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总觉得阴囊有点儿坠胀感,这个感觉在逐渐地增加,可以摸到阴囊有个包块,不痛,不知道这个是不是附睾囊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附睾囊肿的症状有哪些?
附睾囊肿的主要症状
1.急性附睾囊肿的症状
突然高热白细胞升高,患侧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炎症范围较大时附睾和睾丸均有肿胀,两者界限触摸不清,称为附睾睾丸炎。患侧的精索增粗,亦有压痛,般情况下急性症状可于一周后逐渐消退。
2.慢性附睾囊肿的症状
临床上慢性附睾囊肿较多见,一些患者因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但多数病人并无明确的急性期,炎症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患者经常感患侧阴囊隐痛、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偶尔可合并有继发性的鞘膜积液。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附睾肿瘤临床表现:
1、阴囊内疼痛常突然发生,可沿精索放射至腹股沟区及腰骶部,疼痛通常较重,触痛明显拒按,肿胀进展较快,可在3~4小时内使附睾体积增大一倍,体温可达40℃左右,尿道内可有分泌物出现,此时可伴有膀胱炎,尿液混浊。
2、体征在腹股沟区有压痛,阴囊增大,局部皮肤红肿,如脓肿形成,皮肤呈现干性变薄,易脱落。脓肿亦可自行破溃。如就诊及时,肿大变硬的附睾与睾丸的界限较清,然而几个小时后睾丸与附睾即变成一个硬块,精索因水肿而增粗,几天后出现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尿道内可有分泌物。前列腺触诊可发现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在急性期忌做前列腺按摩。
3、附睾肿瘤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9/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4、超声波检查可将附睾与睾丸的肿胀和炎症范围显示出来。
5、磁共振检查附睾肿瘤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其t2加权象上附睾信号可与睾丸信号相同或高于后者
根据你的描述情况来看,附睾囊肿多有阴囊坠胀感,一般无明显症状,无特殊不适,病变发展缓慢。触摸时在附睾头部可触及囊性肿块,透光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以上是对“附睾囊肿的症状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该疾病又称精液囊肿,指的是附睾内的囊性肿块。患者在腹股沟区有压痛,阴囊增大,局部皮肤红肿,如脓肿形成,皮肤呈现干性变薄,易脱落。脓肿亦可自行破溃。如就诊及时,肿大变硬的附睾与睾丸的界限较清,然而几个小时后睾丸与附睾即变成一个硬块,精索因水肿而增粗,几天后出现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尿道内可有分泌物。前列腺触诊可发现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在急性期忌做前列腺按摩。 男性附睾囊肿如何治疗? 附睾囊肿治疗并不困难。如果体积不大,是自己或体检时偶然发现的,平时毫无症状,则无需治疗,只要向患者进行详细地解说和教育,解除思想顾虑即可。如果附睾囊肿造成并发症或成为病人焦虑的根源时,就应予以手术切除。过去采取的单纯抽液并注入硬化剂使囊肿缩小的措施并不可靠,常可复发或造成感染,给将来的手术带来困难,故现在多主张手术切除。由于手术很小,病人不会有很大痛苦。一个很小的阴囊切口足以移动、分离和切除囊肿,手术效果往往很好。
附睾囊肿也称精液囊肿,在阴囊这个庭院里,平时只居住着睾丸、附睾、精索这几位成员,但有时也会出现陌生的面孔,其中之一便是我们将重点介绍的附睾囊肿。它多见于20~40岁的人。附睾囊肿是囊性的、无痛或轻微疼痛、有时伴有下坠感的阴囊肿块,内含精子和液体。多见于附睾头附近,邻近或位于睾丸上极的背面。其大小变异范围很大:有的较小,直径只有几毫米,有的象玻璃球那么大或象睾丸那么大,大者直径可超过10厘米。
附睾囊肿也可以是多个并存在于阴囊的两侧,也可能涉及一侧附睾。它们通常是毫无症状的,但如果它们的体积特别大,就会引起睾丸疼痛、迫使病人寻求医治。作为一个无痛的阴囊肿物,在鉴别诊断时必须考虑到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结核、附睾肿瘤、睾丸肿瘤等其他肿块存在的可能性。任何可以引起附睾或睾丸急性炎症的过程,都能引起附睾及睾丸的肿胀。
附睾囊肿又称精液囊肿,发病年龄为20~40岁。附睾囊肿是囊性的,无痛或轻微疼痛、有时伴有下坠感的阴囊肿块,内含精子和液体。临床表现多有阴囊坠胀感,无特殊不适,病变发展缓慢。附睾头部可触及一圆形或卵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囊性感,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无粘连,挤压不缩小。如果体积不大,是自己或体检时偶然发现的,平时毫无症状,则无需治疗,解除思想顾虑即可。如果精液囊肿造成不适感压迫其他器官就应予以手术切除。
附睾囊肿如果长的过大,必须手术治疗。否则容易导致附睾堵塞,出现梗阻性无精子症。附睾囊肿与抗精子抗体有一定关系,建议剥离囊肿,清除抗体,药用:盖列治10瓶,消抗体10瓶,连用3个月。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