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疹前往往有发热、倦怠、食不振等前驱症状,经1-3天后,患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内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皮疹沿皮神经分布,单侧发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常见于肋间神经、颈部神经、3叉神经及腰骶神经支配区,如颜面、颈、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阴部粘膜、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1,可于发疹前或伴随发疹出现.疼痛沿受累神经去配区域放射.老年患者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病程约需1-2周,愈后可后遗暂时性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水疱破溃破形成糜烂或继发感染.少数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的有:1、不全型带状疱疹(顿挫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水泡.2、大疱型带状疱疹,可形成豌豆至樱桃大的水疱.3、出血性带状疱疹,疱内容为血性.4、坏疽型带状疱疹,皮疹中心发生坏疽,结成黑色痂不易剥离,愈后遗留疤痕.5、播散型带状疱疹,在恶性肿瘤或年老弱的患者,在局部发疹数日内,全身出现类似水痘样发疹,常伴有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性严重,可致死亡.(1)眼带状疱疹眼带状疱疹为散发,以9-11月分发口香糖多见.临床所见眼带状疱疹伴有同侧3叉神经第1支受累,可见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疱及痂皮,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后因疤痕形成失明.严重者可发生全眼球炎、脑炎、甚至死亡.(2)耳带状疱疹又称Remsay-Hunt综合症,是由于VZV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临床特点为耳部急剧疼痛和同侧面瘫,间伴重听、眩晕等.可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胀和肋腺炎.(3)带状疱疹性脑膜炎系病毒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根向上逆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大多见于颅神经颈、或上胸脊髓神经节段受侵的患者.表现有头痛呕吐、惊厥或其它进行性感觉障碍,尚可有共济失调及其它小脑症状等.(4)内脏带状疱疹病毒由脊髓后根侵及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或泌尿症状,当侵犯胸膜、腹膜时,则发生刺激症状甚或出现积液.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1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但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1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此病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等称.治疗建议:中医膏药直接帖入病灶处,通过皮肤孔窍透皮给药,拔出体内病毒,修复受损的神经,使患者彻底康复,不留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症是指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为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患者的顽痛症之1.其疼痛持续时间短则11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1般病史均长达315年.带状疱疹及后遗症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的疼痛常是以自发性闪电样或撕裂样疼痛,发作时常使患者寝食不安,大多数患者常常伴随较明显的持续性烧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滞留在体内病毒侵蚀破坏神经所致,应积极治疗.治疗建议:可用中医膏药外敷.作用与原理:通过膏药外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阻滞的神经畅通,局部给药配以内服驱毒败火,内服外贴,里外同治,使气血流畅,脉络畅通,修复疏通被破坏的神经(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就能减轻解除疼痛而痊愈.详情可见本人主页,不明之处可联系咨询,祝早日康复!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劳累、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年4季都可发病.用传统中医外科膏药加生肌丹贴敷可治愈.传统中医外科膏药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托毒祛腐、清热解毒、补气活血;“生肌丹”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同时能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祛腐生肌,通过膏药外敷,拔毒生肌,通经活络.可迅速阻截病毒蔓延.修复神经,把体内的病毒排除体外.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不留后遗症.
以上是对“带状疱疹症状”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患者要根据自身的病情、症状、发病原因选择正确的医院进行对症治疗,不要偏听偏信,以免耽误病情。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