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朋友做手术以后,,伤口约20cm,伤口液化,慢慢愈合以后,现在上边比下边高出一点,并且不好愈合,请问处理这种情况有什么办法吗?
中医的疗法是以提毒拔脓清除异物为主,可采用膏药外敷治疗,提脓拔毒,祛腐生肌,从而促进皮肤软组织的修复,不明之处可随时联系.祝早日康复!
手术伤口不愈合/切口感染/手术伤口破裂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伤口破裂(指正在愈合的伤口或原来已经外科手术缝合的伤口重新裂开)是外科术后的常见症状,其发生概率达7%,许多术后感染形成难愈性伤口,创口形成脓性感染,造成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1)脂肪液化。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2)无菌性毒性反应。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毒性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细菌毒力的大小,伤口内有无血肿开口异物、局部组织和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灭菌操作是否严格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切口脂肪液化处理不当亦可造成感染。(3)全身性因素。全身状态主要包括年老体弱、恶性疾病、糖尿病、血浆蛋白低下、贫血、肝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均可影响切口的愈合。◎年龄老化:衰老是引起创伤愈合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各组织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已显著减弱,加之血管老化导致血液供应减少。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致使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对伤口的机械性强化的过程也显著迟缓。◎营养低下: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可使组织细胞再生不良或缓慢,尤其当含硫氨酸(如蛋氨酸)缺乏时,常导致伤口组织细胞生长障碍,肉芽组织形成不良,成纤维细胞无法成熟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维生素缺乏的影响更大,如维生素C缺乏虽不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但使其合成胶原的功能发生障碍(包括脯氨酸的羟化障碍),且影响其转化为纤维细胞,使其瘢痕形成少,抗拉力强度弱;维生素A1、B2和B6的缺乏则导致纤维化不良;全身和局部锌含量降低也致愈合迟缓。◎用药不当: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明显抑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并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致使愈合不良;青霉胺也有类似作用,并减弱其抗拉力强度,系因其能与胶原a-肽链上的醛基结合,干扰胶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形成,致使胶原纤维失去稳定性,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吸收。(4)局部因素:局部因素主要有感染及异物,局部血循环不良(局部营养供应不良)及神经支配受损,这些产生的根本原因跟医生无菌操作技术、术中缝合技术、止血不彻底、电刀使用不当等有关。◎感染与异物:伤口感染十分多见,并易致化脓,据称仅需100个细菌就足以造成皮下脓肿。感染后深出物很多,可加大伤口局部张力,每致伤口哆开甚至破裂(包括正在愈合及已缝合的伤口),尤其化脓菌产生的一些霉素及酶类可引起细胞坏死,胶原纤维和胶原溶解,从而加重组织损伤,防碍愈合。◎局部血循环不良:良好的局部血液循环既保证所需的营养和氧,也有利于坏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控制局部感染。反之,则影响组织细胞再生修复,延滞愈合,特别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刀口,药物作用及营养输送很难到过伤口。◎神经支配受损:植物神经受损时可致局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影响组织细胞再生。麻内性皮肤溃疡长期不愈,即系因神经受累所致。治疗方案:轻度切口愈合不良者,一旦术后3天左右发现腹壁切口红肿、硬结、渗液,需要:(1)及时应用频谱仪照射,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对渗液较多或切口裂开者拆除切口缝线、清创、引流。(2)用熊氏药膏外涂(或者也可不用),拔脓排毒,使肉芽新鲜,脓液排出。(3)肉芽新鲜后,对裂开伤口≤3cm者,用胶布剪成蝶形,行牵拉伤口,尽可能不留缝隙,3~4d去除胶布,裂口均能完全愈合。对伤口>3cm或完全裂开者,在局麻或硬外麻下行清创伤口,用7号丝线行全层缝合,针距1.5~2cm,彻底关闭死腔,术后加强抗感染;对于严重的切口愈合不良者或者长达1个月到10年以上仍未愈合的患者,根据情况的不同,具体的方案有所差异,总的方案是:(1)用熊氏药膏恢复用药不当或者经久不愈合造成的深层组织坏死,修复内部组织。通常需要用药7-15天,视情况不同而异。(2)待伤口变得类似正常新鲜伤口时,根据伤口长度及肉芽生长情况做下一步处理。(3)处理后继续使用熊氏药膏促进伤口微循环,提供伤口局部的营养,刺激生长因子的产生,从而进行原位性病理性再生,最终修复伤口,伤口完全愈合。(4)对于使用熊氏药膏之前已经有肉芽组织高于正常组织的情况,待伤口愈合后再进行疤痕治疗处理或者整形手术进行表皮美容。如果使用熊氏药膏之前没有肉芽组织高于基体组织的情况,愈合后不会留疤痕。
以上是对“外科伤口愈合”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切口脂肪液化多于肥胖病人出现。其原因可能与脂肪组织本身血运较差,手术切断与切口交叉的血管,使其血运更加减少。切口愈合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成分有部分由皮肤层和前鞘层弥散提供,一旦本身血运提供和弥散而来的养料不足以满足需要,则脂肪细胞因缺乏营养坏死液化,发生无菌性炎症,使切口愈合延迟。另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本身末梢循环差、组织抵抗力和愈合能力差,也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之一。西医的治疗方法一般是,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纱条引流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建议用传统中医膏药外敷治疗,具有促进毛细血管再生、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组织修复的作用。能使脂肪液化区局部血运改善,且瘢痕反应轻,使切口较美观。你的检查结果、发病部位、外在表现、疼痛情况、目前的用药情况都是怎样的,最好能详细说明一下,以便能为你做出准确的指导,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