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家男宝宝出生第一天额头黄疸值9.7第二天10.2第三天没测第四天11.4医院医生说在正常值范围内就让出院了。34天回医院体检时黄疸值10.6,医生没说啥,就说值偏高给开了茵栀黄。现在有个问题是我是O型血老公AB,这个黄疸是溶血性的么?另外,宝宝出院后到体检期间再未测过黄疸值,也不知道中间的时候数值有没有超过正常值,我在网上查了一下,黄疸过高会引起核黄疸,不知道我们这种情况严重么?
病情分析: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核黄疸也叫“胆红素脑病”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胆红素能紧紧地结合在血清白蛋白上,不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只要白蛋白上有胆红素结合位点就不会引起核黄疸.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浓度低或血清中有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的物质,某些药物包括磺胺药,头孢菌素和阿司匹林,均可增加核黄疸的危险性.早产儿由于血清白蛋白浓度低而处于核黄疸的危险之中.在饥饿,败血症,呼吸窘迫或代谢性酸中毒的新生儿血清中,竞争性分子可能升高,这些情况使处于任何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新生儿有增加发生核黄疸的危险性
指导意见:
核黄疸-【症状体症】
1.黄疸进行性加重,未结合胆红素〉256.5umok/L(15mg/dk)。2.嗜睡、拒奶、反应差、呻吟、尖叫,病情进一步加重者凝视、眼球震颤、头向后仰、角弓反张、抽搐、呼吸不规则,出现病理性呼吸。3.病情严重者虽经抢救,但往往有后遗症如抽搐、听觉障碍、智力低下等。
核黄疸-【诊断依据】
1.核黄疸前期:黄疸渐加深,反应差、嗜睡、吸奶无力或拒奶,未结合胆红素增高〉256.5umok/L(15mg/dk)。2.核黄疸第一期(警告期):与核黄疸前期症状相同,但严重得多,未结合胆红素〉427.5umok/L(〉25mg/dk)。3.核黄疸第二期(痉挛期):呻吟、尖叫、凝视、眼球震颤、角弓反张、抽搐、发热、呼吸不规则、双吸气、抽泣样呼吸、甚至DIC。4.后遗症期:经抢救成功者大部分病人遗留后遗症。
核黄疸-【治疗原则】
1.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2.热量及液体供给。3.避免使用与胆红素竞争葡萄糖醛山转移梅或白蛋白结合位点的药物。4.光疗。5.换血疗法。6.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核黄疸-【疗效评价】
1.治愈:(1)临床症状消失,无黄疸,无抽搐、尖叫、肌张力增高等神经系统症状。(2)血清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恢复正常。(3)血像正常。(4)无后遗症。2.好转:(1)临床症状好转,黄疸消退,但可有肌张力增高、抽搐等。(2)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未结合胆红素接近正常。3.未愈:(1)临床症状无改善,仍有黄疸及抽搐、尖叫、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2)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未结合胆红素无下降或下降不多。
核黄疸-【专家提示】
本病主要是由于溶血所致,母亲妊娠后,父母双方均应到医院验血型、G-6PD测定,如母亲为O型,父亲为A或B型,或任一方G-6PD缺乏,均应到有条件的医院分娩,分娩后24 ̄72小时内密切注意新生儿情况。如新生儿生后(特别是24小时内)出现黄疸,即应到医院就诊,如黄疸越来越重,皮肤黄染、苍白,小便颜色呈红葡萄酒样、浓茶样,尖叫等,为病情危重表现,应马上抢救,按医生指导给予治疗,包括光疗、换血等。重症者治疗效果差,容易遗留抽搐、智力低下、听觉障碍、手足徐动等后遗症,故应及早治疗,一有黄疸即到医院就诊可减少后遗症发生。出院后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复查,检查小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治疗。
温馨提示: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