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经肠镜检查,我得是慢性结肠炎,听说半夏泻心汤可以治好,不知怎么配药?
本次发病及持续时间:4个月
目前一般情况:大便不成型,早上要拉上3-4次,拉完了还想拉。
病史:5年
以往诊断治疗经过及效果:不好
半夏泻心汤【方名】半夏泻心汤【出处】《伤寒论》【分类】和解剂-调和肠胃【组成】半夏(9克)黄芩(6克)干姜(6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黄连(3克)大枣(4枚)【方诀】【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鸡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禁忌】本方主治虚实互见之证,若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不宜使用。【制方原理】1.病机:少阳证误下而中气虚,寒热互结于中焦,气机结滞,脾胃升降失常。2.症状分析:(1)痞——同“否”→否塞不通(2)满——胀满(3)痛——疼痛(4)否卦——天地不交流——天乾→胃不降浊→呕吐—----地坤→脾不升清→下利--(5)泰卦——天地交流----地坤→脾气主升清→地气上升--——天乾→胃气主降浊→天气下降—3.治法:散结除痞+辛开(恢复脾的升清)+苦降(恢复胃的降浊)君药——半夏:苦辛燥,散结除痞,降逆和胃。臣药——(1)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除痞?辛开(2)黄连、黄芩:苦寒清降泄热开痞?苦降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佐药——人参、大枣:甘温补脾气以和中,生津液A.既可防黄芩、黄连之苦寒伤阳。B.又可制约半夏、干姜之辛热伤阴。使药——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化裁】本方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因无半表证,故去解表之柴胡、生姜,痞因寒热错杂而成,故加寒热平调之黄连、干姜,变和解少阳之剂,而为调和肠胃之方。后世师其法,随证加减,广泛应用于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症。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临证加减】(1)气机结滞——枳实、升麻,开结散滞。(2)食积——神曲、焦槟榔,消食化积。【现代运用】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早期肝硬化、口腔溃疡等证属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注意事项】(1)食积之痞满者禁用——应该用保和丸。(2)痰浊内结之痞满者禁用——应该用旋覆代赭汤【附方】生姜泻心汤(《伤寒论》)、甘草泻心汤(《伤寒论》)、黄连汤(《伤寒论》)【附注】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又是体现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方剂比较: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方中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调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气虚弱,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黄连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黄连二两,并以黄芩易桂枝而成,本方证为上热下寒,上热则欲呕,下寒则腹痛,故用黄连清上热,干姜、桂枝温下寒,配合半夏和胃降逆,参、草、枣补虚缓急。全方温清并用,补泻兼施,使寒散热清,上下调和,升降复常,则腹痛呕吐自愈。综上诸方,或一二味之差,或药量有异,虽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旨不变,而其主治却各有侧重。正如王旭高所说:“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故苦辛平等;生姜泻心汤治水与热结之痞,故重用生姜以散水气;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补中气而痞自除。”至于黄连汤寒热并调,和胃降逆,则治上热下寒的腹痛欲呕之证。由此可见,方随法变,药因证异,遣药组方必先谨守病机,方能应手取效。【文献】方论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变而成否,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