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岁9月
问题描述:除了睡觉时,总是流口水,听中医建议吃健脾消食丸,不管用,反而流的更多.
小儿流口水,书面语称为流涎,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婴儿在4个月左右时,从吃母乳渐渐过渡到吃一些辅食,由于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会使口水分泌增多.至6至7个月时,婴儿乳牙萌出,刺激三叉神经也会增加口水分泌.加上小儿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于是积储后会自然流出.随着月龄的增大及牙齿的逐渐萌出,流涎会自行中止,一般不需要治疗
.
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流口水,则有可能是神经或内分泌方面发育不好,或口腔内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必须进行诊治.中医对小儿流涎症有独到的经验,这里介绍二则简便验方:
(1)淡菜20克,西瓜皮50克,放入锅内加清水400毫升,煮至150毫升,去渣,加入冰糖24克溶化,凉后即可随意服用.每日1至2剂,连服7至10日.
(2)青果10克,石斛15克,灯心草2克,生地15克,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再与雪梨汁50毫升混合,每日服1次,连用7至10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小儿流口水,书面语称为流涎,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
唾液分泌的调节一是靠口腔内局部刺激;二是靠神经中枢的反射.刚出生的新生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因此唾液很少.至3月时唾液分泌渐增,而个别婴儿分泌能力较强,会流口水.至6至7个月时,婴儿乳牙萌出,刺激三叉神经也会增加口水分泌,加上小儿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于是积储后会自然流出.唾液分泌也受神经支配,幼儿也可因脑发育尚未完善,对唾液分泌的抑制能力及吞咽功能稍差,致使常流口水.
1岁后随着脑发育的健全,流涎便较少发生.到小儿2-3岁时,吞咽功能及中枢神经进一步完善,就不流口水了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