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问题描述: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就这样的被一个老人在不知不觉中给羞辱了.那已是10年前的事了,可那时这个女孩子什么都不是很懂.可她现在长大了,一切都知道了,但就是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无心去工作,该怎么办呢?请你们帮帮她吧,她是我很重要的一个人.她现在每天都吃药,但那些都不管用,我只好在网上帮她查了.她是一个很苦命的孩子,她从小就没有妈妈的照顾,妈妈那时也是由于不知道什么病,反正就是头脑有时不清醒,走了.再没有回来.这时这个女孩子才7岁,她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从朋友弟三人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爸爸再没有结婚.都是为了这三个孩子............................................
不说了,求你们医生帮帮她吧!她现在是一个教师,但她无心去教那些可爱的孩子呀!她每天都头痛,没办法,控制有了自己.我不知怎样帮她,真的,我...........我真气我自己没用.
主要是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心与头呀!你们开导她好吗?把你们的电话发过来好吗?这样方便交流沟通.谢谢了
亲爱的朋友:
有些问题不是交流就可以解决的.
你朋友的这种状况,需要药物和咨询共同介入.
建议你说服自己的朋友到医院就诊.
-如何寻找合格的心理医生-
当今这个社会,无论你去那个城市随便的一找,就能发现许多自称的张洛伊德,马洛伊德,王洛伊德.每个医生口里都会挂一些伟人招牌:如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罗洛梅,卡尔罗杰斯,培尔斯,史金纳等…….你休想质疑他,质疑他似乎就是跟整个心理学作对.
那么,你们一定会问,如何能找到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这可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
1.当你觉得要看某个心理医生时,可以先用google搜索引擎搜寻医生的名字,一般成熟一些的心理医生都有很多痕迹可以从网上得到.比如,医生的职业背景,有那些执业资格,受过何种训练,写过什么东西,咨询经历有多长等等.当然,也不能说网上没有“打榜”的心理医生就不能信任,这只是一个资源途径.
2.注意心理医生的口碑,好的医生总会被朋友提及和推荐.在候诊的时候,求询者往往会交流对医生的看法,尤其要关注那些与医生保持很长的关系没有脱离的咨客,他们对医生的感觉要到位一些.不过,现在是心理医生供不应求,再糗的医生门口没准都有一群盲目的崇拜者.
3.对医生的感觉,感觉可靠吗?对你来说,感觉到的就是真实的.但对其他人来说,你的感觉中包含着你的价值观,经验,你的防御和你的移情.
好的心理医生有一种很强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他不说不笑,眼睛看着你也会给你许多的信息.他使你感觉到安全,舒适,被爱,被尊重,被接纳与认同,你很放松,不用忌讳什么.他会引发你倾诉的欲望,却又引导你去思索,自我分析和节制.他从不提弗洛伊德,荣格什么的,也轻易下结论,却非常在意你的感觉,总是努力去理解你,懂你,贴近你,而不是控制你,评价你,指导你.好的心理医生一点都不复杂,不权威,不深奥,像水一样随你流动,像玻璃一样透明,把你的防御和阻抗都化解于无形.当你抱怨别人的时候,他会沉默,不扇阴风也不点鬼火,当你反思自己的时候,他的眼睛会闪射出愉悦的光辉.他听得很多,说话很少,但每句话可能都是一种新视觉,给你一种新体验,让你感觉到一片新的天和地.
应该考虑的因素
以下一些东西可以参考,但并不可靠:
1.机构对医生的介绍,往往机构只是鉴定医生的行医资格,无法鉴定他的人品和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
2.医生的受教育背景和专业受训背景,一般要求有医学或心理学背景,中级职称,但这说明不了什么.很多心理医生提供的专业受训背景只是一些短期训练班,这没有用.
3.专业许可或心理医生执照,有的医生会说他有某国外机构给予的专业资格或执照,这并不可靠,因为中国没有资格认证机构,你不知道这些东西的真伪.
4.心理医生自我体验的时间,接受督导的分析是心理医生执业前的必经之路,一个医生分析当事人的深度不会超过分析自己的深度.在国外,一个精神分析师要接受不低于八百小时的自我分析.心理医生的含金量由三个部分组成,三分之一是受教育与学习心理理论,三分之一是接受专业培训,还有三分之一就是自我体验.在我国,由于还没有建立督导制度,心理医生普遍缺乏自我分析.这对当事人是非常危险的,医生对自己的问题缺乏觉察,帮助咨客觉察自己就有点“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味道.当然,中国的心理医生有个变通的做法,由十几个医生结成自我分析小组,彼此督导,以此来促使自己成长(在北京有心灵绿洲小组,精神分析小组,家庭治疗小组等).当然,肯定会有医生说他在国外接受了多少小时的督导,我们可以相信他吗?我不敢说,因为督导费用是非常昂贵的,一小时的督导最少也要二百美元,不是很富裕的人也接受不起.
5.专业年限,一般来说,从业越久的人,专业水平会越高,但不尽然,做心理医生是需要悟性的,我曾经见到过从事了十七年心理咨询的医生,连一些咨询技术中的基本方法还没有弄懂,我觉得他不是在帮人,而是在害人.
不需要考虑的因素
下面的方面是最不可靠的,
1.职称,比如教授或主任医师,甚至博士的头衔也不能代表什么,这是说明他们在某些学识上有造就,但不能代表他作心理专业就在行.
2.心理学会的领头人,如协会主席,理事,全国委员等,忙于事务工作的人,不可能静得下心来做个案.
3.收费昂贵的人,收费贵的人不代表他水平高,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别人该他的,过高的估价自己.当然,收费很低的医生也不要去看,他会无意识的通过别的方式来补偿自己.
4.海外镀金的人,有海外求学的背景固然很好,但要搞清楚求的什么学,镀的什么金.有些人回国来,以为国内的都是乡巴佬,随他们怎么摆乎.我就遇到几个自觉很牛的人,真心的希望她来做一次个案督导或讲讲课,才发现是牛头不对马嘴.
5.出书的人,千万不要以为能写书的人咨询水平就高,十本中国医生写的东西,九本都没法看,让好人也会看出满身的毛病来.
6.年老的人,心理咨询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要求咨询师必须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一定是思想开放,灵活,超前,并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老年人的思想很难不僵化,自以为自己吃的盐多,也很难克制得住不去教育人.
这些信息对你是重要的
客观的说,要获得医生完整的背景资料并不容易,求询者基本上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那么,在中国有没有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如果以国情为标准,当然还是有的.
中国真正缺乏的是心理医生的执业环境,
第一,权威的资格认定机构与认证制度,主要监督心理医生的受训背景,自我体验,完整的个案与研究,治疗技术,处理个案的能力等.
第二,心理工作的伦理条例,涉及医生的责任,义务,如何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守密的问题,危机干预,医生的不当获益和医生的自我健康与自我保护等.
第三,当事人的投诉与应诉机构与对医生的惩罚制度,应该有个机构来告诉当事人的权利和什么是医生的越界行为与违法行为,不然投诉就无从谈及.医生需要知道违反了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处罚,不然,医生就会胡作非为.前不久,劳动人事部颁发咨询师资格考试,看起来是好的,实际上却是在鼓励人们自学成才.
什么都可以自学成才,医学却不行,因为医学不只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实践,训练和操作技术,心理医生还有加上形成完美人格的技术.
以上是对“心理受到了刺激”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膳食清淡、慎用补虚之品,宜食有助于疏风散邪的食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