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请问一个多月的婴儿脸上长红色的小痘痘,是不是湿疹,如何解决!
婴儿湿疹为发生在2岁之内婴幼儿的湿疹,是婴儿常见、多发病.它可能是婴儿湿疹,也可能是异位性皮炎的婴儿期.在生后第2或第3个月开始发生,亦有报告生后第2或第3周发生者,然而此时诊断较难.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头皮,个别病例可发展至躯干、4肢.其皮疹特点主要可分两型,渗出型及干燥型.渗出型的湿疹多发生于肥胖有渗出性体质的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境界不清,红斑上密集针尖大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液.渗液干燥则形成黄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剧痒、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剥脱,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及头皮.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并发局部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少数患儿由于处理不当扩展至全身变为红皮病,并常伴有腹泻、营养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干燥型的皮疹常见于瘦弱的婴儿,为淡红色的暗红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而无水疱,皮肤干燥无明显渗出,表面附有灰白色糠状鳞屑.常累及面部、躯干和4肢.慢性时亦可轻度浸润肥厚、皲裂、抓痕或结血痂.除上述两型外,有人还分出脂溢型,其特点为皮损发生在头皮、耳后等皮脂腺发达区,可产生黄色厚痂,但其基本特点和渗出型相似.无论哪一型均有阵发剧烈瘙痒,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病程慢性,在经过中时好时坏,一遇不良刺激或服用敏感的饮食,气候突变,穿着紧身的毛、丝绸衣服,感染或用肥皂清洗过勤等而使病情恶化.但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因为婴儿较小,不能使用成人常规抗过敏药物,也不能使用外用激素类止痒药物,所以婴儿湿疹常规治疗比较困难.敏易清OPC抗过敏粉剂经过40多年的临床及实际应用,没用发现一例副作用现象,是孕妇、婴幼儿治疗过敏的最佳产品,可以通过口服或母乳喂养形式治疗婴儿湿疹.婴儿湿疹要注意:1.婴幼儿应接受母乳喂养.2.婴儿衣服应穿柔软的纯棉制品,必要时晚间睡觉时戴手套,防止搔抓.3.禁止服用常规抗过敏药物,以免影响婴儿生长发育.4.禁止使用外用药物,因为婴儿皮肤很嫩,容易形成死皮、疤痕.5、婴儿湿疹要保持婴儿皮肤干燥,避免用香皂洗湿疹部位.婴儿湿疹的辨证论治湿热型【证见】皮疹表现为湿性(见上述脂溢型和渗出型),可伴有消化不良,大便于结,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治法】利湿清热,佐以祛风.【方药】1.主方消风导赤汤(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生地黄、金银花、土茯苓各9克,牛蒡子、白鲜皮、木通各5克,蝉蜕3克,生甘草2克,薄荷1—2克(后下),灯心3—5扎.水煎分3—4次服,每日1剂.伴有消化不良者,酌加山楂肉3克、炒麦芽5克、炒谷芽9克.2.单方验方(1)清解片(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外科临床手册》)处方:大黄、黄芩、黄柏、苍术各500克.共研细末,和匀轧片,每片含量0.3克.每次服1~2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可先用少量温开水溶化药片).(2)人造牛黄粉,每日2次,每次0.15克,温开水送服.(顾伯康《中医外科学》)脾虚型【证见】皮疹表现为干性(见上述干燥型),常伴有消化不良,吐乳,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治法】健脾渗湿.【方药】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太子参9克,茯苓、白术、山药、炒扁豆、莲子肉、薏苡仁各6克,蝉蜕3克,生甘草1.5克,砂仁1.5克(后下).水煎分3~4次服,每日1剂.伴有消化不良者,酌加山楂肉3克、炒麦芽5克、炒谷芽9克.吐乳明显者,加姜汁炒竹茹6克.婴儿湿疹的外治法1.渗液多者,宜外洗及湿敷,可用:地榆、黄柏、金银花、马齿苋、千里光、黑面神、火炭母等,选2~4味各30克,水煎待温或冷后,外洗及湿敷;也可用绿茶叶水湿敷.2.湿性者,经外洗及湿敷,渗液已很少或无渗液时,或湿敷之间歇期,可用青黛散或黄连粉、麻油调搽(粉与油之比为l:3~4),或用蛋黄油外搽.3.干性者,用润肌膏外搽,也可酌情使用3黄洗剂或炉甘石洗剂外搽.婴儿湿疹的其他疗法1.饮食疗法赤小豆粥:赤小豆10~15克,陈皮1.5克,粳米30克,加水适量煮粥,分数次食之.玉米须水:玉米须适量煎水,代茶饮之.2.预防调护加强护理,调节哺乳时间,避免喂食过饱.母亲忌食辛辣燥热等食物.避免搔抓,不宜穿绒衫、毛衣及盖被过暖.一般暂不作预防疫苗注射.
温馨提示:
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