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听说我一个同事检查出患有黄热病,说是病情挺严重的,主要是以发烧为主,有时候还恶心、呕吐,不过在医院住院了一段时间,现在已经好多了,这病有传染性,我还是很害怕,请问医生,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才好呢。
希望得到的帮助:黄热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黄热病的病理变化乃病毒聚集于各器官组织,并在其中复制增殖所引起。肝病变主要见于小叶中间带,肝细胞呈浊肿、点状凝固性坏死及嗜酸性透明变性,形成具相当特征性的康氏小体(Councilman bodies);严重肝病变可导致深度黄疸、各处出血、低血糖等。肾病变轻重不一;见于近曲小管,小管上皮浊肿、脱落或坏死,管腔充塞颗粒样碎屑;肾功能减退和尿毒症乃血容量减少、肾小管坏死等所引起。心肌有广泛退行性变和脂肪浸润,偶有灶性出血,病变常累及窦房结和希氏束;临床上可出现心率减慢、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力衰竭等。脑部偶见水肿及灶性出血,系继发于脑组织缺氧和乳酸血症等代谢改变,而非病毒直接侵犯所致。各脏器组织元炎症细胞浸润,此乃本病的特征之一。出血倾向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和凝血因子减少有关。
指导意见:
1、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
2、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类等;
3. 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
4、宜吃钙含量丰富食物;
5、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临床表现差别悬殊,轻型仅有发热、头痛、肌痛、恶心、轻度蛋白尿等;重型除发热外,可有黄疸、出血、明显蛋白尿,且可并发细菌性败血症、肺炎、心率不齐、心衰等。病死率一般为2%至5%,重型可达50%。国际上将黄热病定为检疫传染病,中国也将其定为甲类传染病。迄今为止,中国尚无病例的报道。
指导意见:
1、少吃肥肉及各种动物性油脂。
2、减少烹调用盐量,尽量少吃酱菜等盐腌类食品;
3、控制热能,控制主食及脂肪摄入量,尽量少吃或不吃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
黄热病(英语又俗称“黄杰克”、“黑呕”,有时又称美洲瘟疫)是一种急剧性病毒病。过去,它曾经导致过一些毁灭性的疫疾。现虽早已有了特效疫苗,但在某些非洲或南美国家,此病仍是出血症的重要起因。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
指导意见:
本病无特效疗法,曾试用于干扰素诱导剂polyⅠ∶C和病毒唑(ribavirin)于恒河猴的早期实验性感染,未获明显效果。卧床休息至完全恢复为止,即使轻症病例也不可忽视,以防止心血管系统突然发生变化,活动量宜逐渐增加。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发生频繁呕吐时禁食,并于静脉内适量补液,给予5%~10%葡萄糖盐水或血浆,但需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以上是对“黄热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黄热病(Yellow Fever),又俗称“黄杰克”、“黑呕”,是由黄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也是第一个被证实是由蚊类媒介传播的疾病。主要媒介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农村为趋血蚊和非洲伊蚊,传播途径是经蚊的叮咬。人群普遍易感。该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以3至4月较多。
指导意见:
高热给予酒精擦浴或其他物理降温措施。剧烈头痛可采用小量解热镇痛剂,但忌用可导致出血的阿司匹林、消炎痛等。止吐可用胃复安5~10mg口服或肌注,呃逆严重可肌注或静注利他林10~20mg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试用于有心肌损害者,同时给氧吸入。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疟疾者给予合适抗菌药物或抗疟药。休克、DIC、尿毒症、心力衰竭等的处理见有关各节。
病原为黄热病病毒(yellow fever virus),属黄病毒科(family Flaviviridae)的黄病毒属(genus Flavivirus)(过去的虫媒病毒B组)与同属的登革热病毒等有交叉免疫反应。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37~50nm,外有脂蛋白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分子量约为3.8×106 ,长约11kb,只含有一个长的开放读码框架,约96%的核苷酸在此框架内。黄病毒基因组分为二个区段:5'端1/4编码该病毒3个结构蛋白,即C蛋白(衣壳蛋白)、M蛋白(膜蛋白)和E蛋白(包膜蛋白);3'端3/4编码7个非结构蛋白。基因组的5'端和3'端均有一段非编码区。
指导意见: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黄热病的预后因不同毒株和不同地区而异,如包括轻型在内,病死率为5%-10%。某些患者得病后所以病情较轻,可能与以往患过其他B组虫媒病毒感染有关。 恢复一般迅速,并发症少见。轻症患者一般顺利恢复,不留后遗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随每次流行而异,受种族、年龄、其他乙组虫媒病毒引起的免疫状态等多因素影响,可达30%~50%。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