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右肩一劳累就疼痛难忍
一年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确诊是不是肩周炎
临床分期:大致可分为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
1.2.1疼痛期 疼痛期又称为早期,急性期或冻结进行期,持续时间为10-36周。该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疼痛剧烈,夜间加重,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眠。压痛范围较为广泛,在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有压痛表现,伴有肌肉痉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但主要是局部急骤而剧烈的疼痛反向性地引起肌肉痉挛。因此,肩关节本身还有一定范围的活动度,一般外展为45°-75°,后伸10°-30°,外旋30°,上举110°。
1.2.2冻结期 又称为中间期,慢性期或僵硬期。持续时间为4-12个月。该期病人疼痛症状减轻,但压痛范围仍较为广泛。由疼痛期肌肉保护性痉挛造成的关节功能受限已发展到关节挛缩性功能障碍,肩关节功能活动严重受限,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挛缩,呈“冻结”状态。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以外展、外旋、上举、后伸等最为显著,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如梳理头发、穿脱衣服、举臂抬物、向后背系扣、后腰系带等动作均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做外展及前屈运动时,肩胛骨随之摆动而出现“扛肩”现象,严重者可见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肩胛带肌,尤其是三角肌的废用性萎缩。肩关节外展可低于45°,后伸仅10°-20°,内旋低于10°,上举小于90°。
1.2.3恢复期 又称未期,解冻期或功能恢复期。持续时间为5-26个月。该期不仅疼痛逐渐消减,而且随着日常生活,劳动及各种治疗措施的进行,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加,肩关节周围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挛缩,粘连逐渐消除,大多数病人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不过肌肉的萎缩则需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恢复正常。虽然是自限性疾病,但其症状总的持续时间可达12-42个月。由此表明,即使可自发地恢复,但这一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认为,疼痛期的时间的长短与恢复期的时间的长短相关,即疼痛期时间短者,其恢复期相对也较短,反之,则长。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恢复期时间长短没有相关性,即症状重者,不一定恢复期长,症状轻者,不一定恢复期短。
——以上临床分期知识说明:肩周炎分早中末3期,前2期是肌肉痉挛、粘连挛缩期。第3期是功能恢复期,此类患者要经过日常生活、劳动及各种治疗措施的进行,大多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可以恢复和接近恢复,同时表明了有部分患者难以自愈并需要治疗去解除粘连和疼痛的必要性。
临床分期:大致可分为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
1.2.1疼痛期 疼痛期又称为早期,急性期或冻结进行期,持续时间为10-36周。该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疼痛剧烈,夜间加重,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眠。压痛范围较为广泛,在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有压痛表现,伴有肌肉痉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但主要是局部急骤而剧烈的疼痛反向性地引起肌肉痉挛。因此,肩关节本身还有一定范围的活动度,一般外展为45°-75°,后伸10°-30°,外旋30°,上举110°。
1.2.2冻结期 又称为中间期,慢性期或僵硬期。持续时间为4-12个月。该期病人疼痛症状减轻,但压痛范围仍较为广泛。由疼痛期肌肉保护性痉挛造成的关节功能受限已发展到关节挛缩性功能障碍,肩关节功能活动严重受限,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挛缩,呈“冻结”状态。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以外展、外旋、上举、后伸等最为显著,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如梳理头发、穿脱衣服、举臂抬物、向后背系扣、后腰系带等动作均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做外展及前屈运动时,肩胛骨随之摆动而出现“扛肩”现象,严重者可见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肩胛带肌,尤其是三角肌的废用性萎缩。肩关节外展可低于45°,后伸仅10°-20°,内旋低于10°,上举小于90°。
1.2.3恢复期 又称未期,解冻期或功能恢复期。持续时间为5-26个月。该期不仅疼痛逐渐消减,而且随着日常生活,劳动及各种治疗措施的进行,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加,肩关节周围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挛缩,粘连逐渐消除,大多数病人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不过肌肉的萎缩则需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恢复正常。虽然是自限性疾病,但其症状总的持续时间可达12-42个月。由此表明,即使可自发地恢复,但这一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认为,疼痛期的时间的长短与恢复期的时间的长短相关,即疼痛期时间短者,其恢复期相对也较短,反之,则长。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恢复期时间长短没有相关性,即症状重者,不一定恢复期长,症状轻者,不一定恢复期短。
——以上临床分期知识说明:肩周炎分早中末3期,前2期是肌肉痉挛、粘连挛缩期。第3期是功能恢复期,此类患者要经过日常生活、劳动及各种治疗措施的进行,大多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可以恢复和接近恢复,同时表明了有部分患者难以自愈并需要治疗去解除粘连和疼痛的必要性。
温馨提示:
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