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的孩子现年14岁,在学校不爱学习,有逆烦心理,在家不爱说话,不和同龄人玩耍,不爱用语言表达事情,为此我很无奈请老师给予指导谢谢
<P>孩子进入青春期了,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作为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青春期心理特点.</P>
<P>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其心理特点既带有童年期旧有的痕迹,又出现有某些成年人心理特征的萌芽,因此,身心发育上充满着矛盾.主要表现为:</P>
<P>第一,自我意识逐渐产生.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已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再把父母,教师的话视为“真理”,遇事喜欢自己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青春期开始出现的独立性的本质特征.</P>
<P>第2,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不希望父母和教师对自己干涉过多,很想自己解决一些问题.但事实上,自己又不能独立,还必须依附于家庭,在经济上表现的这种依附关系更为明显.这样,常常形成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P>
<P>第三,认识社会的能力尚不完善.青少年虽然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但却往往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跟不上,这表现为思考问题的主观易感性.思维的真观性表现为思想受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局部影响,分析问题肤浅,容易以片面代替全面,往往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易感性表现在容易受事物的感性现象的影响,模仿性和暗示性强,容易接受社会反面影响,故容易产生各种不良行为.</P>
<P>第4,伙伴关系密切.伙伴是青少年社会交往中最重要的形式.伙伴之间互相模仿,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甚至可以达到言听计从的程度.遇到伙伴常会无顾忌地谈心里话,可以互诉苦恼,互致同情,可以为哥们义气赴汤蹈火,面对父母和教师的教导和劝告持怀疑和忽视的态度.</P>
<P>第5,对性发育的困惑不解.青春发育期突出的特点是他们正处于性发育及性成熟的时期.</P>
<P>有些青少年由于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对性发育的表现,如遗精,月经,性冲动以及第2性征的出现等现象往往不是太清楚,他们常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好奇,困惑,担心,多疑而形成心理压力.对异性的好奇和爱慕,有时引起情绪不稳.由于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向成熟过渡,朦胧地意识到两性关系的存在等等.对性发生兴趣,最初往往是对同性,然后转向异性,这是一个正常的转变.</P>
<P>在这个期间,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预防青春型精神分裂症.</P>
<P>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多发于青春期,发病可急可缓.发病年龄较早的,起病一般比较缓慢.发病急骤的,病程发展则较快,短期内即可达到严重的程度.发病后,患者逐渐表现孤僻,情绪不稳,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许多的心理或精神障碍.这些障碍的主要表现有: <BR><BR>第一,思维障碍.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BR><BR>一是联想障碍.联想松散,支离破碎,让人不知所云.正常思维突然中止或涌现大量的强制性思维.思维联想贫乏,空洞.与人交谈中言语减少,重复一些单调的语句,或满篇文字只反复说一个无意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要吃饭?”之类. <BR><BR>2是逻辑进程障碍.患者在思维过程中,不能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规律来分析问题,表现出概念混乱和一些奇怪的逻辑推理. <BR><BR>三是妄想.是一种严重的思维障碍的表现.凭空出现病理性观念,例如有的患者说:“人人都想害我”,“人人都在监视我”. <BR><BR>第2,情感障碍.情感障碍是本病的基本症状.在疾病急发期,患者的情绪可出现无原因的剧烈变化,这是由幻觉,妄想引起的强烈反应.兴奋,激动,紧张,恐惧,焦虑,忧郁.忽而大哭,忽而大笑,忽而大发雷霆等等. <BR><BR>第三,意志行为障碍.表现为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常独处沉思,生活懒散,不修边幅;或者产生矛盾意向,做任何事情都是犹豫不决. <BR><BR>第4,幻觉丰富.患者常常可以在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出现听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嗅幻觉等等.幻觉内容离奇古怪,变化多端. <BR><BR>第5,自我意识障碍.这也是此病常见的症状.例如上例中的徐强自己给自己发传真,叫自己从别处回来,就是自我意识障碍的表现,认为自身的某部分躯体或整个身体已不存在或不属于自己,自己在另一处所.自我意识障碍还可表现为以第2人称的语调叙述自身的体验,或者觉得自己已一分为2,两部分在脑子里互相对话. <BR><BR>第六,注意力涣散.在发病的早期表现为患者对日常生活漫不经心,工作,学习,生活粗枝大叶,丢三拉4,心不在焉. <BR><BR>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属于重型的精神疾病.但其病情发展有一个自轻至重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蛛丝马迹“的症状表现,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有此类病的家庭,千万不要认为家庭中有这样的病人是家中的耻事,讳疾忌医,致使病情日渐恶化,迁延,造成难以康复的结果. <BR><BR>此病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具体的治疗措施视病情而定,根据病情发展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P>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