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分泌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我家小孩我最近发现,和他说话,好像总是听不见的样子,漫不经心的,我说话声音很大时,他才能听得见呢,不知道是怎么呢,说是自己耳朵痒,学习成绩下降,一天愁死我了,今天带他到医院检查了,说是分泌性中耳炎,请问医生,平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希望得到的帮助:分泌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调适温暖,注意清洁卫生,这是预防风热外袭而致耳鸣的关键。
2、患伤风鼻塞、急咽痹等疾患,应及早治疗。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3、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忧郁与发怒,是预防肝火上扰而致耳鸣的主要措施,患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者,更应及早治疗,以免一症未愈又生他症。
5、注意饮食调理,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是痰火壅结而致耳鸣的预防要务。忌食或少食辛辣炙煿的食物,对于防止肝火、痰火及肾精不足,虚火上扰而致耳鸣都有重要意义。
6、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太甚、疲劳日久、房劳过度,对于防止脾气虚弱,心血不足,肾精不足,肾元亏虚所致耳鸣,都是很有必要的。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会引起耳闷胀感及听力下降,在儿童时期以听力下降为主要的,如果同时有明显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的情况有可能会是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所以这类疾病需要综合治疗。
在病人治疗的过程中,食疗方和饮食注意对他们治疗有着非常的帮助,它们可以使病人的治疗效果大大的增加,很好的配合医疗人员所指定的治疗方案,为此,我们应该去多点学习一些疾病的有关食疗方和饮食注意。
分泌性中耳炎食疗方:
1.鳖甲薏米汤;金银花克,柴胡9克,鳖甲l 5克,薏米18克,红糖适量,前3昧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取汁去渣,入薏米、红糖煮粥熟后服用,每晚1次,7天为1疗程,具有清利肝胆湿热功效,对于肝胆湿热型的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薏米绿豆车前汤:车前子10克纱布包扎,薏米50克,绿豆50克,大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取出车前子纱包弃之,加白糖少许调匀服用,每晚1次,7天为l疗程,具有清热利湿功效,适于各种类型的分泌性中耳炎。
二、分泌性中耳炎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蛋白质的食物
中耳炎的患者在生活中要吃一些蛋白质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对于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有一个很好的作用。
2.多吃维生素的食物
中耳炎的患者在生活中要多吃一些维生素的食物,这是因为维生素对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还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
3.清淡的食物
中耳炎的患者在生活中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粥类的食物,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
以上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分泌性中耳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腥荤发物。中耳炎患者日常饮食应忌吃鸡、鱼、蟹、母猪肉、驴肉、鹅、虾、猪头肉、马肉、羊肉、韭菜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生热化火,使炎症扩展。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中耳炎患者要禁忌辣椒、胡椒、桂皮、生姜、花椒、芥末、良姜、葱、蒜等食物,因为这类食物温热辛燥,易化火伤阴,使中耳炎患者的症状加重。
3、忌过咸或腌制的食物。常见的腌制食物如咸菜、咸鸭蛋、酸菜、咸肉等。这些食物也容易化火生热,引起口渴,使中耳炎加重。
4、忌坚硬难咬的食物。坚硬难咬的食物主要是各种坚果类,如花生仁、西瓜子、开心果等。这些食物难以咀嚼,会加重中耳炎疼痛。
5、忌烟酒。中耳炎患者还要戒除烟酒,多吃一些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黄瓜等。
分泌性中耳炎的食谱:
1、山药白术扁豆饮:
原料白术8~15 g,山药9~18 g,白扁豆10~20 g,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白术以适量清水煎汤,去渣后,加入其他2味煲烂,然后放入红糖即可,待温服食。
功效健脾化痰。适宜脾虚型中耳炎。
服法1剂/d,连服7~8日。
2、茯苓山药薏苡仁粥:
原料茯苓10~15 g,山药15~20 g,薏苡仁惹米10~20 g,大枣5~10枚,大米适量。
制法将茯苓、山药、薏苡仁、大枣、大米分别洗净。加适量清水,熬煮成稠粥即可,待温服食。功效健脾化痰。适宜脾虚型中耳炎。
服法1剂/d,早、晚分2次服,连服7~8日。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儿童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分泌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项: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烟酒刺激,避免接触烟雾等不良气体刺激呼吸道,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饮食上应避免引发个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食品等;擤鼻涕时勿双手同时捏紧前鼻孔用力擤鼻涕,应该按压一侧鼻孔轻轻清理鼻腔的分泌物;婴幼儿喂奶时应注意不要头部太低;鼓膜置管期间应避免耳道进水,以防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温馨提示:
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