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适用于热性哮喘病人药或者偏方
目前一般情况:夏天发作冬天好转
本次发病及持续时间:整个夏天都发作
病史:9年
一、症状与哮喘相关的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扩张药或自行缓解。早期或轻症的患者多数以发作性咳嗽和胸闷为主要表现。这些表现缺乏特征性。哮喘的发病特征是①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呈发作性加重。②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③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④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二、体检缓解期可无异常体征。发作期胸廓膨隆,叩诊呈过清音,多数有广泛的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严重哮喘发作时常有呼吸费力、大汗淋漓、紫绀、胸腹反常运动、心率增快、奇脉等体征。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血液常规检查发作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多数不明显,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数增高,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二)痰液检查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可见嗜酸性粒细胞退化形成的尖棱结晶(Charct-Leyden结晶体),粘液栓(Curschmann螺旋)和透明的哮喘珠(Laennec珠)。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胞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三)肺功能检查缓解期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R)、呼出50%与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与MEF75%)以及呼气峰值流量(PEFR)均减少。可有用力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经过治疗后可逐渐恢复。(四)血气分析哮喘严重发作时可有缺氧,PaO2和S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重症哮喘,病情进一步发展,气道阻塞严重,可有缺氧及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五)胸部X线检查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症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六)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可用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测定特异性IgE,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gE可较正常人高2~6倍。在缓解期可作皮肤过敏试验判断相关的过敏原,但应防止发生过敏反应。【诊断】一、临床诊断依据: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用平喘药能明显缓解症状。或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昼夜PEF变异率大于等于20%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支气管哮喘。通过随诊治疗后的反应符合哮喘的规律,可以确定诊断。二、协助哮喘确诊的检查: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应按具体情况选择下列检查,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结合平喘治疗能明显缓解症状和改善肺功能,可以确定诊断。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常采用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吸入法。吸入组织胺累积剂量7.8mol或乙酰甲胆碱浓度8mg/ml以内,肺通气功能(FEV1)下降20%者为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持支气管哮喘的有力证据,一般适用于通气功能在正常预计值的70%或以上的患者。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2激动剂后15分钟,或强化平喘治疗(包括激素的使用,故亦称激素试验)1-2周后,EFV1增加15%以上,且绝对值增加>200ml为阳性,适用于发作期,EFV1<60%的正常预计值者;3、PEFR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三、支气管哮喘的分期和严重度分级: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期是指在4周内哮喘的症状间有发作。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价:哮喘患者的病情评价应分为两个部分:1、非急性发作期病情的总评价:许多哮喘患者即使就诊当时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因此需要依据就诊前一段时间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需要用药物和肺功能情况对其病情进行总的估价(见表1)。2、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的评价: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加重,常有呼吸困难和喘鸣,伴有呼气流量降低。对病情严重程度作出正确评估,是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的基础。对重症哮喘的认识,是避免哮喘引起死亡的关键。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评估的方法见表2。【鉴别诊断】由于哮喘的临床表现并非哮喘特有,所以,在建立诊断的同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一、心原性哮喘心原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心力衰竭,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原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阵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心脏B超和心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选择性β2激动剂或注射小剂量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二、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实际上为慢性支气管合并哮喘,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水泡音。三、支气管肺癌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感染时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哮鸣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四、气管内膜病变气管的肿瘤、内膜结核和异物等病变,引起气管阻塞时,可以引起类似哮喘的症状和体征。通过提高认识,及时做肺流量—容积曲线,气管断层X光摄片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常能明确诊断。五、变态反应性肺浸润见于热带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多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等。致病原因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症状较轻,可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并发症】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或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和肺原性心脏病。【治疗】尽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均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要能够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为使哮喘诊断治疗工作规范化,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也于1993年和1997年议定和修订了中国的哮喘防治指南,促进了防治水平的提高。一、成功的哮喘治疗的目标: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4、预防发作及加剧。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7、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上述治疗的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①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②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③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二、药物治疗治疗哮喘药物因其均具有平喘作用,常称为平喘药,临床上根据他们作用的主要方面又将其分为:(一)支气管舒张药,此类药除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控制哮喘的急性症状。1、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也能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抑制介质的释放。但长期应用可引起β2-受体功能下调和气道反应性增高,因此,经常需用β2激动剂者(2次/周),应该配合长期规律应用吸入激素。此类药物有数十个品种,可分成三代。①第一代:非选择性的β2激动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②第二代:选择性短效的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酚丙喘宁(fenoterol)等,作用时间4~6小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③第三代:新一代长效的选择性β2激动剂,如(salmeterol)、福米特罗(Fmoterol)和丙卡特罗(procaterol)等。作用时间>12小时,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但部分药物(如沙美特罗)起效时间较慢。总的来说,β2激动剂是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的第一线药物,以第二代药物最常用。第三代药物主要用于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起到稳定气道,减少发作的作用。β2激动剂的用药方法可采用吸入,口服或静脉注射,首选吸入法,其作用迅速,气道内药量高,全身副作用少。吸入的方法有定量气雾剂(MDI)、干粉吸入剂和持续雾化吸入。以MDI为最常用。然而,MDI使用需要吸气时同步喷药,需要医务人员认真指导和定时检查使用的方法,才能保证疗效。在儿童、老年人或重症病人可在MDI上加贮雾瓶(spacer),喷出的药物气雾停留在瓶中,病人可从容吸入,并可减少雾滴在口咽部沉积引起刺激。2、茶碱类茶碱类除能抑制磷酸二脂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外,同时具有腺苷受体的拮抗作用;并能促进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是目前常用的治疗哮喘的药物之一。目前用于临床的药物品种有氨茶碱、茶碱、羟丙茶碱、二羟丙茶碱、恩丙茶碱等。可以口服和静脉用药。口服药有普通剂型和缓释放型(长效)。缓释放型茶碱血药浓度平稳,有利于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但起效时间较长。口服氨茶碱一般剂量每日5~8mg/kg,缓释放茶碱每日8~12mg/kg。静脉给药主要应用于重危症哮喘。首次注射剂量为4~6mg/kg而且应缓慢注射,注射时间应大于15min,静脉滴注维持量为每小时0.8~1.0mg/kg,每日用量一般不超过750mg~1000mg。茶碱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紊乱、血压下降),偶可兴奋呼吸中枢,严重者可引起抽搐乃至死亡。最好用药中监测血浆氨茶碱浓度,安全浓度为10~20μg/ml。发热、妊娠、小儿或老年,患有肝、心、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尤须慎用。合用甲氰咪胍、喹诺酮、大环内脂类药物等可影响茶碱代谢而使其排泄减慢,应减少用药量。3、抗胆碱药物吸入抗胆碱药物,如溴化异丙托品(Ipratropinebromide)等,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而起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阻断反射性支气管收缩。与β2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使支气管舒张作用增强并持久,主要应用于单独应用β2激动剂未能控制症状的哮喘患者,对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尤为合适。可用MDI或持续雾化吸入,每日3~4次,每次75~250μg吸入。约15分钟起效,维持6~8小时。不良反应少,少数病人有口苦或口干感。(二)抗炎药或称作控制病情的药物。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所以控制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的基本治疗,对哮喘长期理想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是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和色酮类药物。一些新的药物,如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激动剂和控释型茶碱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长期稳定的最基本的治疗,是哮喘的第一线的药物治疗。吸入激素通过其分子结构上增加了酯性基团,使局部抗炎效价明显增加,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口咽不适、口咽炎、声音嘶哑或口咽念珠菌感染,喷药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使用不同的吸入剂型或药物时口咽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通常停用4—7天后口咽炎能自然恢复。常用的吸入激素有二丙酸培氯米松(BeclomethasoneDipropionate)、布地奈德(Budesonide)、氟尼缩松(Flunisolide)和曲安缩松(TriamcinoloneAcetonide)等。近年已发展了一些新的活性更强的吸入激素,如氟替卡松(Fluticasone)等。其作用增强2倍,副作用少。借助MDI、干粉剂或持续雾化吸入。起效缓慢,需长期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才开始有效,最佳作用需要连续应用3个月以上才能达到。根据哮喘病情吸入剂量一般200~1200μg/d。口服或静脉用激素是中重度哮喘发作的重要治疗药物。按照病情需要选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见表1),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和停用,序贯应用吸入激素。2、色苷酸二钠是一种非皮质激素抗炎药物。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能够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介质释放,对其他炎症细胞释放介质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预防变应原引起速发和迟发反应,以及运动和过度通气引起的气道收缩。雾化吸入5~20mg或干粉吸入20mg,每日3~4次。本品体内无积蓄作用,少数病例可有咽喉不适、胸闷、偶见皮疹,孕妇慎用。3、其他药物白三稀调节剂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合成抑制剂(5-脂氧酶抑制剂)。目前能成功应用于临床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扎鲁斯特(Zafirlukast20mg每日两次)和孟鲁斯特(Montelukast10mg每天一次),不仅能缓解哮喘症状,且能减轻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以用于不能使用激素的患者或者联合用药。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通常较轻微,少数有皮疹,血管性水肿,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长效β2激动剂或控释茶碱类药物在当独应用时无明显抗炎作用,但与吸入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明显增加吸入激素的抗炎作用。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急性发作的治疗目的是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一般根据病情的分度进行综合性治疗。1、脱离诱发因素处理哮喘急性发作时,要注意寻找诱发因素。多数与接触变应原、感冒、呼吸系统感染、气候变化、进食不适当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β受体拮抗剂等)、剧烈运动或治疗不足等因素有关。找出和控制诱发因素,有利于控制病情,预防复发。2、用药方案用药方案见表1。正确认识和处理重症哮喘是避免哮喘死亡的重要环节。对于重症哮喘发作,应该在严密观察下治疗。治疗的措施包括①吸氧,纠正低氧血症;②迅速缓解气道痉挛:首选雾化吸入2受体激动剂,其疗效明显优于气雾剂。亦可同时加入溴化异丙托品(每次0.25mg)进行雾化吸入。必要时可在1小时内重复应用2-3次,好转后改为每4-6小时一次。如果有呼吸缓慢或停止的情况,可用舒喘宁0.2mg或叔丁喘宁0.2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缓慢注射。静脉使用氨茶碱有助于缓解气道痉挛,但要注意详细询问用药史和过敏史,避免因重复使用而引起茶碱中毒。激素的应用要足量、及时。常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300-1000mg/天)、甲基强的松龙(100-300mg/天)或地塞米松(10-30mg/天)静脉滴注或注射。然而,激素一般需要3~6小时后才有明显的平喘效果。③经上述处理未缓解,一旦出现PaCO2明显增高(50mmHg)、吸氧下PaO260mmHg、极度疲劳状态、嗜睡、神志模糊,甚至呼吸减慢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人工通气;④注意并发症的防治:包括:预防和控制感染;补充足够液体量,避免痰液粘稠;纠正严重酸中毒和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当PH值<7.20时,尤其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应适当补碱;防治自发性气胸等。四、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一般哮喘经过急性期治疗症状得到控制,但哮喘的慢性炎症病理生理改变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制定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主要目的是防止哮喘再次急性发作。根据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病情估价按病情不同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见表2)。五、提高哮喘疗效的临床处理原则为了提高哮喘的疗效,需要注意临床用药的方案。希望达到长期稳定,必须积极治疗,使症状完全控制,肺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然后逐渐减药和长期吸入抗炎药物。中重度哮喘患者需要长期联合用药治疗(见表3)。对于经过系统治疗症状控制仍不理想者,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1.诊断方面:要论证诊断是否正确。2.治疗方面:应检查药物的依从性和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按照医嘱用药者超过30%。吸入药物使用不正确是常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门诊病人中超过50%的患者吸入方法不正确。详细的指导和反复检查是保证吸入疗法使用正确的关键。3.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联合用药是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为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应该注意:⑴急性发作期或开始治疗时,应有强化治疗的阶段,使肺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和哮喘症状完全控制,再进入长期治疗的方案。⑵中重度患者,除增加吸入抗炎药物的剂量外,宜联合应用长效2受体激动剂、小剂量茶碱、吸入M受体阻断剂等药物。联合用药时能明显提高疗效,并可减少单药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近年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长效2受体激动剂或小剂量茶碱,可增强吸入激素的抗炎作用,但其确切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六、哮喘的教育与管理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为患者及其家属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系统教育,提高积极治疗的主动性,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才能保证疗效。对哮喘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以下6个相关的部分:1、鼓励哮喘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伙伴关系。2、通过规律的肺功能监测(PEF)客观地评价哮喘发作的程度。3、避免和控制哮喘促(诱)发因素,减少复发。4、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5、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6、长期定期随访保键。【预后】哮喘的转归和预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正确的治疗方案有关。多数患者经过积极系统的治疗后,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尤其是儿童哮喘,通过积极而规范的治疗后,临床控制率可达95%。青春期后超过50%的患者完全缓解,无需用药治疗。个别病情重,气道反应性增高明显,或合并有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治疗相对困难。个别病人长期反复发作,易发展为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呼吸衰竭。从临床的角度来看,不规范和不积极的治疗,使哮喘长期反复发作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陈荣昌)主要参考文献1、NHLBI/WHOWkshoprept:Globalstrategyfasthmamanagementprevention.MedicalCommunicationResourcesInc.,1995.2、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7;10:261-267。1、哮喘急性发作分度的严重度分级与治疗方案临床特点轻度中度重度危重气短步行、上楼时稍事活动休息时体位可平卧喜坐位端坐呼吸讲话方式连续成句常有中断单字不能讲话精神状态可有焦虑/尚安静时有焦虑或烦躁常有焦虑、烦躁嗜睡意识模糊出汗无有大汗淋漓呼吸频率轻度增加增加常>30次/分钟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常无可有常有胸腹矛质运动哮鸣音散在,呼吸末期响亮、弥漫响亮、弥漫减弱、乃至无脉率<100次/分钟100~120次/分钟>120次/分钟>120次/分钟或脉率变慢或不规则奇脉(收缩压下降)无(10<00mmHg)可有(10~25mmHg)常有(>25mmHg)使用β2激动剂后>70%50%~70%<50%或PEF占正常预计值或本人平素最高值%<100升/分钟或作用时间<2小时PaO2(吸空气)正常60~80mmHg<60mmHgPaCO2<40mmHg≤45mmHg>45mmHgSaO2(吸空气)>95%90%~95%≤90%pH治疗方案(1)按需吸入2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口服2激动剂控释片。(2)口服小剂量控释茶碱。(3)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200一600g)。(4)夜间哮喘可吸入长效2激动剂或加用抗胆碱药。(1)规律吸入2激动剂,或口服长效2激动剂,必要时使用持续雾化吸入。(2)口服控释茶碱或静脉点滴氨茶碱。(3)加用抗胆碱药物吸入(4)每日定时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600g/日)。(5)必要时口服糖皮质激素。(1)持续雾化吸入2激动剂,加用抗胆碱药物吸入或静脉点滴沙丁胺醇。(2)静脉点滴氨茶碱。(3)静脉用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乃至吸入用药。(4)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5)避免严重的酸中毒,pH值7.20时应适量补碱。(6)氧疗;有指征时进行机械辅助通气。(7)防治呼吸系统感染。(8)驱除痰液。2、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度的评价和长期的治疗方案病情分级临床特点控制症状所需药物可选择的长期治疗方案间歇间歇出现症状,<每周1次短期发作(数小时~数天),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发作间期无症状,肺功能正常,PEF或FEV1≥80%预计值,PEF变异率<20%按需间歇使用快速缓解药:如吸入短效β2激动剂治疗用药强度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吸入糖皮质激素按需吸入2激动剂。或口服2激动剂;口服小剂量控释茶碱;可考虑每日定量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200g/天)或口服白三烯调节剂。轻度症状≥每周1次,但<每天1次,发作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PEF或FEV1≥80%预计算,PEF变异率20%~30%用一种长期预防药物:在用抗炎药物时可以加用一种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尤其用于控制夜间症状)中度每日有症状,发作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PEF或FEV1>60%,<80%预计算,PEF变异率>30%每日应用长期预防药物:如吸入糖皮质激素,每日吸入短效β2激动剂和(或)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尤其用于控制夜间症状)每天定量吸入糖皮质激素(200一600g/天)。按需吸入2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可加口服小剂量控释茶碱或/和口服2激动剂的控释片。夜间哮喘可吸入长效2激动剂或加用抗胆碱药物。严重症状频繁发作,夜间哮喘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睡眠,体力活动受限,PEF,FEV1<60%预计值,PEF变异率>30%每日用多种长期预防药物,大剂量吸入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扩张药和(或)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600g/天)。规律吸入2激动剂,可加口服2激动剂的控释片和缓释茶碱,必要时持续雾化吸入2激动剂,联用抗胆碱药物;部分患者需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试用一些新的药物或疗法,如联合应用白三烯调节剂等。注:一个患者可能同时具备不同严重度级别的特点,应将其列入较严重级之中。3、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和临床处理的策略明确的诊断和监测疗效治疗目标哮喘防治基本临床策略综合治疗的治疗措施1、早期不典型者(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或与其他疾病同时存在者(如:慢支炎合并哮喘),应该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PEF监测或治疗前后肺功能的系列变化,明确诊断。2、注意鉴别气管阻塞性疾病,如气管内膜结核、肿瘤等。1、完全控制症状。2、预防发作或加剧。3、肺功能接近个体最佳值。4、活动能力正常。5、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6、防止不可逆性气道阻塞。7、预防哮喘猝死。1、长期抗炎治疗是基础的治疗,首选吸入激素。2、应急缓解症状的首选药物是吸入2激动剂。3、规律吸入激素后病情控制不理想者,宜加用吸入长效2激动剂,或缓释茶碱,或白三烯调节剂(联合用药);亦可考虑增加吸入激素量。4、重症哮喘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仍长期反复发作时,可考虑做强化治疗。即按照严重哮喘发作处理(给予大剂量激素等治疗,见上表),待症状完全控制、肺功能恢复最佳水平和PEF波动率正常后2—4天后,渐减少激素用量。部分病人经过强化治疗阶段后病情控制理想。1.消除病因和诱发因素。2、防治合并存在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返流性食管炎等。3、免疫调节治疗。4、经常检查吸入药物使用是否正确和对医嘱的依从性。春季之所以是哮喘病的高发季节,主要是因为:一、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出现乍暖还寒的情况,加之人体的皮肤在乍暖还寒的情况下开始变得疏懈,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哮喘。二、春季花粉随风飘散,悬浮于空气当中,那些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吸入某些花粉便开始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痒、咳嗽的症状,有的还会在一段时间后出现发热、皮肤变红、胸闷、气喘等,这可能就是花粉诱发了哮喘。三、春季的气温、湿度,适合寄生于床褥、地毯、衣物等处的尘螨及霉菌生长繁殖,这也是极易引发哮喘的过敏源。四、家中饲养宠物的皮屑同样会使易感人群患过敏性哮喘、鼻炎的几率提高。五、一些刺激性气体,如煤气、烟雾、汽车尾气等,以及护肤霜等一些日用化妆品,也都会诱发哮喘病发作。专家提醒:预防春季哮喘病发作应注意:一、穿着要适宜。注意必要的保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以及冷空气的刺激。二、居室环境要适宜。哮喘病患者的居室内要保持温暖干燥,室内注意通风透光,被褥及衣物注意勤洗勤晒,避免尘螨及霉菌滋生。三、出入要适宜。哮喘病患者应尽量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遇到风沙及扬尘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对于花粉及植物过敏者,外出时可戴口罩,尽量避免在花园或植物园中过多地逗留。四、家中如有哮喘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杀虫剂、消毒剂及蚊香等物品,不要在居室中饲养宠物。五、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保证定时定量及营养丰富,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尽量不吃或少吃鱼、虾、蟹等海产品,禁烟禁酒。六、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发脾气,主动锻炼,积极配合治疗。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随终身。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过敏现象或者有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发病前兆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流泪等症状。过敏性哮喘(bronchialasthma,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近十余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者。支气管哮喘的常见发病原因:1.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2.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可激发哮喘。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干扰素、IL-1使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增多。在乳儿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现哮喘症状者也甚多。由于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引起的哮喘,在农村仍可见到。3.食物由于饮食关系而引起哮喘发作的现象在哮喘病人中常可见到,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4.气候改变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5.精神因素病人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哮喘发作,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6.运动约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或称运动性哮喘。典型的病例是在运动6~10分钟,停止运动后1~10分钟内支气管痉挛最明显,许多患者在30~60分钟内自行恢复。运动后约有1小时的不应期,在此期间40%~50%的患者再进行运动则不发生支气管痉挛。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急、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有些病人运动后虽无典型的哮喘表现,但运动前后的肺功能测定能发现有支气管痉挛。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如果预先给予色甘酸钠、酮替芬或氨茶碱等,则可减轻或防止发作。有关研究认为,剧烈运动后因过度通气,致使气道粘膜的水分和热量丢失,呼吸道上皮暂时出现克分子浓度过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7.哮喘与药物有些药物可引起哮喘发作,如心得安等因阻断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哮喘。约2.3%~20%哮喘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而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患者因伴有鼻息肉和对阿司匹林耐受低下,因而又将其称为阿司匹林三联症。其临床特点有:服用阿司匹林可诱发剧烈哮喘,症状多在用药后2小时内出现,偶可晚至2~4小时。患者对其他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有交叉反应;儿童哮喘患者发病多在2岁以前,但大多为中年患者,以30~40岁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3;发作无明显季节性,病情较重又顽固,大多对激素有依赖性;半数以上有鼻息肉,常伴有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或)鼻窦炎,鼻息肉切除术后有时哮喘症状加重或促发;常见吸入物变应原皮试多呈阴性反应;血清总IgE多正常;家族中较少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关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人认为患者的支气管环氧酶可能因一种传染性介质(可能是病毒)的影响,致使环氧酶易受阿司匹林类药物的抑制,即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因此当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后,影响了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PGE2/PGF2α失调,使白细胞三烯生成量增多,导致支气管平滑肌强而持久的收缩。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关于免疫脱敏治疗的指导性文件中明确指出,“免疫脱敏治疗是唯一可以彻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根本性治疗方法”.国际过敏研究权威组织也提出,“使用高品质的标准化脱敏制剂,同时应该使用最佳的过敏症治疗方案,包括清除支气管哮喘病原、患者免疫修复、支气管哮喘并发炎症适当的对症药物治疗、标准化脱敏制剂免疫治疗,简称“四合一的四联疗法”
温馨提示:
当患者在治疗哮喘时一定要保持持续性用药,切勿因为病情稍微好转就放弃用药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