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胳膊上好像是被毛毛虫蛰到了,剌痛,但没有红肿的现象,不敢动痛的地方,无论任何物体只要一碰就像针扎一样。这是被毛毛虫蛰到的症状吗?如果是应该怎么处理?
指导意见: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建议用肥皂水和醋冲洗,外用风油精清凉油,涂抹食醋起到中和作用减弱毒性,可起到止疼作用,用冰块敷在蜇咬处也减轻疼痛和肿胀。
您好:为了防治夏秋旅游之时被蚊虫叮咬或蜂蝎螫伤、毒蛇咬伤,特介绍几种救急的方法供大家参考。1.被毒蚊毒虫叮咬,将随身携带的清凉油、风油精或红花油反复涂搽患处。如有三棱针,亦可先点刺放血,挤出黄水毒汁后再涂以上药品,效果更佳。如被蝎子、马蜂、蜜蜂等螫伤,一定要先用锋利的针将伤处刺透,挤压肿块,将毒知与毒水尽量挤干净,然后用碱水洗伤口,或涂上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氨水。无针之时,也可用煤油将碱面调成糊状涂患处,因而有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作用。亦可将阿斯匹林两片研成粉末,用凉水调成糊状涂患处同样有效。 民间验方中有用葱叶、葱头或大蒜捣成嘧矗?炕即Γ?蛴行孪嗜榉锤吹瓮坑隗?瞬课唬?蛴眯孪氏扇苏葡淳蝗ゴ獭⒌防萌缒嘤谏舜?每日换2~3次),均有杀菌止痒,解毒止痛,消肿的作用,如果平时捉到蝎子或马蜂,用白酒浸泡备用,凡有人被螫伤,将泡好的酒涂于伤口部位即效。2.若不慎被蜘蛛、蜈蚣、蚰蜒、蜂、蝎等"五毒"虫螫咬后肿痛难忍,肤色碧绿,甚至溃烂,在交通不便不能送往医院的情况下,急取大雄鸡鸡冠之血滴涂于咬伤部位,每隔30分钟到1小时涂搽一次。可起到拔毒止痛的作用,如无鸡冠血,可取蜗牛数只,烧研涂患处。也可取自己手足指甲放入容器内,以唾液浸泡指甲,以指甲磨唾液,如系蜈蚣,磨薄小后,用此唾液涂于咬伤部位,大效。如系蜈蚣咬伤,可捉活蜘蛛一只,捣烂涂患处,数分钟即可止痛,一日痊愈。如有条件,可将白矾、半夏二味各等分,研末醋调之则痛止。3.小虫钻入人耳,不要惊恐和焦急,更不能乱抠乱掏,速寻找人乳,或香油、或葱汁、或韭菜汁,任选一种取少许缓缓滴入耳中,豆粒之类不慎进入耳中,取少许猫尿滴入耳内,豆自然崩解而出,进入耳内的小虫亦立即爬出.。取猫尿的方法是,用生姜擦猫鼻子,则猫自尿也,用容器盛之即可。 吃奶后呕吐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属于正常生理情况,称之为漾奶;有的吐奶从数量到次数与一般漾奶不同,就可能是有病,应及早诊断治疗。新生儿吐奶有一种是生理现象,这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喂奶方式有关。 新生儿由于卧位为主,所以胃的形状和位置是横位,所以喂奶后婴儿一活动,奶就很容易从胃中又返流到食道、口腔,这就造成漾奶。漾奶量一般比较少,漾出奶量多见几口,由于奶已进入胃后,与胃酸结合,故有时吐出奶有奶块。但婴儿无任何其它症状,也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大多数新生儿呕吐虽不是漾奶,但也不是病理现象,主要与喂养不当有关。 如喂奶量过多,奶瓶嘴扎的孔大大,喂奶过多,喂奶时奶瓶中的奶没有充满奶头,婴儿在吸奶时同时吸进很多空气,其次是母亲乳头过小且短,婴儿吸母奶时不能将母亲奶头充满口腔,婴儿吸奶时用力,同时吸进空气,另外在喂奶时翻动小儿过多,或婴儿边哭边吸奶都会引起吐奶。这些只要改进喂养方式即可纠正。正式喂奶时,母亲取坐位,把婴儿放在一侧屈曲的时上,婴儿体位稍侧位,然后把母亲奶头或奶瓶奶头塞入婴儿口腔,喂奶量要依据日龄特点,新生儿第一天约每次30毫升~40毫升,到一周未逐渐增加到75毫升~100毫升。主要是应符合胃容量,当然每个婴儿个体也有差异。每次婴儿吃饱后,将小儿竖抱起,头放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最好等婴儿打呛后,即把胃中气体暖出后再放在床上,有些小儿容易呕吐者,最好取右侧卧位,喂奶后尽量不要多翻动和逗婴儿,以免奶液溢出。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