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您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母亲从07年5月份到现在下唇持续有如下症状:发红,肿疼,裂口,流血,经过服用一些消炎药后就结痂,一停药就又复发,现在吃药已经无效,正进行输液治疗.我妈今年50岁,患有子宫肌瘤(多发的)个小,直径
唇炎是一种以口唇干燥、皲裂、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粘膜病,有干燥脱屑型唇炎、过敏型唇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腺型唇炎、真菌性唇炎、光敏性唇炎等各种类型.按病程分可有急性、慢性唇炎之分.【病因病理】急性过敏性唇炎是容易发生的黏膜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嘴唇即唇红,位于人体皮肤和黏膜交界处,因接近于机体表面,毛细血管极为丰富.由于唇红的表面组织很薄,使外界异物容易“入侵”,而在血管内运行的免疫细胞和抗体等又会在此“挺身而出”与入侵者“决战”.于是,唇红处就成了抗原抗体浴血奋战"的战场.干燥脱屑型唇炎的原因不明.可能与急性炎症有关,也可能与日晒、烟酒、化妆品刺激有关;白色念珠感染可引起真菌性唇炎,裂沟深者可向皮肤延伸,并可能出血及形成血痂,裂沟经久难愈.灰白色的磷屑,可满布整个唇部,真菌性唇炎以病损白色假膜或斑片为主,假膜不易揭去,可有唇红肿,溃疡、糜烂.PAS染色可见菌丝.患者常因干燥、疼痛面舔唇,有时也因轻度瘙痒而揉擦.慢性唇炎的发病多与各种慢性长期持续性刺激有关,如干燥、寒冷,特别是与舔唇及咬唇等不良习惯有关系.慢性唇炎上下唇均可发病,更好发于下唇.常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特别在冬季刮风和干燥的季节.日光曝晒后而发病,不良的舔唇,咬唇,唇红遇有薄痂即撕扯掉等习惯,久之可感染,糜烂而成唇炎;唇部烫伤治疗不及时也可以形成慢性炎症,全身有结核,肝炎等病灶者也易患唇炎.【临床表现】表现为唇红部干燥、脱屑、皲裂.严重的表现为唇肿胀、糜烂,有炎性渗出物,形成血痂或脓痂,疼痛明显,有灼热感.严重的病人会出现高烧、肌肉关节疼痛、头痛、咳嗽等症状,还会出现全身红斑性水疱,水疱破裂后出现皮肤大面积脱落,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光敏性唇炎以下唇多见,唇红糜烂,不超过唇红缘有浅黄色渗出物,唇部轻度肿胀,唇外翻,甚者肿胀明显而有出血或形成溃疡,并结血痂,痂皮揭后露出一出血创面,或有脓血.局部灼热,疼痛、干燥、瘙痒,因摩擦而疼痛加重,唇部动作受阻,病情缠绵难愈,可长达数月或更长,颌下淋巴结肿大,局部有色素沉着,而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的症状与光敏性唇炎相似,有糜烂,溃疡,结脓血痂,脱屑,干裂、疼痛、肿胀等症状.此外,还有在唇红缘与近粘膜处可出现白色短条纹,与盘状红斑狼疮相近,但病损不超过唇红缘,也无皮疹,扁平苔癣糜烂型的唇部糜烂范围较小,其周围必有白色花纹.多形渗出性红斑起病急,多见于青年人,以糜烂出血、血痂为其特征.此外,对于长期不愈合的唇部溃疡,范围短期内突然增大,疼痛不重者,应排除唇癌的可能性.【治疗】治疗首先要避免日光过度照射,停用或停食可疑的药物或食物,避免干燥、高温风吹的环境,改掉舔唇等不良习惯,这样还可预防复发.可用0.1%利诺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将纱布润湿,湿局部.第日3次,每次20~30分钟,也可用3%盐水或3%硼酸水湿,并保持疮面清洁.对小范围的糜烂,可能强的松龙混县液注射基底部,大范围的可短期内用强的松口服,必要时加服抗生素,口服氯喹,每日0.25G,1周后减量,注意观察其毒副作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也可用手唇炎的治疗.可用药物离子导入法,以5%~10%碘化钾或5%普鲁卡因导入唇部,或用皮质激素软膏涂抹,如肤轻松软膏等.真菌性唇炎用咪霜局部涂.1避免一切外界刺激,纠正不良习惯.2结痂时用0.1%雷夫奴尔湿敷,上溃疡软膏.3极轻微脱屑者,又无自觉症状,可涂少量护唇膏.民间偏方治唇炎1.用两个不太生的新鲜番茄洗净后榨汁,含在口中两分钟后吐出,重复3次再用清水漱口,每日早晚各一次,约3天,唇炎便会消失.2.将半打鸡蛋用滚水烚熟,去壳及去蛋白后将6个蛋黄放於乾锅内,先用慢火煎去水分,再用猛火将蛋黄烧至焦黑出油,将油用小瓶储起,待冷后涂於患处,每日涂3次3.於中药店买两元甘草,加上两碗水用中火将甘草煎出汁液,去渣后,再将汁液煎至膏状,用小瓶盛起及涂在患处.每天涂两次,数天见效【康复】1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吸烟,少喝酒,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不要使用劣质或不适合自己的唇膏,不要盲目去做"纹唇".要避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各种因素.改掉喜欢咬唇、咬舌等习惯,避免造成黏膜创伤.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吃酸、麻、辣、涩、烫和油炸的食品,更不能吃那些用工业盐腌制的、用"下脚油"炸制的、用石灰炒制的劣质食品.中药是能够用于治疗唇炎的,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唇炎中医称之为唇风、驴嘴风,多由于风热犯胃、脾经血燥而致.风热犯胃者症见唇部红肿灼热,发病迅速,有小水泡,很快破溃、糜烂、流水,有脓血痂,唇周皮肤有黑褐斑,兼见口渴喜饮,口臭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利湿.方用双解通圣散加减.药物组成:防风12g,薄荷(后入)9g,连翘15g,栀子12g,黄芩9g,生石膏(先煎)24g,川芎12g,当归15g,白术9g,滑石12g,泽泻15g,甘草6g.脾经血燥者症见口唇肿胀明显,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干燥、时有灰白色鳞屑脱落,唇周皮肤粗糙或脱色,兼见口甜粘浊,面色萎黄,小便短少,舌干无津,脉细数.治以养血熄风、健脾润燥.方用4物消风饮加减.药物组成:川芎12g,赤芍12g,生地黄12g,薄荷(后入)9g,柴胡12g,蝉蜕9g,白术12g,山药15g,丹皮12g,玄参12g,麦冬12g,石斛12g,炙甘草6g.
温馨提示:
定期参加妇科普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