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医生您好
鉴于最近日本核危机的问题,我想问一下,既然新闻说到核辐射里面存在有131碘物质会对甲状腺有影响,很可能会引起甲状腺癌,那为什么甲状腺癌转移的患者术后又可以使用131碘治疗呢?这样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本人因为患有甲状腺结节伴增生(术后病理结果)所以比较担心这个问题
望得以解答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答案!谢谢
1、碘-131发射的β射线可杀伤甲状腺细胞,不仅可以杀伤正常甲状腺细胞,也可以杀伤异常甲状腺细胞,如癌细胞。所以临床上可以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以及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疾患的治疗。
2、至于碘-131是否可以引起甲状腺癌,只是理论上的猜测,不是绝对,到目前为止,没有这样确切的报告。新闻上应该是讲其他放射物质可以导致机体癌变。
放射性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治疗用的放射性碘和稳定性碘具有相同的理化特性,所以甲状腺同样对放射性碘具有选择性的高度的吸收和浓聚能力。
甲状腺组织摄取131碘后,可受到p射线较长时间的集中照射,但不损害周围的器官和组织、131碘治疗后数小时,在B射线集中照射后甲状腺发生肿胀滤泡细胞出现空泡,核不正常,数天后即死亡。甲状腺并有急性炎症的变化,如水肿、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以后变为无功能的结缔组织,从而降低甲状腺的分泌功能达到类似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目的。所以可以用来治疗甲亢及甲状腺癌。
在核事故情况下,如果放射性碘沉积在甲状腺中,它会导致甲状腺局部剂量效应,而不是全身效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爆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但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大剂量的辐射才可能引发癌变。治疗量的放射碘是安全的。
病情分析: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指导意见:
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隐蔽是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撤离是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还可实行服碘保护,即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服用稳定碘产生负效应的危险,对单次服用而言很小,但随服用量增加而增加。
以上是对“核辐射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131 碘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关于治疗方法,众多学者说法不一,至今没有统一的规范。 131 碘服用剂量以及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根据个体病案,均采用首次口服 131 碘100×37MBq,以消除残留甲状腺组织,1周后开始口服甲状腺素片40mg3次/日,长期服用,以替代甲状腺功能。每隔半年或1年,再次口服 131 碘100×37MBq,直至病灶消除。2例病案,服药后食欲下降,体软无力,恶心,转移灶处肿胀等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由此可见, 131 碘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是一种安全可靠,费用低,疗效明显的理想方法,病人无痛苦、容易接受。这是一种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目前,在国外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在我国,由于临床应用还不够广泛,部分医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我国目前在 131 碘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使用剂量上还没有规范化治疗的方案,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