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儿子从两岁起就总是咳嗽,有痰咳不出。这两年来,几乎每月都有病,到医院诊治都诊断为支气管炎,开一些消炎和止咳化痰的药物,效果不好,并不根治,其中还得了一次肺炎。小儿平时食欲不错,蔬菜和水果吃得较少,易便秘,睡眠时好出汗,夜里咳得较多,手心可热,好喝凉的水。请专家给予诊断!
您好:前边我们已经谈过,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咳嗽。所以,治疗咳嗽首先要判断引起咳嗽的疾病本身是否严重。在伤风感冒时,偶而几声咳嗽,只要用白萝卜煮汤喝就可以。若咳嗽、痰稠粘者,可服用使分泌物变稀的药物,如氯化铵1/3~1/2片,1日3次;棕色合剂1ml/岁·次,日3次;鲜竹沥5~10ml,1日3次;祛痰灵:5~10ml,1日3次。同时,可配合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冲剂1 ~2袋,1日3次;再林0.5~1.5袋,1日3次;琥乙红霉素冲剂或片剂30mg/kg·日,分3次口服。但是,对于体质较差,大便经常稀薄的小儿,不宜用鲜竹沥和祛痰灵。如果咳嗽伴有高热,应注意是否有肺炎,要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如果咳嗽时间长且伴低热、消瘦,要到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有肺结核。如果咳嗽发生在大哭、大笑或吃东西时,并伴气急青紫,应立即拍小孩胸背,采取头低位,以利咳出呛入的异物。若咳不出,应马上送医院救治。 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问题是,咳嗽不要随便给孩子服用麻醉性止咳药,如咳必清及含有可待因的止咳糖浆等,那更使痰液粘稠不易咯出,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病情加重。除非是干咳频繁、无痰而又影响小儿夜间睡眠时,可临时给非那更0.5~1mg/kg?口服,以镇静止咳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有属于外感的,有属于内伤的。起病情况,有肺脏先病,一病就咳嗽的;有他脏先病,累及于肺后才出现咳嗽的。故有“咳者肺病”之说。正因为咳者肺病,故咳嗽治肺是必然的,而在治肺的同时,又强调调理脾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理脾可以祛邪:如外感风寒犯肺,肺气不宣就会咳嗽。在肺失宣降,不能输津四布的情况下,水湿又必然会停留而成痰浊,痰浊阻肺,或壅塞气道,则使咳嗽加重。大家知道,痰的来源是湿,湿又由脾所主,如果脾气健运,水湿运行,就会使痰化饮消,咳嗽减轻。因此,在治疗时,常常是宣肺散寒,健脾燥湿,肺脾同治,就会促进疾病的痊愈。如果既感寒邪,气失于宣降而咳嗽;脾又被寒气所伤,健运失职而聚湿成痰,上阻于肺,咳嗽痰多,就更需要肺脾同治了。 (2)理脾可以消除病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饮食不知自节,使脾胃受伤,不论是湿热内蕴,久而成痰,还是脾虚湿盛,凝聚为痰浊,都可上贮于肺,使肺气不利,气道受阻,而致咳嗽。这时治肺乃是治标,理脾才是治本。因此,在宣肺利气的同时,应参以健脾行滞或是健脾化湿,使脾运正常,就能消除病源,使病证痊愈。 (3) 理脾可以补虚:如果小儿体质薄弱,肺气不足,或经常感受外邪,肺气受伤,不能进行正常的宣发肃降而发生虚损咳嗽,治疗就应补益肺气。但人体气血来源于脾,要想使肺不虚,就必须补益脾气。脾土旺盛才能生化有源,气血充足,肺气也就得到补益。因此,补脾益肺是治疗这类咳嗽必须遵循的法则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