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BR>
了,现在天气也暖和了,所以就准备给他断奶,已经有两天两夜没有给他吃奶了,而我也没有挤掉,第一天的时候还好,到了第二天下午的时候奶就涨的很痛,特别是到了晚上睡觉都痛的睡不着啊,怎么睡都不行,一般的都说断奶不用挤就让它自然涨回了就行了,但是我又怕这样对乳房不好,会不会得乳腺炎啊?今天已是第三天了,整个乳房都硬硬的,全是硬块,碰都不敢碰,连孩子都抱不成,一般的断奶要涨多久才会回奶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乳房不涨就自然回掉的呢?听人说可以打回奶针,但是副作用挺大,也听说过煎麦芽和生山楂服用,不过没多大作用,所以我就没有试,有谁有更好的办法呢?
第一次问题补充:现在已经有一个星期了 有时会自己往外溢奶,可否挤了呢,如果挤了以后会不会还涨啊?
你好:断奶,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当决定给孩子断奶时,就突然中止哺乳,或者采取母亲与孩子隔离几天等方式。如果此时在孩子断奶后缺乏正确的喂养,蛋白质得不到足量供应,长此下去,往往造成婴幼儿的蛋白质缺乏;可出现小孩生长停顿,表清淡漠,头发由黑变棕,由棕变红,兴奋性增加,容易哭闹,哭声不响亮,细弱无力,腹泻等症状。这种孩子脂肪并不少,看上去营养还可以,并不消瘦,但皮肤常有浮肿,肌肉萎缩,有时还可见到皮肤色素沉着和脱屑,有的孩子因为皮肤干燥而形成特殊的裂纹鳞状皮肤。检查可发现肝脏肿大。这些都是由于断奶不当引起的不良现象,医学上称为断奶综合征。其实,有些妇女把断奶理解为一个截断过程是错误的。孩子如突然断奶而改喂粥及其它辅食时,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不适应要比消化道的不适应远为严重。如果母亲因断奶而与孩子暂时分开,则孩子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更大。蛋白质摄入不足和精神上的不安,会使孩子消瘦,抵抗力下降,易患发热、感冒、腹泻等病。预防断奶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合理喂养和断奶后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正确的断奶方法是将婴儿期以母乳为主的饮食逐步过渡到以糊、粥、饭为主,以及添加各种辅助食品至接近成人饮食的过程。正常发育的孩子l岁左右就该断奶,最好不超过1岁半,一般选择春秋季节,孩子健康状况良好时断奶最佳。一般不宜在夏天断奶,因夏天易发生消化道疾病,为了使孩子适应断奶后营养需要,应从出生后4个月开始吃菜汁、米汤、豆浆等;5-6个月可喂蛋黄、菜泥等;7-8个月可喂蛋糕、鱼肉松等;以后可以吃粥、面条、饼干、肉泥等。孩子的食物应单独做,要求精细、干净,并要煮烂,不要吃大人的食物或大人嚼过的食物。如果出现断奶综合征,应积极进行饮食调整,给予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蛋白质,同时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补足维生素,这样孩子就会很快获得好转和痊愈。通常情况下,在宝宝10--12个月时断奶最合适。此时,宝宝的消化器官发育渐趋完善,咀嚼及消化功能在增强,能适应断奶。在母亲患重病的情况下应立即给宝宝断奶。体弱的宝宝可适当推迟断奶的时间,以免降低宝宝身体的抵抗能力。断奶意味着宝宝生活习惯的改变,因此,断奶季节的选择要慎重。夏天宝宝出汗多,胃肠消化能力弱,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从而导致宝宝腹泻、消化不良;冬季气候寒冷,宝宝容易着凉、感冒甚至罹患肺炎。断奶最好选择在春暖或秋凉的季节。给宝宝断奶常有几种误区。有的妈妈奶水充足,哺乳期间不给宝宝添加辅食,宝宝周岁时,便在奶头上涂些辣味、苦味的东西来恐吓宝宝。这种强行断奶的做法给宝宝带来不安和痛苦,继而使之拒食其他食物。有的妈妈在断奶时,因不忍心看到宝宝哭闹而半途而废,又恢复喂奶,造成宝宝的恋奶心理,下次断奶就更加困难了。还有的妈妈奶水不足,又未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喂奶时间过长,造成宝宝只想吃奶,养成“叼奶头”的坏习惯。久而久之,导致宝宝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烦躁不安,即人们常说的“奶痨”。给宝宝断奶的技巧在于有一个准备期与适应期,让宝宝随着辅食的增加,渐渐淡忘母乳,直至不想吃为止,达到自然断奶的目的。这样做,对母、婴双方均有利。断奶要循序渐进,具体做法是:从宝宝出生2个月开始,加喂蛋黄、菜泥、果汁;4--5个月加喂肝泥、鱼泥、粥、面条等食物。自宝宝6--8个月起,逐渐减少哺乳的次数。可先减去1次,由牛奶、豆浆或鸡蛋羹代替。以后再根据宝宝的适应情况减少喂奶的次数,同时将宝宝的口味由单一逐渐变为多样。1岁左右的宝宝绝大多数长出部分乳牙,进食的食物可以从流质逐步过度到半固体、固体,由泥、粥、羹状变为末、丁、小碎块,慢慢适应后,宝宝能进食了,断奶也就好了。我的回答可以参考。
芒硝200g纱布包,分敷于两乳房上,并固定,24小时后取下。如两乳房胀感同前,应重新更换一次。出处:《中药临床新用》。我曾用此方治疗六例回乳患者,全部有效,一般两三天痊愈。
温馨提示:
防止乳头损伤,有损伤时要及时治疗。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