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阑尾一端与盲肠相通,长约6~8cm,管腔狭小,仅0.5cm左右.阑尾壁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这就构成阑尾极易发炎的解剖基础.这种解剖特点,也容易使阑尾发生梗阻,约70%的病人可发现阑尾腔有不同原因的梗阻,诸如粪块,粪石(即长时间停留的粪块与阑尾分泌物混合凝聚,并可有钙质等矿物质沉积而成),食物残块,阑尾本身扭曲及寄生虫(如蛔虫和蛲虫)等都可造成阑尾梗阻.急性阑尾炎的炎症消退后,可以在阑尾形成瘢痕性狭窄,容易导致炎症反复发作.由于阑尾壁存在丰富的淋巴组织,炎性反应严重,更促使梗阻的发生.阑尾腔内平时有大量肠道细菌存在,当有梗阻时,梗阻远端的腔内压力升高,阑尾壁的血循环受到影响,粘膜的损害为细菌侵入造成条件,有时阑尾腔内的粪块,食物残块,寄生虫,异物等虽然并未造成梗阻,但能使阑尾粘膜受到机械性损伤,也便于细菌侵入.此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也可使阑尾壁内的肌肉发生痉挛,影响阑尾的排空甚至影响阑尾壁的血循环,也是发炎的原因.细菌可经血循环侵入阑尾引起发炎,属于血源性感染.
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急性炎症开始时,阑尾表现充血和肿胀,壁内有水肿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粘膜出现小的溃疡和出血点,浆膜有少量渗出.腔内积存混浊渗出液,称为单纯性阑尾炎,因内脏疼痛定位不明,病人感到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常伴有恶心及呕吐,全身不适,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部.局部并有明显触痛,临床常用麦克伯尼氏点表示触痛部位.在右下腹部,脐与右骼前上棘联线中外侧1/3处有限局性压痛点,这个痛点是美国人C.麦克伯尼于1889年首先发现和描述的,故称为麦克伯尼氏点(麦氏点).若病情继续发展,数小时后阑尾肿胀和充血更为明显,阑尾壁内常有小脓肿形成,粘膜有溃疡及坏死,浆膜面多量纤维性渗出,腔内充满脓性液体,称为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此时全身症状较重,右下腹疼痛明显.最后可发展为阑尾壁的组织坏死,若有梗阻,则阑尾远端坏死更严重,呈紫黑色,常在此处发生穿孔,称为坏疽性阑尾炎,一般均合并限局性腹膜炎,此时除压痛外,还伴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体温多超过38.5℃以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也增多.因阑尾腔的近端均有肿胀而闭琐,经穿孔的溢出物只是腔内积存的脓液,无肠内容物,加之有大网膜包裹,很少继发弥漫性腹膜炎,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这里的医生都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在这里回答问题的,请及时点击"采纳答案",这是对他们热心帮助的唯一肯定,谢谢!
温馨提示:
急性阑尾炎在有条件的清况下,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