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网皮肤性病科皮肤科带状疱疹 → 带状疱疹要怎么治疗,注意什么?

带状疱疹要怎么治疗,注意什么?

保密 | 0个月 2010-12-22 09:57:15 4人回复 来自

健康咨询描述: 一个月前感冒了,开始就是浑身难受,无力,不想吃饭,后来就发烧了,然后从腰部开始灼伤的疼,有时感觉跳着疼。然后就出疹子,水疱,再就是脓疱一样。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后来买了点药涂抹和吃了点止痛药,后来就疱疹部位结痂变干变硬了,但是还是疼。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现在都一个月了,不吃止疼药睡不着,疼得难受,后来听人家说这个不正规治疗很严重,蛮急。问问到底该怎么治疗。

回复区

李延林
李延林 其他 帮助网友:19称赞:11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0-12-22 15:38:58 我要投诉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和神经受损害疾病。此病毒感染无免疫力的儿童时表现为水痘,而感染曾患过水痘又有部分免疫力的成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时,则发生带状疱疹。
      患者初次感染此病毒时不一定马上发病,病毒潜伏在神经细胞中,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被激活,使已经受损的神经组织发炎甚至坏死,表现出跳着疼痛,疼痛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加剧。
      疱疹多沿身体一侧的某一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局部灼热,皮肤红斑上出现粟粒或绿豆大小的丘疹或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患者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痛,体温轻度升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少数出现高热、肺炎或脑炎,病情严重可致死亡。
      带状疱疹病程一般为两周,重者可至一个月以上,年迈老人往往发生持续半年以上的严重神经痛。
      正规治疗愈后极少复发
      带状疱疹极少复发,愈后一般较好,但当病毒侵犯某些部位时易产生合并症,例如侵犯听神经和面神经时,可造成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等。
      带状疱疹治疗要及时,常用的药物有:抗病毒药物、消炎止痛药物、营养神经和增强免疫力药物等。较重患者可使用激素类药物控制症状。皮肤局部治疗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理疗等方法。同时应注意患者的日常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保持内衣、床单干净,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以增强免疫力。
      治疗原则:要坚持外用药以消炎、干燥、收敛、防止继发感染、无毒副作用为原则,以减轻痛疼、缩短病程、彻底根治为治疗效果,规范、准确、系统的基本诊治上,再运用针刺疗法、He-Ne激光照射、中医中药治疗等特色疗法。
      

谭嵘邦
谭嵘邦 医师 擅长: 慢性荨麻疹、银屑病、鱼鳞病及白癜风 帮助网友:9130称赞:439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0-12-22 10:54:38 我要投诉

      带状疱疹的特点
      带状疱疹的特点是,沿神经的走向分布,皮肤上的疱呈一长串,所以中医称之为“蛇丹”。由于它常发生于胸背部,沿着肋间神经的走向分布,所以民间也称它为“缠腰龙”。这种病毒能长期潜伏于人体内,当人的抵抗力下降时即会发病。因此,外伤、手术、感染、肿瘤等都能诱发此病。 病变部位的皮肤,有灼热、刺痛感,数天后,会出现密集的小水泡,周围皮肤发红、病变部位如火烧灼一般疼痛。病情较严重的可见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带状疱疹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偶尔也有两侧同时发生的。一般发生于胸部,也有发生于面部沿着三叉神经分布的。发生面部的,有时会连累到眼睛,影响视力。一般2~3周后自愈。且不留疤痕,但少数病人仍常有神经痛。
      编辑本段带状疱疹的治疗
      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是止痛和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用1%樟脑、5%硫磺炉甘石洗剂、0.5%新霉素软膏加扑粉外用,注射维生素B12。连累到眼部的,可用疱疹净眼膏。必要时,可注射转移因子或丙种球蛋白。此外,应查出诱发带状疤疹的疾病进行治疗。 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病前局部皮肤往往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患部先发生潮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透明澄清,疱壁紧张发亮,疱周有红晕。数群水疱常沿皮神经排列呈带状,各群水疱间皮肤正常。10余日后水疱吸收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疱膜破溃形成糜烂,甚至坏死或继发化脓感染。全病程约2~3周。 除典型的皮疹外,神经痛是本病的另一大特点。一般在皮疹出现前1~2天即有神经痛,直到皮疹消退。疼痛的程度轻重不等,且与皮疹的严重程度无一定的关系。通常儿童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很轻或没有疼痛,而老年患者多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而且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 由于带状疱疹发病较急,疼痛较剧,且在发病之初不断有新疹出现,真如龙蛇爬行一般,有些患者会感到恐惧。而且在民间还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即缠腰龙如果在腰上缠绕一圈就会死人,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本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损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更不会围成一圈。除常见于腰、腹部外,还可发生于胸部、四肢、颈部、耳、鼻、眼、口腔等。少数严重者可发生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以及胃肠道或泌尿道带状疱疹。
      

即墨大夫
即墨大夫 主任医师 擅长: 滑膜炎带状疱疹及后遗症、老烂腿、骨髓炎、乳腺炎、伤 帮助网友:51715称赞:1064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0-12-22 11:00:50 我要投诉

      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方法不当会遗留后遗症. 带状疱疹后遗症主要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急带状疱疹误治、失治、和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而致。中医学对急性带状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急性带状疱疹的病因是外感毒邪(病毒),邪气稽留体内,与气血搏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使气机运行受阻,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内因是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湿蕴结,致使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相互搏结,阻于经络,以致血瘀气滞,不通则发疼痛。
      主要特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特点就是剧烈的、顽固性的疼痛。带状疱疹皮损消除后疼痛仍持续,轻微的刺激即引起疼痛发作,不刺激也会突然发作,为减轻衣服对身体的刺激,有人不敢穿衣,或把衣服撑起来;晚上间歇性疼痛,整夜的睡不好觉。如病毒侵犯到相应脑神经会影响视力、引起面瘫和听觉障碍。除疼痛外,还会诱发心脏病、脑出血、甚至导致死亡。这种神经痛持续的时间较长,病程短则几个月,长者5-6年。
      
      建议中医中药外敷治疗。用邱-医-堂疱疹祛毒膏贴敷可治愈.膏药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托毒祛腐、清热解毒、补气活血;“生-肌-丹”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同时能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祛腐生肌,通过膏药外敷,拔毒生肌,通经活络,修复受损神经,把体内的病毒排除体外. 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疼痛得止. 在具体治疗时有的需要采用内外兼治配合治疗。
      
      
      以上是对“带状疱疹要怎么治疗,注意什么?”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李峻青医生
李峻青医生 其他 帮助网友:319称赞:30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0-12-22 10:08:08 我要投诉

      病情分析:
      这位患者您好,您现在的情况考虑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指导意见:
      治疗的话,止痛主要是选用索米痛片,吲哚美辛等。同时可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口服或者肌注维生素B1,B12,同时可以采用物理治疗,如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红外线等局部照射,可以缓解疼痛。祝您早日康复,生活愉快。
      

疾病百科| 带状疱疹

挂号科室:皮肤科

温馨提示:
患者要根据自身的病情、症状、发病原因选择正确的医院进行对症治疗,不要偏听偏信,以免耽误病情。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局部淋巴[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快速问医生下载
带状疱疹面瘫综合症是什么 谨防带状疱疹导致面瘫 耳朵带状疱疹引起面瘫怎么治疗 耳朵带状疱疹面瘫怎么办
1 2 3 4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炉甘石洗剂

炉甘石洗剂

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和痱子。...[说明书]

阿昔洛韦胶囊

阿昔洛韦胶囊

1.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说明书]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关闭

loading

看病 男科 妇科 癫痫 性病 养生 新闻 白癫风 牛皮癣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快速问医生二维码
医师的追问
赠送医生锦旗:赠送医生锦旗是对医生回复的一个认可及鼓励!
赠送不赠送
返回
支付金额: 赠送医生锦旗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支付
关闭投诉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