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检查身体发现血小板数量增多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无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血小板增多的原因
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原核细胞过度增生,血小板数量有持续性明显的增多,功能也不正常,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发病率不高,以40岁以上多见。
发病机理:病因不明,可能由于多能干细胞异常,导致原核细胞增殖及血小板增多,血小板的寿命大多数正常。在血小板的内在缺陷中包括血小板内5-羟色胺减少,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等可能是导致出血的原因。因血小板过多,活化的血小板也产生血栓素,引起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可形成微血管内血栓。部分病人凝血机制的异常,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临床症状:本病起病缓慢,表现不一。轻度头晕、乏力;重者可有出血和血栓形成。出血常为自发性,有反复发作,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齿龈出血和鼻衄、血尿,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少见。肢体血管栓塞引起手足麻木、疼痛,甚至坏疽。80%有中度脾肿大,但肝较脾肿大多见。
诊断:对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增多、计数持续在80万/立方毫米以上,骨髓中原核细胞显著增加,结合脾大,出血或血栓形成等考虑此病。本症应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鉴别。
辅助检验:血象:血小板计数多在100-300万/立方毫米之间,最高多达200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可正常或增高(多在1-3万/立方毫米),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骨髓象:有核细胞尤其是巨核细胞可显著增生,血小板聚集成堆。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
凝血象:出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消耗试验不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血小板粘膜功能及肾上腺素,ADP诱导的聚集功能均降低。
治疗:
1、骨髓抑制性药物,马利兰为常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开始4-6mg/d。也可用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左旋溶肉瘤素。
2、放射性核素磷(32P)。
3、干扰素:α-干扰素:3-5mu/d。
4、其他:潘生丁、阿司匹林、消炎痛,也可采用血小板分离置换术。禁忌切脾。
升高可能的原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在没有明确的诊断,或是通过相应的治疗后,其症状无明显的改善,那就应速去别的大医院看一下,请血液科的大夫或专家给予诊治,以免耽误了病情,延误了治疗。
1、血小板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其代表性疾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2、血小板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或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癌症患者。这种增多是轻度的,多在500×109/L以下,这种异常在原疾病得到治疗后而得到改善。
3、血小板克隆性增多:巨核细胞及其前期细胞的肿瘤性增殖,属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病因不明,此时不仅血小板正常增殖机制失控,出现血小板增多,而且血小板的机能与形态也异常,易发生血栓与出血等并发症。
4、血小板继发性增多:原发因素多种多样,如缺铁性贫血,脾切除,播散性肿瘤,急性失血,溶血,感染与炎症,手术与外伤及某些药物等,其发生可能与血小板制造过多或分布异常有关。
5、血小板家族性增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TPO基因存在突变,血小板生成素增高,罕见
以上是对“血小板数量增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血小板增高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常常是骨髓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常常会出现血小板持续增高而且功能异常,常伴有JAK2V617F基因阳性表达,而且伴脾大表现;继发性血小板增高常常是伴随其他疾病引起的,常伴发于炎症、肿瘤等疾病,在炎症、肿瘤控制住以后血小板一般能恢复正常。
建议:复查血常规,如果血小板持续偏高,需要做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及基因检查,确诊类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有疑问您可以点击左边的“点击咨询”,我将在线详细为你解答。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