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的问题.末梢神经炎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1)病因常见有以下几种病因:1.中毒:如铅、砷、汞、磷等重金属,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物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2.营养代谢障碍: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3.感染:常伴发或继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结核、传染性肝炎、伤寒、腮腺炎等,少数可因病原体直接侵犯周围神经所致,如麻风神经炎等.4.过敏、变态反应:如血清治疗或疫苗接种后神经炎等.5.其它:如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缩症、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炎、遗传性感觉性神经根神经病等.此外,躯体各种癌症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且可在原发病灶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数月发生,应引起警惕.除少数病因(如麻风)所致者周围神经有炎性改变外,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改变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少数病例可伴有神经肌肉连接点的改变.2)症状本病由于病因不同,起病可急可缓.主要临床表现为以肢体远端为著的对称性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且常以下肢较重.1.感觉障碍:初期常以指(或趾)端烧灼、疼痛、发麻等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等刺激症状为著,逐渐出现感觉减退乃至消失.感觉障碍的分布呈手套或袜套式.少数病人可有深感觉障碍.腓肠肌等处常有压痛.2.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个别病因(如呋喃西林)所致者反射可活跃.久病后可有肌萎缩.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肢端皮肤发凉、苍白、潮红或轻度发绀,少汗或多汗,皮干变薄变嫩或粗糙,指(趾)甲失去正常光泽、角化增强等.由于病因不同上述3组症状表现可有差异.如由呋喃西林类中毒、砷中毒等引起者,疼痛常较剧烈;糖尿病引起者有时肌萎缩较显.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不一致,轻者可仅有肢端疼痛、麻木而无感觉缺失或运动障碍,重者也可有肢体瘫痪.预后一般较好.恢复多从肢体远端开始.3)诊断和鉴别根据对称性肢体远端为著的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特点,本病诊断不难.有时需作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或神经、肌肉活检帮助诊断.病因诊断需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特点和有关的化验检查结果等确定.部分病人可能找不到明确的病因.鉴别诊断方面应注意排除下列疾病.1.红斑性肢痛症:由于血管舒缩机能障碍致肢端小血管阵发性扩张引起的疾病.以双下肢多见,表现为肢端剧痛,局部皮温增高、发红、多汗或轻度凹陷性水肿.发作时将患肢浸于冷水中疼痛可减轻或缓解,受热后血管扩张可使症状加重.2.雷诺病:本病由于肢端小血管间歇性收缩或痉挛致局部缺血引起.以双上肢多见表现为双侧手指苍白、发凉、麻木、烧灼感,也可因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而呈青紫色.晚期可发绀、溃烂.寒冷时因血管收缩可使症状加重.3.癔病性肢体麻木:常由精神因素发病,肢体麻木程度、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且有其它癔病症状.腱反射多活跃,套式感觉障碍范围常超过肘、膝关节,或边界变化不定.4)检查1.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辅助意义.2.肌电.3.B超.5)治疗1.应以预防为主,如加强劳动保护,预防金属和农药中毒,尽量少用呋喃类药物(如需要服用时,可同时加服维生素B族药物)等.2.如发现有神经症状和体征时,应尽快解除病因,改善神经营养功能,并增强体质.如重金属所致者,可使用解毒剂,如2巯基丁2酸钠(0.5--1.0克加入注射用水20毫升静注1/日),5--10次为一疗程;营养代谢障碍所致者,应寻找营养障碍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由糖尿病引起者应同时治疗糖尿病.药物治疗可使用神经营养代谢药和血管扩张药以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6)以下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疗“手脚麻木”的食疗秘方:1.取黑木耳50克,蜂蜜50克,红糖25克.将木耳洗净放碗内,蜂蜜,红糖拌于其中,放锅内蒸熟食用.分3日服完.2.用瘦肉5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田73克,大枣3枚.共炖汤,服用.黄芪、当归具有补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本方适合中风后遗症肢体软、手足麻木,气虚血瘀的患者.3.取鲜花椒300克(干品6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盛入碗内,放在房上露一夜,用箩盖上,在太阳将出时取下,冷服.盖被出汗,一般1次即愈.4.用霜桑叶适量,晒干后用砂锅加水适量煮沸,捞出桑叶,趁热泡手脚15分钟.每日2次,一般3天即可见效.5.取老丝瓜筋50克,煎汤1碗1次服下,每日2次,连服1星期,有特效.6.用云南白药粉40克.浸入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内,放置一昼夜后即可.用时将患肢浸入药酒内,并反复揉搓,以肌肤发热为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在1日内阳气最盛之午时与阴气最盛之子时进行治疗,15日为1疗程.500毫升药酒可用一疗程.治疗期间禁食油腻、冷酸之品,禁涉冷水,勿过劳.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温馨提示:
平时应注意预防,保持精神愉快,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夜间避免受冷风侵袭。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