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包括棘球蚴引起的包虫囊肿病和泡球蚴引起的多房型包虫病。包虫囊肿病主要传播者是狗、而羊、牛及其它家畜是中间宿主,因此本病在牧区多见,如我国的内蒙、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河北、四川等地。多房型包虫病主要传播是狼、狗、狐、而各种鼠类是中间宿主。建国后在青海、甘肃、四川和新疆等地陆续发现有此型包虫病存在。人感染包虫病的主要原因是接触狗、或处理狗、狼、狐皮而误食虫卵引起。虫卵在人的胃、十二指肠内孵化,放出六钩蚴,此幼虫循门静脉至肝,发生肝包虫病;有时幼虫通过肝脏,可达肺、脑、骨髓而致病。肝包虫病的发病原理是六钩蚴在肝内、逐渐发育成一个有包膜的囊状体,缓慢生长,逐渐扩大,其周围组织因受压而萎缩,形成一纤维组织层。囊的内壁向腔内生长出生发囊,生发囊的内壁长出头节,此种头节到达其它部位,便能发生继发性的包囊。多房型包虫病几乎都发生在肝内,本病最早被误认为一种胶样癌。以后才确定是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肝泡球蚴包虫囊肿通常是呈灰色,少数为灰黄色,质硬如软骨,内有无数小囊泡集合而成海绵状。包囊呈浸润性生长,不断向外伸出囊泡。周围无明显的包膜,与宿主组织的分界不清。内容不含囊液而为豆腐渣样的蚴体碎屑和小囊泡。后期蚴体因营养障碍中心部可变性坏死而溶解成胶冻状液体,也可继发感染而成脓性。泡球蚴具有类似肝癌在肝内扩散的倾向。包虫可在人体生存数年至数十年不等。包虫囊肿的症状视其寄生虫部位、大小及有无并发症而异。肝包虫病病情呈发展型。早期毫无症状,当囊肿逐渐增大时,病人可有饱胀牵拽感,或肝区坠痛或钝痛,若病灶中心溶解或胆管受压梗阻可产生剧烈疼痛,如肝内囊肿靠近肝脏表面,则可于右上腹部渐渐隆起一肿块,形圆而光滑,坚韧而有弹性感,可触及液波感及震颤感。如包虫囊肿体积甚大,压迫消化道时,可出现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压迫到胆道则可引起黄疸、皮肤瘙痒等。由于球蚴囊肿在肝内广泛浸润和转移,患者常有贫血、消瘦、低热及恶液质现象。如棘球蚴囊肿因外力而穿破,可有剧烈腹痛、休克、发热、荨麻疹等急性过敏性休克及急腹症,病情严重则可致死亡。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