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大部份的新生儿体重约在2.5公斤(5.5磅)至4.5公斤(10磅)之间。平均值约3.2公斤(7磅)左右。一般而言,男婴较女婴重。如果新生儿的体重低于2。5公斤或7磅的话,就需要留在保温箱内观察。2.哺喂母乳可以让您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3.新生儿不需要每天洗澡。您可以用「干洗」的方式清洁宝宝。请用煮沸过的温水清洗宝宝的脸以及眼睛,以避免感染。擦拭宝宝的身体用一般温水就可以了。4.当您为新生儿洗澡时,请用清水清洗。切勿使用任何沐浴精或肥皂。因为宝宝的皮肤有一层保护油脂可以保护宝宝细嫩的皮肤。5.当您在为宝宝换尿片时,请用湿纸巾擦拭宝宝的小屁屁。即使只是尿尿也要擦拭干净以避免尿道感染。6.新生儿的脖子无法支撑头部的重量。因此,当您抱孩子时,一定要用一只手支撑着他的头颈部。7.喂母乳的婴儿粪便颜色呈金黄色而且也比较软。喂配粉婴儿的粪便颜色较深也比较硬,排便的次数也比喂母奶的婴儿少。但是粪便若呈血色,则应立即请教医生。8.刚出生的新生儿是个大近视,他们只看的清楚20-25公分距离以内的东西,而且会有影像重迭的情形发生。他们对简单的黑白图片的喜爱胜于颜色复杂的彩色图案。9.不要强迫孩子吃东西或硬性规定饭量。一旦孩子下了餐桌或放下奶瓶就不该再强迫他们。如果强迫孩子把东西吃完,孩子可能会因为吃太多而呕吐。10.不要追着孩子喂饭。或以「老莱子」娱亲的精神来喂孩子。11.养成孩子饭后刷牙或漱口的良好习惯,以防止蛀牙的产生。12.如果孩子有含奶瓶睡觉的习惯,请把牛奶或果汁改成开水,以避免奶瓶性蛀牙的产生。13.养成孩子喝水的良好习惯。尽量以水代替果汁或饮料。14.婴幼儿乘坐汽车时,应该使用汽车安全座椅,避免手抱。基于安全考虑,请勿将汽车安全座椅放置在前座。15.幼儿长牙时,如有牙龈红肿不适以及口水不断的现象产生,却不至于引起哭闹不休或引起高烧,腹泻,呕吐等现象。若有这些征状应及时请教医师,以避免耽误延医治疗。16.当您为孩子念书时,请把孩子放置在您的膝上,以培养亲子间的亲密归属感。17.宝宝四个月大以后,您可以开始添加副食品。副食品的选择应以天然,无色素,无防腐剂,无香料,无糖的食品为主。18.为宝宝添加副食品时,一次应以一种为主,并且仔细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对该食品有不良的反应时,请暂停几天然后再试一次。如果反应仍是不良,宝宝可能对这种食物过敏,最好暂停使用。等宝宝再大些再试一次,看看宝宝是否真的对该项食物过敏。19.请给宝宝无任何添加物并且经过稀释的天然果汁。20.当您为宝宝添加副食品时,请从米、麦粉和蔬果类开始。尽量避免从香蕉开始,因为香蕉比较甜,容易养成孩子对甜食的喜爱。
1、保暖从出生的瞬间遗要注意保暖。室温最好在20-22℃,早产儿在24℃左右。居室内还要保持一定温度,如果空气过份干燥,加快新生儿体内水份蒸发,易引起"脱水热"。简易增加湿度的办法;可在火炉上坐壶开水,用水蒸汽湿润空气;可在火墙和暖气上晾湿布;在地上洒水等。如果发现新生儿皮温低于36℃,或四肢发凉、青紫,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换上烤暖的尿布和棉被下面放上装50℃热水袋;或把孩子贴身搂在母亲怀里,用母亲的体温使他暖和过来;也可用普通的新棉花包起来;严重病儿或早产儿可到医院、保健站在暖箱中保暖。2、预防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新生儿体内的门户很少,如娇嫩的皮肤、破损的脐带、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泌尿管道等,应注意预防。(1)脐带护理脐带脱落之前要保持干燥,防止尿液浸润。湿了、脏了要及时更换消毒纱布。脐带脱落后,根站的痂皮必等其自然剥离,不要强行揭掉。(2)皮肤护理洗澡: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而一定保护作用,生后数小时开始逐渐吸收,不必洗去,但宜用温水洗去头部及皱折处的血液及太厚的胎脂。脐带脱落前不宜在盆内洗澡,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屁股。脐带脱落后,可行全身淋浴,夏天应天天洗洗,冬天每周洗1-2次,水温40℃左右。洗头时用两手指分别堵住耳朵眼,以免污水进入耳道,引起中耳炎。尿布:不宜用新布及化纤物,宜用松软、吸水、淡色的旧棉布。尿布要勤洗勤换。衣被:新生儿的衬衣宜用轻软易于吸水的棉布做成。不宜穿套衫。包孩子用的襁褓依季节而定做夹的或棉的。不宜将孩子四肢拉直,紧紧裹住。(3)预防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居室内应经常通风换气,产妇和孩子只要不直接吹风是没而危险的。尽量减少亲友频繁探视。产妇感冒时应带口罩喂奶。为防止病从口入,母亲喂奶前,应从洗手,把奶头用温水擦洗净,人工喂养儿使用的奶瓶用完后应清洗、消毒、盖好备用。3、正确认识和护理新生儿的一些特殊生理表现。(1)生理体重下降(2)新生儿脱水热(3)新生儿"马牙子"生后不久,在牙龈上发现数个大小不等的黄白小硬珠,俗称"马牙子"。(4)"螳螂子"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脂肪垫隆起,以增强颊部的弹性及吸吮力。(5)生理性乳腺肿大,阴道出血(6)生理性黄疸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