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肥胖也成了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肥胖病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呢?适用哪类人群.有这种病原体的朋友,如何注意自己.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了解劝科普知识
病情分析:
肥胖的定义及判定标准
肥胖是指身体中的脂肪堆积过多,肥胖的程度与体脂所占体重的比例有关。严重的肥胖可以看成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主要特征的病态。肥胖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经常与多种慢性病伴随发生,并且促进和加重这些疾病。
对肥胖程度的判断和划分,最直观的方法是目测法,通过对人体观察的直觉判断来估计肥胖及消瘦的程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初筛,并且可以排除因肌肉发达、体格健壮所致的相对体重较高。目前常用于判断体重超重和肥胖的简单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体质指数(BMI)法,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WHO对肥胖和超重的划分是根据正常人的BMI值分布,及BMI值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来考虑的:BMI小于18.5为体重过低(表明营养不足);BMI=18.5~24.9为体重正常;25~29.9为超重;30.0~34.9为1级肥胖;35.0~39.9为2级肥胖;BMI等于或大于40.0为3级肥胖。对于不同的人种,同样的BMI可能代表的肥胖程度不一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BMI水平在整体上低于欧洲国家,但据多项研究表明,亚洲人在较低的BMI水平时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的危险。也就是,如果美国人在BMI达到25时开始有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则中国人在BMI低于25(如23或24)时,就开始有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至于中国人或亚洲人BMI的划分究竟是以BMI 23或24为超重;BMI 25 或26为肥胖,尚有待于专家们的研究结果。
在世界范围已普遍采用BMI来判断成人的肥胖程度,但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并不适合用BMI来判断。对儿童更常用的是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儿童身高标准体重法,按性别参照相应身高健康儿童体重的第50百分位数作为标准体重计算肥胖度:肥胖度=(实测体重-相应身高的标准体重)/相应身高的标准体重×100%,超过标准体重20%为轻度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或以上为重度肥胖。中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及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协作组于1995年对中国九市7 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作了调查,列出相应身高的平均体重及不同超重率的体重数,可以作为我国儿童肥胖判断的参考指标。肥胖分度:轻度为+20%~+29%,中度为+30%~+49%,重度为+50%以上(参见附录3)。然而BMI法和身高标准体重法均不能判定肌肉发达而体脂量并不多的情况,还应根据体脂含量来进一步判断。
体脂含量测定的经典方法是水下称重法,也叫体密度测定法(根据瘦组织和脂肪组织的比重不同,按阿基米德原理,用人体排水的体积和在水下减轻的重量来计算身体的密度,从而得出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但此类仪器设备昂贵且操作麻烦,无法普遍采用。利用对全身的稳定同位素钾扫描法测定总体钾以判断瘦组织(因钾主要在瘦组织中)的方法所需的设备,全世界也只有少数几台。另一种方法是用生物电阻抗法根据瘦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导电性差别,从而得出体脂的百分比。该仪器相对便宜和测定快速,但不同人种的推算方程式可能有差别,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意义,但在结果的解释方面要小心。
通过测量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肩胛下、脐周等处的皮褶(皮下脂肪)厚度和上臂围(周长),运用一定的公式计算,间接测定体脂含量的方法,其操作较简单,但准确度和精度有一定限制。根据体脂百分比能判定肥胖程度,一般认为,成年男性的体脂百分比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25%为中度肥胖,超过30%及以上为重度肥胖;而成年女性的体脂百分比超过30%为轻度肥胖,超过35%为中度肥胖,40%及以上为重度肥胖。不同年龄、性别的体脂百分含量的判定标准不同。
体脂的分布对健康有很大影响,根据脂肪分布的部位,多余的脂肪主要堆积于腹部和脏器周围者为中心性肥胖,即平常所说的"大腹便便";脂肪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者为全身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对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更大,更容易发生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而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常发生此类肥胖。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腰臀比法,即用腰围除以臀围。肥胖男性的腰臀比>0.92、女性>0.85时,说明有中心性肥胖。腰臀比值低者多为全身性或周围性肥胖。还可以用CT断层扫描法和超声波扫描法判定内脏型肥胖。现在看来,单独用腰围即可判定中心性肥胖,还可避免由于臀围难于准确测量所带来的误差。至今还没有公认的腰围划分标准,有的专家提出以成年男子腰围>85厘米作为判定中心性肥胖的参考值,然而,应该强调:腰围应与BMI同时考虑才有意义。
指导意见:
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时称为肥胖。标准体重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儿童标准体重(公斤)=年龄×2+8
成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30%~50%称中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50%称重度肥胖。
肥胖与高血压有何关系,多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胖人患高血压病较瘦人患高血压病多2~3倍。他们还发现不论在儿童或成年人,也不论在发达或不发达社会,体重或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均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与腰围和臀围的比例呈正相关。可靠的前瞻性研究已经证明,一个时期内体重增加快的个体,其血压增高也快。我国的南北方人群对比研究结果,无论是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了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因素。
肥胖是饮食、遗传与运动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中摄入的总热量超过了机体消耗的能量,往往导致肥胖。而饮食及运动均是可向有利方面改变的因素。
第一:调整饮食,因为在产前或者产中的时候我们都大量了吃了一些营养品,所以有些小BABY吸收不掉的都被我们自己吸收了所以才会变的胖胖的,从现在开始每天早上一个红薯一个苹果,然后买芹菜 用果汁机全部打碎里面加水每天一杯!记得早上喝!
第二:中午和晚上可以配合米饭加素菜!千万记住不要再吃荤的了!越吃越胖! 如果要吃水果也要饭前半个小时吃千万不要饭后吃!这个最重要!
第三,适当的运动,比如走走路啊,小跑跑啊!这些都是需要的!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