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颈椎病怎样治疗好啊
时常头晕眼花恶呻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10多分钟
目前一般情况:活动好受 阴天 难受
病史:一年左右
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推拿 针灸过
辅助检查:
其它:
颈椎病治疗应多方面由于颈椎病的症状各异,一旦有了这方面的症状,一定要请专科医生帮助确诊,否则延误诊断,耽搁治疗。一旦诊断明确,就要从多方面进行治疗。(1)从心理上: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颈椎病病程比较长,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比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过且过的心态,放弃积极治疗。(2)从身体上: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适当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所以颈椎病的间歇期和慢性期,应适当参加工作.不需长期休息。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变化,阻碍颈椎病的恢复。(3)从预防上:无论是睡眠、休息.还是学习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动作,都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时刻不忘颈椎的保护。同时加强颈肌的锻炼。(4)从治疗上: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分。绝大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不发。但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独特的操作、作用和适应症,需要有专科医师指导,而且有一定的疗程。切忌病急乱投医,朝三暮四,频繁更换治疗方法或多种方法杂乱并用,不但得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加重病情。按摩法:坐位,头微前倾,暴露颈部(体弱者可取俯卧位,胸前倾)。先在颈项部中线自风府、哑门到大椎穴,以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施术,于两侧自风池而下到大杼穴也以同法施术,反复操作5-10分钟。继之对天柱、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穴点按5-10次,再于颈项、肩臂部施以掖法3-5分钟。再取坐位,术者立于身后,一手拇指按住患者椎体压痛处,用另一肘部手艺患者下颏,向前上方牵引,同时轻揉转动头部,往往可听到整复的弹响声。如有上肢麻木、发胀、发抖、无力等症状,再加下列手法:患者坐位,术者立后,两手分别端住患者的下颌,轻轻向上提1-3分钟,使之症状改善,感到轻松。再以一手扶患者前额,一手捍揉其两侧颈部,自风池到肩井穴,顺序向下捏揉,反复操作10-15次,如发病很久,前臂及手出现肌肉萎缩,并有头痛、头晕、头皮痛等症状行手法卑鄙,再以单手抓揉患者及手臂5-10次,并以擦法至热、捏、揉患肢内关、外关等穴各1-3分钟,捏揉合谷穴1-3分钟;以手掌大鱼际揉患侧头面部3-5分钟,以手梳抚1-3分钟,使之感到舒适。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主要的症状有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严重者有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祖国医学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症”、“痿症”、“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等内容中。引起颈椎病的原因1.颈部的慢性劳损长期低头工作,引起颈部的肌肉、韧带与关节的劳损,使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促使小关节的增生和退变,从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2.外伤头颈部的任何一种损伤都可成为颈椎病的发病因素。3.颈椎的退行性变该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因年高肝肾不足引起颈椎的钙化。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等的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4.其他外邪的侵袭、毒邪的感染、先天性的畸形都可引起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颈椎病按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受压组织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临床上将其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和椎动脉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最常见,约占颈椎病的60%左右,后两型则较少。1.神经根型颈椎病多见于30岁以上人群,男多于女,重体力劳动者较多见。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它是颈椎侧后方的突出物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所引起的。其症状主要是颈肩疼痛,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酸痛、钝痛或灼痛,伴有针刺或过电样窜痛,重者为阵发性剧痛。颈部后伸等活动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有头晕、头痛、耳鸣,劳累或受寒后易诱发疼痛。上肢有发沉、酸软无力、握力减退或持物易坠落现象,麻木和疼痛部位往往相同,多出现在手指或前臂。2.脊髓型颈椎病该病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发紧、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打软腿或易绊倒、步态笨拙、走路不稳或有踩棉花感。继而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烧灼感。手部肌肉无力、发抖、活动不灵活、持物不稳。甚至四肢瘫痪、小便潴留或失禁、卧床不起。患者常有头颈部疼痛、半边脸发烧、面部出汗异常等。3.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常有头痛头晕、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甚至猝倒。猝倒后颈部位置改变而立即清醒,会出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易落地等症状。颈椎病的治疗原则1.痹症型表现:以肩颈、上肢的疼痛、麻木为主。治疗方法:温经活血。2.眩晕型表现:以发作性眩晕、头痛、目眩、转动头颈即发眩晕或猝倒为主。治疗方法:若属气虚下陷者,宜补中益气;若属痰瘀交阻者,宜祛湿化痰、散瘀通络;若属肝肾不足、风阳上亢者,宜滋水涵木、调和气血。3.瘫痪型表现:以下肢运动障碍、发抖、病起缓慢、间歇性发作为主。治疗方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温馨提示:
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