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喉肌弱症在短时间内能治愈吗目前在中国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喉肌弱症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西药治疗①肌苷(inosine)为能量代谢激活剂,能增强喉肌能量代谢,使劳损的喉肌修复。口服,每次0.2~0.8mg,一日3次;肌注,每次02mg,一日1次。②三磷酸腺苷(ATP)亦为能量代谢激活剂。是一种辅酶,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为喉肌劳损及喉肌弱症常用药物,并可治疗进行性肌萎缩及预防老年喉肌纤维病变。注射前做皮试。肌注,每次20mg(常用水剂),一日1~3次;静滴,每次20mg(常用粉剂),溶于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滴注,每日1~2次。③美斯的明(安贝氯胺)ambestigmin(ambenonium)为肌肉兴奋药,属抗胆碱酯酶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骨骼肌细胞的胆碱能受体,能兴奋骨骼肌及平滑肌,增强肌紧张度,改善肌无力状态。口服每次2.5mg(半片),每日3次,或每次服5mg(一片),每日2次。④新斯的明(普鲁斯的明)neostigmin(prostigmin)亦为肌肉兴奋药,能可逆性抗胆碱酯酶,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能直接作用于骨骼肌的运动终板,作用于骨骼肌细胞的胆碱能受体,对骨骼肌作用较强。其兴奋骨骼肌及平滑肌,增强肌紧张度的作用较美斯的明为强,维持时间不及美斯的明长。溴化新斯的明每次7.5~15mg,每日2次,口服;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每次皮下或肌注0.5mg,每日或隔日1次。有恶心呕吐、流泪、心动过缓、肌肉震颤等副作用,可用阿托品解除。⑤氢溴酸加兰他敏(galanthaminhydrobromide)亦为肌肉兴奋药物,能可逆性抗胆碱酯酶,可改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增强肌力,故称强肌片。其作用较新期的明为弱。肌注每次2~10mg(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重剂量),每日1次,2~4周为一疗程,一般用1个疗程;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流涎、心动过缓、眩晕等,可用阿托品解除。⑥呋喃硫胺(alinaminF,TTFD)为维生素B1新衍生物中的一种长效化合物,在体内能迅速转变成活性型硫胺(辅脱羧酶),不为体内硫胺分解酶所分解,对组织亲和力强,脏器内组织内浓度较高,血中浓度增加快,作用较维生素B1迅速而持久,属神经营养药,特别对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口服每次25~50mg,每日3次;肌注每次20mg,每日1~2次;穴位注射每次20mg,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2~3疗程;环甲肌注射每次20mg(每侧10mg),隔日1次,用以治疗下甲肌张力低下;喉上神经封闭每次20mg(每侧10mg),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在舌骨大角与甲状软骨上角及甲状软骨上缘间,各距1cm处即甲状舌骨膜之喉上神经孔,在此处进针约1cm,最深1.5cm,即可缓缓注药)。⑦维生素B12(氰钴胺)VitaminumB12(cyanocobalamin)能维持中枢及周围有髓神经的正常代谢过程,保持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每次50~200μg肌注,每日或隔日1次。环甲肌注射、喉上神经封闭及穴位注射等用法与呋喃硫胺相同。均10次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喉肌弱症的原理是治元气不足、喉肌无力。治疗方法是补中益气,升阳宏声。常用药物有:西洋参(人参、太子参、党参)、山药、白术、黄芪、黄精、大枣、甘草、当归、熟地黄、枸杞、白芍、女贞子、鸡血藤等,再根据其病情加减。每味药物用常用剂量,每日1剂,连服2~3周。(3)针灸疗法主穴:①人迎在喉结水平旁开1~1.5寸,胸锁乳突肌内缘,颈动脉与甲状软骨板之间,距下颌1.3~1.5寸(新迎:在人迎上1~1.5寸)。②水突在人迎下1寸。③廉泉在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喉上方凹陷处(新廉泉:在环甲膜正中点)。④天突在胸骨上端凹正中。备穴:①增音在甲状软骨两翼上缘、甲状软骨上角及舌骨之间,喉上神经进入喉处。②扬声在第6、7颈椎棘突间旁开1~1.5寸,向脊柱方向斜行刺入(45°),深1.5~2寸。方法:用1.5寸针,浅刺轻捻,亦可深达甲状软骨后缘(刺人迎穴时),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1~2个疗程。如用电针,可用间断电流刺激5~10分钟。(4)按摩疗法通过按摩疗法,可以消除喉肌疲劳和劳损,提高喉肌张力及收缩能力。根据喉肌弱症表现形式,采用不同的按摩方法,属环甲系统障碍者采用环甲按摩法,属环杓系统障碍者,采用环杓按摩法。①环甲按摩法医师与病者对坐,用一手拇指轻轻按在病者喉结部位,另手拇指沿病者环状软骨下缘,向上反复推移即可。按摩时,令病者发闭口“m”音,每次按摩推100~200个动作为适量。此法可活动环甲关节。如此,每日按摩1~2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收效。②环杓按摩法a.患者取坐位,医师在患者之前,用拇指食指掌面捏住喉结两侧,令患者轻度发声,同时左右方向摇动喉结,以活动环杓关节。或用拇指掌面于患者甲状软骨后下缘,相当于人迎穴处,上下前后绕转,柔和推动。b.患者取坐位,医师在患者背后,患者颈项肌肉放松,医师双手置于患者颈部左右,拇指紧贴项部,其余四指在患者甲状软骨切迹前会合,手指由上向下紧贴皮肤做搓揉动作。C.患者正坐,医师站在患者患侧同位肩后部位,以同侧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将患者对侧甲状软骨板水平位向患侧推移;然后,拇指沿甲状软骨板后缘和胸锁乳突肌间裂隙(于喉结水平)向内前中方向伸入,达到杓区时,则右侧以顺时针方向(左侧以逆时针方向),向内、上、后方向进行拨动,用力均匀柔和。推拿按摩时,令患者随推拿节奏发轻声“hì;”音。以上按摩法,每次可操作100次左右,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③甲状软骨压挤法坐位,头正位或微低。a.压法医师用拇指压甲状软骨切迹上方里面,使甲状软骨向下向前,患者发“hì;”音,压20~30次,每日或隔日1次。B.挤法医师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握住患者甲状软骨后缘偏上方,压两侧后缘,使甲状软骨向前运动。挤20~30次,每日或隔日1次。a、b两法适于声门梭形、三角型闭合不全。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