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中医对面瘫的研究很到位,无论是从病因还是治疗方面讲!治疗的关键是中药的配伍,针灸手法的运用.可以根据病人病程的时间,临床采用中药针灸或者特效穴位割治疗法, 对反复和久治不愈的面瘫效果明显确定!
针灸的效果很好的,无副作用
内服中药牵正散加减,针灸微波理疗等,但急性期不可强刺激.一般半月左右痊愈.
针灸加.内服中药效果很好
以上是对“面摊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针灸 烤电 注射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
针灸的效果无可厚非,建议早期可以用点西药消炎.
面瘫的分型与治疗
关键词:面瘫;分型;针灸;治疗
面瘫西医学又称为:面神经炎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palsy或Bell'S Palsy),系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诱发因素可为感受风寒,病毒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炎相当于中医学的“口僻”,“口眼歪斜”等,系祖国医学“中风症”范畴的中络证,现代多称为“面瘫”.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血不足,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临床表现为:患者病侧面部肌肉松弛,发凉,麻木,嘴唇不能闭台,流涎,眼睑紧团,流泪.症状在24~48小时达到高峰.查体可见患侧表情动作消失,无皱纹,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笑时更显.不能皱额闭眼和鼓腮吹哨.闭眼时眼球转向上方,露出白色巩膜.少数有乳突前方压痛.
2,病因
近代医学认为寒冷刺檄后,可因神经反射性血管循环障碍引起原发的缺血性神经麻痹.诱发因素有受凉,感冒发烧,过劳,恼怒和高血压等.一般认为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痉挛,导致该神经缺血,水肿而致病,是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急性期神经细胞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
中医学认为:多由经络气血虚衰,卫表失固,虚风内生,加之外感风寒之邪乘袭,使面部经络(阳明经,少阳经)经气运行失常,血气不和,经筋失其濡养,纵缓不收而发此病.由于寒热交感,寒主收引,寒胜则筋急,热胜筋缓,缓急不均,遂牵掣而致口眼歪斜等症.
3,分型:
(1)I段运动神经核段面瘫.定位:自脑桥的面神经核至内耳门之间.表现:面瘫早期患侧无味觉障碍,或伴同侧外展神经麻痹,茎乳孔处无压痛,角膜反射消失.
(2)Ⅱ段膝状神经节段面瘫.定位:膝状神经节受损累及岩浅大神经.表现:面瘫早期患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障碍,泪腺分泌丧失(流泪反射消失或迟钝),角膜反射消失,茎乳孔处压痛,或伴耳
郭,外耳道疱疹.
(3)Ⅲ段镫骨神经段面瘫.定位:面神经管中岩浅大神经支下和镫骨神经支之间受损.表现:面瘫早期患侧舌前2/3味觉丧失,无听觉过敏,角膜反射消失,茎乳孔处压痛.
(4)Ⅳ段鼓索神经段面瘫.定位:镫骨神经支下和鼓索神经支之间受损.表现:面瘫早期患侧味觉缺失,无听觉过敏,角膜反射消失,茎乳孔处压痛.
(5)V段茎乳孔段面瘫.定位:茎乳孔和/或以下部位受损.表现:面瘫早期患侧无味觉障碍,无听觉过敏,角膜反射消失,张口下颌不偏向健侧,和/或伴茎乳孔处无压痛.
中医分型一般有两种分法:
临床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分为3期,发病一周内为急性期,发病为发病1周至1个月以内恢复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为后遗症期.
4,分期治疗:
普遍认为的治疗方法是毫针疗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足太阳经穴为辅,穴取患侧地仓,颊车,翳风,风池,合谷(双)太冲(双),一般面瘫治疗分三期: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应局部少取穴,远道取穴为主,应浅刺弱刺激,针用泻法.外邪入侵经络,邪正交争之际,采用浅刺取意于不伤正,故第1疗程针法浅而轻.此期应避免强刺激,慎用电针治疗.恢复期,发病1周至1个月以内,此期针刺治疗以局部为主,配合循经远道取穴,是治疗面瘫最关键时期,此期刺激强度可加大,泻法,局部穴斜刺或透刺.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1个月到3个月之间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划为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这一期对重症,顽固性病症给予深刺,透穴或电针增加刺激量,并根据症状对症选穴,配合多种疗法,对改善其症状仍有效果.
5,其他疗法:
A,透刺电针治疗:主穴取患侧阳白透鱼腰;瞳子髎透太阳;颊车透地仓;承浆透夹承浆;配穴取双侧风池,合谷,用电针治疗仪,选疏密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抽动,病人感觉舒适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l疗程.
B,患侧阳白,地仓,翳风,太阳,迎香.操作方法:用lml皮试针抽取弥可保lml(500ug),翳风注入O.4ml,余每穴注入O.3ml,两组穴位交替选用,隔日一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问休息3天,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C, 闪罐法,即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一般来讲拔20min即可.部位以患侧为主.
D,药物治疗:①急性期辅以强的松片15—25mg顿服/日,5天后减量,7天后停药.②中药治疗: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兼挟风痰,上犯头面.治法:益气活血.祛风除痰.方名:牵正散加减方.方药:生黄芪,全虫,僵蚕,白附子,归尾,赤芍,川芎,防风,独活,羌活,甘草.
E,循经井穴放血疗法取穴:急性期第1~3天以循经放血为主,取手足少阳经井穴中冲,足窍阴.第4天及以后治疗取手足三阳经穴为主,面部针刺以沿皮透刺为主,取穴:阳白透鱼腰,翳风,攒竹透睛明,颧髎,颊车透地仓,水沟透地仓,承浆透地仓,合谷(病变对侧).
F,超短波电疗,直流电药物离子导人,中频电疗,推拿治疗
6,进展
目前,中西医对Bell's面瘫尚缺乏循证治疗的金标准.针刺治疗Bell's面瘫是传统康复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类固醇激素治疗Bell's面瘫是现代医学经反复验证的有较好疗效的治疗手段;运动治疗是现代康复医学对神经系统病损后功能恢复最有效的方法.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