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老婆她们家那边有一个亲戚,因为中年生意失败,受了刺激,现在有点疯疯癫癫的,时哭时笑,有时又只是静静地呆在角落里。我听我老婆说这个亲戚是患了癔症,因为以前有恩于她们家,所以想帮帮他。
希望得到的帮助:癔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心理治疗
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治疗中,注意以下几点: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适当的保证,忌讳过多讨论发病原因。②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尽快完成,只需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使医生确信无器质性损害为度。③以消除症状为主。主要采用个别心理治疗、暗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等。
1.个别心理治疗: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发展史、个性特点、社会环境状况、家庭关系、重大生活事件,以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表达、疏泄内心的痛苦、积怨和愤懑。医生要耐心、严肃的听取,稍加诱导,和患者共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暗示治疗是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经典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急性发作而暗示性又较高的患者。暗示治疗的包括觉醒时暗示、催眠治疗、诱导疗法等。
2.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行为疗法之一。通过系统脱敏的方法,使那些原能诱使此病的精神因素逐渐失去诱发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预防复发的目的。
分析性心理治疗:医生可采用精神分析技术或领悟疗法,探寻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引导患者认识到无意识动机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主要适用于分离性遗忘、分离性多重人格、分离性感觉和分离性运动障碍。
3.家庭治疗:当患者的家庭关系因疾病受到影响,或治疗需要家庭成员的配合时,可采用此方法,用以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特效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癔症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脑衰弱、疼痛、失眠等症状和身体不适感。这些症状往往的诱使患者发作的自我暗示基础,使用相应药物控制症状十分必要。药物治疗需针对症状进行合理选择。患者如伴有情绪问题或睡眠问题,可分别采用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及镇静催眠类药物;如果合并精神病性症状,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药物的剂量应以中、小剂量为宜,疗程也不应过长。
在我们的现在的社会中,每个人所承受的压力相比之前增加了很多,这种状况下,是很多人由于在一定阶段无法排解所承受的压力和刺激,往往会出现乱跑、大声嘶吼、行为怪异等症状,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疯子病”,学名癔症。那么对于癔症的治疗方式多采用心理治疗,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癔症的心理治疗方案。
癔症心理治疗的方法如下所示:
1、解释性心理治疗: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癔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种种疑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癔症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引导患者认识病因及病因与治疗的关系,应给予患者尽情疏泄的机会,给予适当的安慰或鼓励。患者本身也应加强自我锻炼,用理智的态度处理所面临的一切,用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
2、暗示治疗:是消除癔症症状,尤其是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方法。在施行暗示治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方面,治疗环境要安静,以消除环境对病人的各种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医生在认真详细地询问病史以后,在接触病人并做全面检查的过程中,态度应热情沉着、自信,要对治疗充满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信任医生。
3、催眠疗法:利用催眠时大脑生理功能的改变,通过言语,施以暗示,从而达到消除癔症症状的目的。
癔症也称歇斯底里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其典型的症状是患者自己认为失去身体某部分的功能,而且也确实表现出身体某一部分功能的丧失。癔症发作时,若病人意识障碍较深,不易接受暗示治疗,可用氯丙嗪或合用盐酸异丙嗪各25~50mg,或安定10~20mg,肌肉注射,使病人深睡,不少病人醒后症状即消失。
一、癔症物理治疗
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病例。
中药、电针或针刺等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时如能加以言语暗示,则效果更佳。痉挛发作、朦胧状态、昏睡状态、木僵状态的病人,可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穴位,均用较强刺激或通电加强刺激。对瘫痪、挛缩、呃逆、呕吐等症状,以直流感应电兴奋治疗或针刺治疗。对失音、耳聋症等,也可用电刺激、电兴奋治疗。
二、癔症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十分重要,但治疗前医护人员对病人应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时出现这种情况,病人被送到医院后,某些医生认为癔症算不得什么严重疾病,因此不予重视,不做任何解释,草草把病人和家属打发走了事,以致于使一些病人的病情拖延或反复发作,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但也有另一种情况,某些医生分辨不出病人究竟患的是癔症还是躯体疾病,比如把癔症性的抽搐误认为是抽羊角疯,把癔症性失明、失音、耳聋怀疑为是不是长了肿瘤,把癔症性瘫痪误作脑血管病等等,以致于过份的重视病人,让病人查来查去,并难免交待一些不适当的话,其结果是病人受到一再的暗示,症状被加强甚至固定下来。一些癔瘫的病人,就可以因医生的不正确态度和处理,变得长久不愈,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这种结果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三、癔症急救措施
1、主要是保持镇静,将病人安置在肃静的房间,谁都不要惊慌喧嚷。尤其不能谈论病的轻重,免得病人听了更不容易恢复常态。
2、用语言暗示,对病人进行诱导,告诉病人此病不要紧,慢慢就会好的。忌让过多的人前来看望病人,这样会使暗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必要时可以吃点医生开的镇静药,也可吸入氨液,或给予适当的针灸。并让其安静入睡。
注意事项:在病人出现癔症发作时,应注意不要让过多人围观,家属也不要表现过份的关注,以避环境中的不良暗示,这些对减少和终止癔症发作都是很重要的。癔病过后,要多作细致的思想开导,辅以热情的关怀,劝病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以防再次发作。
以上是对“癔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中药治疗:
1、气阴两虚型
主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喜笑无常,昼日时时欠伸,入夜兴奋不寐,或手舞足蹈,或肢体震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辨证分析:本证多由情志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积怒难发或忧思抑郁不解,暗耗心之气阴致。对见于女性。心气虚,心阴不足,心失所养,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苦笑无常。入夜心阴当足不足,阴虚火旺,扰乱心神,故兴奋失眠。阴血不足,虚风内生,则手舞足蹈。肢体震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息细数无力均为心气心阴两虚之象。以精神恍惚,苦笑无常,时时欠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为辨证要点。
2、痰气交阻
主证:精神萎靡,情志抑郁,表情淡漠,胸闷纳呆,太息频作,嗳气呕恶,咽中梗阻,如偶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分析:本证是由于长期情志不好,肝气郁结,柑郁犯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交阻所致。包括癔病性痴呆及癔病球。主要病机为肝郁犯脾,表情淡漠。痰气交阻,上蒙心神。心神被梦则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痰气交阻于咽喉之间,故见咽中梗阻,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胸阳受阻则胸闷喜太息。脾虚不运,胃失和降,故纳呆,嗳气呕恶。苔白腻,脉弦滑均为肝郁脾虚,痰气交阻之象。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3、痰热互结
主证:急躁易怒,咳痰黄稠,渴不欲饮,尿赤便秘,头痛面赤,自觉少腹有一股气上冲胸咽,烦闷欲死,昏仆倒地,肢体拘紧痉挛,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本证因惊恐忧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生热,肝郁横逆脾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热互结,气机逆乱所致。肝郁化火则急躁易怒,口苦,头痛,面赤,尿赤便秘。肝气上逆,随冲脉及厥阴肝脉上冲,则自觉从少腹有一股气上冲胸咽,发闷欲死,昏仆倒地。火热生风,则肢体拘紧痉挛。咳痰黄稠,渴不欲饮,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均为痰热互结之象,本证以自觉气从少腹冲上咽,肢体拘紧痉挛,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4、寒气上逆
主证:形寒胶冷,精神萎靡,少气无力,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发作欲死,舌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于素体阳虚,或久病致心肾阳虚,再加上长期,过度惊恐,引动下焦水寒之气上冲心胸所致。属癔病球范畴。心阳不足,下焦水寒,复因惊恐引动下焦水寒之气随上冲心胸,故见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作欲死,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少气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均为心阳不足之证。以形寒胶冷,精神萎靡,气从少腹上冲心,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5、肝气郁结
主证;精神抑郁,多疑善滤,胸闷协痛,喜太息,脘腹胀闷,纳呆食少,或突然倒地,四肢逆冷,肢体呈痉挛性拘急僵直,双目紧闭,移时恢复。妇女多伴乳房胀痛,月经不调或痛经,舌淡苔白,脉弦。
辨证分析:本证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逆乱所致。多见于女子,包括癔病性昏厥,暴瘫等。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故精神抑郁,多疑善滤。肝气郁结,气机不舒,经脉痹阻,故胸闷胁痛,喜太息,脘胀腹痛,乳房胀痛。肝气郁久,上逆冲心,则突然昏厥,气机内阻,阳气不达四末,则四肢逆冷。肝郁犯脾, 运化失职,则的纳呆食少,气滞导致血淤,经脉不通,故月经不调或痛经。舌淡苔白,脉弦均为肝气郁结之象。以精神抑郁,多疑善滤,胸闷太息,暴厥暴瘫为辨证要点。
中医针灸治疗癔症: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针灸疗法属于癔症物理疗法的一种,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症状,针刺不同的穴位。
1、癔症发作间歇期的针刺法:应取内关、神门、神庭、百会、风池、翳明、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根据癔症病人的实际情况,或留针治疗,或单针快刺治疗。
2、癔症发作期的针刺法:要用强刺激手法,尽可能的控制发作。如果患者以感觉障碍为主,应针刺上肢合谷、后溪、曲池、肩髑、下肢的阳陵泉、太冲、涌泉、环跳等穴。如果患者以情感障碍为主,应针刺人中、内关、痛泉,针刺手法要强。
除了针灸以外,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疗法缓解癔症症状。
操作步骤为:取泻合谷,补列缺、风池等穴;补内关、通里穴;补膻中,泻巨阙、中脘、补气海穴;泻期门,补太渊穴。
如有其他兼症,可随症加穴。每穴平揉、压、放各50-150次。手法轻而缓。酌情助以头部推运法,背部循压法。
点穴次序:先点上部穴,再点下部穴。手法宜轻而缓慢。
治疗效果:治疗癔症,如能配合精神安慰,可以治愈。
温馨提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