mmol/L改良J-G法:1.71-3.34mmol/L 相关疾病: 胆石症? 中文名称: 间接胆红素 英文名称: IBIL 化验介绍: 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大量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代偿能力后,肝细胞不能将其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因此血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间接胆红素可透过细胞膜,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临床意义: 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及疟疾等。 参 考 值: 3.42-10.3mmol/L 相关疾病: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贫血?
      

疾病百科| 黄疸(别名:高胆红素血症)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黄疸、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病理性黄疸、[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快速问医生下载
急性黄疸性肝炎怎么治疗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黄疸病人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吗 甲减与黄疸有关系吗
1 2 3 4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黄柏胶囊

黄柏胶囊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说明书]

黄柏胶囊

黄柏胶囊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说明书]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关闭

loading

看病 男科 妇科 癫痫 性病 养生 新闻 白癫风 牛皮癣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快速问医生二维码
医师的追问
赠送医生锦旗:赠送医生锦旗是对医生回复的一个认可及鼓励!
赠送不赠送
返回
支付金额: 赠送医生锦旗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支付
关闭投诉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