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甲肝(甲型肝炎)
甲肝的全称是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对象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成年人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它是各种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我国是甲肝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典型的甲型肝炎临床过程分四个阶段:①潜伏期②前驱症状期③黄疸期④恢复期.疾病轻重程度往往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在幼儿中,甲型肝炎常表现出无症状或无典型特征的症状,经常无黄疸期,而在青少年和成人中,经常表现出有黄疸期症状的感染.
二,甲肝(甲型肝炎)病因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主要由粪-口(或肛- 口),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病毒)而得病.
三,甲肝(甲型肝炎)症状
人体感染甲肝病毒后,通常约有1个月的潜伏期,此时没有症状,之后可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肝功能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患者血清甲肝抗体呈阳性或滴度明显升高.症状轻重各异,轻症病程1-2周,重症可致数周或更长.
黄疸时期 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鸟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程浓茶状.少数病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本期持续1-21日,平均5-7日.
黄疸期 自觉症状可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骚痒,心动过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肿大至肋下1-3cm,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肿大.本期持续2-6周.
恢复期 黄疸逐渐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个月.
四,甲肝(甲型肝炎)诊断检查
甲型肝炎病毒(HAV) 是一种RNA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直径约27nm的球形颗粒,由32个壳微粒组成对称20面体核衣壳,内含线型单股RNA.HAV具有4个主要多肽,即VP1,VP2,VP3,VP4,其中VP1与VP3为构成病毒壳蛋白的主要抗原多肽,诱生中和抗体.HAV在体外抵抗力较强,在-20℃条件下保存数年,其传染性不变,能耐受56℃30分钟的温度及PH3的酸度;加
热煮沸(100℃)5分钟或干热160℃20分钟,紫外线照射1小时,氯1mg/L30分钟或甲醛(1:4000)37℃72小时均可使之灭活.实验动物中猴与黑猩猩均易感,且可传代.体外细胞培养已成功,可在人及猴的某些细胞株中生长,增殖和传代.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各病毒株在基因结构上虽略有差别,但无显著不同,目前仅检测到一种抗原抗体系统.HAV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粪便及肝胞浆中.感染后血清中抗-HAV1gM抗体很快出现,在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在8周之内消失,是HAV近期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抗-HAVIgG抗体产生较晚,在恢复期达高峰,可持久存在,具有保护性.
五,甲肝(甲型肝炎)治疗方法
(1)避免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2)支持疗法.黄疽型肝炎患者,早期卧床休息,给以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供给足够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供给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有厌食恶心者,给予多酶片,胃复安等对症治疗.
(3)中医中药治疗.出现黄疽或丙氨酸氢基转移酶升高者,可予以清热解毒剂,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金钱草水煎服或茵陈,金钱草,白茅根,在警及赤芍水煎服,一般可奏效.对退黄及降醇效果不满意者,可加用茵陈,桅子,黄连,黄华,黄柏及大黄水煎服,或茵桅黄注射液40毫升~60 毫升,加10%葡萄糖液400毫升,静脉点滴,如黄疸较深,可同时加维生素K120毫克莫菲管静脉点滴.亦可用凉血活血,重用赤芍的中药方剂.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