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就在今年的前段时间我婆婆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得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就开始治疗吃药打针,结果有半年多了也不见有什么起色,一直在我们当地治疗,把我们全家给愁坏了,我们决定去大医院检查。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婆婆得了红红斑狼疮怎么治疗效果好得快?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个病要去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的,要用激素诱导缓解,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如硫酸羟氯喹,环磷酰胺等长期治疗的。这个病规范治疗也是可以治疗的很好的。
病情分析:
这种病是不能着急的,目前有可能治愈的方法是用骨髓移植的办法,但风险不小,费用很高,还不一定能治愈。
指导意见:
其他的方法主要就是控制病情进展,防止发生肾病之类的脏器损害。比如用糖皮质激素就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在用普通西药基础上加上中药,具体处方由当地医生决定。不过即使加上中药也暂时还不能彻底治愈。
患者身上发现的的红斑可能属于红斑狼疮的特异性皮损,包括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盘状红斑;非特异性皮损包括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色素改变、网状青斑、雷诺现象、荨麻疹样皮疹,少见的还有狼疮脂膜炎或深部狼疮及大疱性红斑狼疮。
目前认为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其功能紊乱的广泛程度几乎覆盖了整个免疫系统,是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典型,更被称为自身免疫病的原型。
本病经正确治疗大多能控制和缓解。应尽量控制在没有发生内脏损害的早期。由于早期病例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病死率已下降到20%以下,15年的生存率,可以高达80%以上。死亡病例中,与红斑狼疮本身有关的约50%,尤以各种继发性感染如肺炎和败血症为多,皮质激素治疗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穿孔也是死亡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少数可有轻度内脏损害,少数病例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中央色淡,可萎缩、低洼,整个皮损呈盘状(故名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主要分布于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轮及头皮,少数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黏膜也可受累。多数患者皮损无自觉症状,但很难完全消退。新损害可逐渐增多或多年不变,损害疏散对称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损害可融合成蝶形。盘状皮损在日光暴晒或劳累后加重。头皮上的损害可引起永久性脱发。陈旧性损害偶尔可发展成皮肤鳞状细胞癌。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上较少见,是一种特殊的中间类型。皮肤损害有两种,一种是环状红斑型,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红斑,呈环状、半环状或多环状,暗红色边缘稍水肿隆起,外缘有红晕,中央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面部及躯干;另一个类型是丘疹鳞屑型,皮损表现类似银屑病,为红斑、丘疹及斑片。表面有明显鳞屑,主要分布于躯干上肢和面部。两种皮损多数病例单独存在,少数可同时存在。皮损常反复发作,绝大多数患者均有内脏损害,但严重者很少,主要症状为关节痛、肌肉痛、反复低热,少数有肾炎、血液系统改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各类型中最为严重的一型。绝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即有多系统损害表现,少数病人由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发展而来。部分病人还同时伴有其他的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形成各种重叠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错综复杂,且多较严重,可由于狼疮肾炎、狼疮脑病及长期大量使用药物的副作用而危及患者生命。
深部红斑狼疮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同样是中间类型的红斑狼疮。皮肤损害为结节或斑块,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脂肪组织,其大小、数目不定,表面肤色正常或淡红色,质地坚实,无移动性。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于颊部、臀部、臂部,其次为小腿和胸部。经过慢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治愈后遗留皮肤萎缩和凹陷。深部红斑狼疮性质不稳定,可单独存在,以后即可转化为盘状红斑狼疮,也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与它们同时存在。
新生儿红斑狼疮,表现为皮肤环形红斑和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有自陷性,一般在生后4~6个月内自行消退,心脏病变常持续存在。
药物性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可有浆膜炎。ANA、抗组蛋白抗体、抗ss-DNA抗体等可为阳性。停药后逐渐好转,病情较重者可给予适量糖皮质激素。
该病处于非活动期时,也应注意加强预防措施:
1.去除可能的诱因对可诱发SLE的药物要慎用及合理应用;
2.避免曝晒日光,必要时可用防光剂如3%奎宁软膏、5%二氧化化钛霜等。
3.保持乐观情绪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预防感染。
4.患者应节育活动期需避免妊娠,若有肾功能损害或多系统损害者,宜争取早做治疗性流产。
5.早期诊断
6.早期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应该树立和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心。
2、避免日晒,对日光敏感者尤应注意。外出应注意防晒,忌用光敏作用药物,如吩噻嗪、氢氯噻嗪、磺胺类药和灰黄霉素等。
3、避免过劳,急性或活动期SLE应卧床休息。避免妊娠,也不宜服用避孕药,有肾功能损害或多系统损害者避孕失败宜早做治疗性流产。
4、避免受凉感冒或其他感染。
5、增强抵抗力,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
二、综合治疗
1、系统治疗
1)抗疟药。如羟氯喹,待病情好转后减为半量。一般总疗程为2~3年。
2)沙利度胺。试用,出现疗效后药物减量维持,并继续治疗3~5个月,在大多数患者有效,但停药易复发。
3)泛发病例可口服小剂量激素。
2、局部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每天2次,或封包。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三、SLE的治疗
个性化非常重要,在SLE病人开始治疗前,必须对SLE病人病情活动进行评估,如抗核抗体、抗DNA抗体和低补体血症及脏器受损程度,如心、肾、肺病变,皮肤和浆膜炎等作出正确评价,再进行治疗。目前多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以病人在评价时10前的临床表现为评价依据,建议SLEDAI>12分时,可用原双倍的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或需住院治疗。
护理方法
1、要体贴病人疾苦,做好思想开导工作,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和思想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患者普及狼疮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3、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
4、发热时,按发热病人常规护理,避免受凉,积极预防并治疗感冒。
5、不宜晒太阳,室内阳光过强时,应挂窗帘。禁用紫外线等光性疗法,或服用感光药物和食品,如中药补骨脂和蔬菜中的芹菜等。外出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穿长袖上衣和长裙、长裤。
6、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应注意副作用的出现,积极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病毒、细菌感染。
7、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和正常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8、给予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饮食。忌食海鲜及辛辣食品,戒除烟酒。
以上是对“婆婆得了红红斑狼疮怎么治疗效果好得快?”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红斑狼疮是一种身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各个系统都可受到侵犯。因此,治疗红斑狼疮应该选择正规综合医院的风湿免疫科。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妇女,因此,年轻女性出现下列异常,又找不出明确病因时,应警惕此病:超过三个月的关节肿痛;原因不明的肌肉痛、肌肉乏力;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原因不明的反复口腔溃疡;脸颊及鼻梁部出现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红斑,且日晒后加重;近期大量脱发;不明原因的癫痛、抽搐等。
病因尚不明确。归因仍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相关,外因则与感染、环境(如紫外线)、药物、内分泌、心理等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家族的发病率可达13%,提示与遗传相关;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发病率为40%,而异卵双胞胎的发病率仅3%;从多个SLE家族性连锁分析中已找到了6个基因位点(1q22-24、1q41-42、2q37、4p15-16、6p11-22和16q12-13);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存在种族和性别差异,也提示种族基因和性别基因可能是其因素之一;在分子水平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易感基因HLA-DR2、HLA-DR3检出率高于正常人。
2、感染因素
在外因方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皮损中可找到包涵体及类包涵体物质;血清中抗病毒抗体滴度增高;目前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某些病毒持续而缓慢的感染有关。
3、紫外线
25%~35%的SLE病人对日光过敏,研究表明,紫外线的照射可使皮肤的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提高了免疫原性,并使角质细胞产生白介素1,增强了免疫反应,是激发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的环境因素。
4、食物因素
食物方面,含补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西芹等,具有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光敏的潜在作用。含联胺基团的食物如蘑菇、某些食物燃料(如酒石酸类食物)、烟熏类食物及烟草等,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含L-刀豆素的食物如苜蓿类的种子、新芽以及多种豆荚类植物等,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关。
5、化学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同样可能是SLE的诱发因素,如含有反应性芳香胺的染发剂、唇膏和一些有机化合物(如三氯乙烯、石棉、硅石等)可以激发系统性红斑狼疮。
6、药物因素
药物因素也不容忽视,药物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导致病情活动的占3%~12%。一些抗菌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等)、抗结核药(如异烟肼)、抗甲亢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苯妥英钠)、保泰松、金制剂、肼屈嗪、普鲁卡因胺一些生物制剂(如某些疫苗、转移因子、干扰素)等均可引起药物性狼疮或诱发狼疮复发,研究发现,药物可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HLA-DR4表达显著增多,一些药物具有免疫原性,可激发体内抗体的产生。此外,药物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除病人的易感性外,还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药物引起的狼疮往往临床表现轻,累及肾、皮肤、神经系统少,发病年龄较大,病程较短和轻,血中补体不减少,90%以上抗组胺抗体呈阳性,血清单链DNA抗体阳性。
7、内分泌因素
雌性激素水平对SLE的发病起重要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生育年龄女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妊娠初3个月病情加重,在青春期前和绝经期后女性中的发病率仅略高于男性,故认为雌激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相关。已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性激素的异常突出表现为女性病人产生较强而持久的雌激素效应和较弱的雄激素效应,女性激素对免疫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还有长期的负面情绪或过度压抑,则容易诱发病情急性发作,此种情绪效应是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起致病作用。
治疗红斑狼疮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时候是要综合运用的。
方法一、针对治疗:
个性化非常重要,在SLE病人开始治疗前,必须对红斑狼疮病人病情活动进行评估,如抗核抗体、抗DNA抗体和低补体血症及脏器受损程度,如心、肾、肺病变,皮肤和浆膜炎等作出正确评价,再进行治疗。目前多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以病人在评价时10前的临床表现为评价依据,建议 红斑狼疮数值〉12分时,可用原双倍的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或需住院治疗。
方法二、血浆交换疗法:
这种治疗办法是对于红斑狼疮疾病来说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治疗办法主要是让患者进行性血浆更换,从而去除血浆中所含免疫复合物、自身抗体等,然后再输入正常血浆。这种方法效果显著,但是很难持久,并且价格昂贵,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急重型的患者。
方法三、免疫调整诊治:
治疗红斑性狼疮,患者可以通过免疫调整诊治治疗,不过最好是以中药方剂为主,中药也能够降低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所以通常不会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免疫调整诊治既能将激活的淋巴细胞抑制住,又可起到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方法四、心理治疗:
患者在得了红斑狼疮之后,心情必然十分不好,而且因为红斑狼疮症状患者可能也会受到别人的排挤,这就更加会影响患者的情形吗,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鼓励患者不要灰心,因为红斑狼疮经正规诊治大多数患者还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希望患者能够树立信心。
红斑狼疮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状红斑狼疮两大类。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是一种介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间的皮肤病变。后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红斑狼疮的认识逐步加深,于是又提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命名。系统性红斑狼疮除具有典型的皮肤损害外,还包括全身各个系统和各种脏器的损害,如肾、心、肝、脑、肺等。
近年来,红斑狼疮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有些重症患者,除患有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有时亦可自行缓解。有些患者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疾病可完全消失。红斑狼疮经正确治疗大多能控制和缓解。早期控制,能防止内脏器官受到损害;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抗生素、支持疗法以及中西医结合联合疗法,明显改善了红斑狼疮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
红斑狼疮原因
一、遗传背景
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中有差异,不同株的小鼠(NEB/NEWF、MRL1/1pr)在出生数月后自发出现SLE的症状,家系调查显示SLE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约10%~20%可有同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T抑制细胞功能异常等。
单卵双生发病一致率达24%~57%,而双卵双胎为3%~9%。HLA分型显示SLE患者与HLA-B8,-DR2、-DR3相关,有些患者可合并补体C2、C4的缺损,甚至TNFa的多态性明显相关;近发现纯合子C2基因的缺乏,以及-DQ频率高与DSLE密切相关。
单卵双生发病一致率达24%~57%,而双卵双胎为3%~9%
T细胞受体(TCR)同SLE的易感性亦有关联,TNFa的低水平可能是狼疮性肾炎的遗传基础。以上种种提示SL有遗传倾向性,然根据医院对100例SLE家属调查,属多基因遗传外,同时环境因素亦起重作用。
二、药物
有报告在1193例SLE中,发病与药物有关者占3%~12%。药物致病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诱发SLE症状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保太松、金制剂等。
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先引起变态反应,然后激发狼疮素质或潜在SLE患者发生特发性SLE,或使已患有的SLE的病情加剧,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第二类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如盐酸肼酞嗪(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苯妥因钠、异烟肼等,这类药物在应用较长时间和较大剂量后,患者可出现SLE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
药物在应用较长时间和较大剂量后,患者可出现SLE的临床症状
三、感染
有人认为SLE的发病与某些病毒(特别慢病毒)感染有关。从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浆、血管内皮细胞,皮损中都可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同时患者血清对病毒滴度增高,尤其对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型、EB病毒、风疹病毒和粘病毒等。
另外,患者血清内有dsRNA、ds-DNA和RNA-DNA抗体存在,前者通常只有在具有病毒感染的组织中才能找到,电镜下观察这些包涵体样物质呈小管网状结构,直径20~25mu;m,成簇分布,但在皮肌炎、硬皮病、急性硬化全脑炎中可亦可见到。曾企图从有包涵体样物质的组织分离病毒未获成功,故这些物质与病毒关节有待证实。
四、物理因素
紫外线能诱发皮损或使原有皮损加剧,少数病例且可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病变,约1/3SLE患者对日光过敏,Epstein紫外线照射皮肤型LE患者,约半数病例临床和组织学上的典型皮损。两个月后皮肤荧光带试验阳性,如预先服阿的平能预防皮损。
正常人皮肤的双链DNA不具有免疫原性,经紫外线照射发生二聚化后,即DNA解聚的胸腺嘧啶二聚体转变成较强的免疫原性分子,LE患者证实有修复二聚化DNA的缺陷。
亦有人认为紫外线先使皮肤细胞受伤害,抗核因子得以进入细胞内,与胞核发生作用,产生皮肤损害。寒冷,强烈电光照射亦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有些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曝晒后可演变为系统型,由慢性型演变成急性型。
抗核因子得以进入细胞内,与胞核发生作用,产生皮肤损害
五、内分泌因素
鉴于本病女性显著多于男性,且多在生育期发病,故认为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关,通过给动物做阉割,雌NZB小鼠的病情缓解,雄鼠则加剧,支持雌激素的作用。
于无性腺活动期间即15岁以下及50岁以后发生本病的显著减少,此外口服避孕药可诱发狼疮样综合征。有作者对20例男性SLE测定性激素水平发现50%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增高(对照组5%增高),65%患者睾酮降低(对照组10%降低),雌二醇/睾酮比值较健康对照组高。
上述各种象都支持雌激素的论点。妊娠时SLE病情的变化亦与性激素水平增高有关。此后由于孕酮水平迅速增高,孕酮/雌二醇比值相应增高,从而病情相对平稳,产后孕激素水平降低,故病毒可能再度加重。近发现SLE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泌乳素值,导致性激素的继发性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免疫异常
一个具有LE遗传素质的人,在上述各种诱因的作用下,使机体的免疫稳定机能紊乱。当遗传因素强时,弱的外界刺激即可引起发病。
反之,在遗传因素弱时,其发病需要强烈的外界刺激。机体的免疫稳定紊乱导致免疫系统的调节缺陷,发生抑制性T细胞丧失,不仅在数量上,且功能亦减低,使其不能调节有潜能产生自身抗体的B淋巴细胞,从而使大量自身抗体形成而致病。
饮食保健
禁忌食物
1、羊肉、狗肉、马肉、驴肉、鹿肉等:由于性温且热,食用后不但会加重SLE病患的内热症状。而且在临床上发现个别病人因此加重和诱发病患的病情,造成不良的后果。
2、菠菜:传统认为食用菠菜后能得疮,现在我们知道菠菜能增加狼疮性肾炎的蛋白尿和管型。并能引起尿混浊和尿路结石(草酸盐结晶),故不宜食用。
3、菜花:能加重脱发的进程。
4、香菇、芹菜、苜蓿、紫云英、香菜:能引起光敏感、面部红斑、皮疹,所以狼疮患者不宜食用。
5、辣椒、青椒、韭菜、葱、蒜、等:热性的食物并非绝对忌口,但不宜多食。
6、长期服用激素而引起高脂血症的病人,应注意少吃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肥鸭、肥鸡、肥鹅、动物内脏、猪油、肥猪肉、肥牛肉、羊肉、带鱼、鳗鱼等,含糖量较高的食品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也应该少食。
7、不宜饮酒吸烟,也不应随意用药酒补酒。对于市场上的一些补品,尤其是一些没有标明成分的保健食品,不能随意进补,以免加重病情。
宜吃食物
狼疮性肾炎的患者由于蛋白长期从小便中丢失,使体内白蛋白降低,故应及时补充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动物蛋白,而狼疮性肾炎后期肌酐、尿素氮增高的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的患者,应少食或不食豆类制品,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红斑狼疮内治法:热毒炽盛:相当于系统性红蝴蝶疮急性活动期,面部蝶形红斑,色鲜艳,皮肤紫斑;伴高热,烦躁口渴,神昏谵语,抽搐,关节肌肉疼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治法:清热凉血,化斑解毒。
患者身上出现多处鲜红色的斑点,是红斑狼疮的典型症状之一,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会造成患者全身免疫系统功能出现紊乱,包括皮肤组织特异性改变。
红斑狼疮的并发病症
易出现肾功能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狼疮性脑病等。
1、急性狼疮肺炎,并发肺出血或发展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狼疮性腹膜炎和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可出现肠穿孔或肠麻痹、出血性回肠炎和肠套叠,重时还可有肠段坏死。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规西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仍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其次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抗疟病。免疫球蛋白及生物制剂的运用仍处于研制和探索阶段。临床多根据SLE患者的症状有选择地应用一些对症治疗药物。
⑴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强力的非特异性抗炎剂,能抑制多核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集结,抑制多核和单核细胞的吞筮功能及各种酶的释放;具有抗增殖及免疫抑制作用。是迄今治疗SLE最常用最主的药物,适用于急性活动性病例,急性暴发性狼疮、狼疮性肾炎、中枢神经系统狼疮以中并急性自身免疫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SLE。临床使用常选用短效类的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泼尼松)或甲茎强的松龙。强的松每日剂量为1mg/kg体量。急性期总量分3次给药,稳定时每晨1次服用。减量时每隔2-3天减5mg,减至30mg/日时,应更缓慢。对于急性暴发性SLE,可用甲基强的松龙作冲击疗法。一般以1g/日在30~60min内静滴,连续2-3天或隔日1次,连续2-3天为1疗程。大剂量快滴警惕心跳骤停。
⑵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并非治疗SLE的首选药物。多用在单独使用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达不到治疗效果时。常用于治疗SLE的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AI)、苯丁酸氮芥(CB1348)、长春新碱(VCR)、甲氨喋呤(MTX)、环孢素(CSA)、霉酚酸酯(MMF)等。免疫抑制剂治疗SLE的临床疗效一直是临床有争议的话题,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其中环孢素是一种真菌性环状多肽,能干扰白介素-2的释放及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已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该药有肾脏毒性,狼疮肾炎应用尤应当心。初始剂量以3~3.5mg/kg/d,分1-2次口服为宜。该药多用于经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SLE患者。霉酚酸酯(MMF. 商品名骁悉)是高效、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性的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应用霉酚酸酯治疗SLE可减轻全身症状,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状态,可使自身抗体产生减少。剂量为0.25~0.5/片,每日0.75~2g,分2次口服。该药奏效慢,有一定的副作用。
⑶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使炎性介质减少,减轻发热、疼痛等症状。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炎痛喜康等。
⑷抗疟药:抗疟药用于治疗SLE的作用机制不明了,对SLE的皮肤损害、光敏性皮炎、关节损害疗效显著。常用有氯喹和羟氯喹,起效较慢,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⑸免疫球蛋白:免疫球量白主要成分是IgG,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是免疫治疗的有效手段,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自身抗体生成,减少抗原-抗体反应,保护靶器官免疫抗体攻击及封闭巨噬细胞的FC受体等作用。
⑹生物制剂:目前初步用于临床和处于临床实验研究治疗SLE的生物制剂包括抗细胞因子单克降抗体(抗α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抗白细胞介素-1和抗白细胞介素-6的单克隆抗体)、抗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单克降抗体、γ-干扰素和胸腺素、胸腺肽等。
治疗上由于合理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调节剂、血浆交换疗法、中西医结合等,红斑狼疮患者的十年存活率已达85%。但如果红斑狼疮累及全身脏器,如果出现肝脏病变,肝功能在其他脏器的损害均得到控制后仍无好转,预后差。另外,狼疮性肾炎的预后与组织病理分型有关,其中的Ⅳ型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的预后最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技巧有以下几方面:
1、做好心理方面的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适当锻炼身体,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对于处在活动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应卧床休息。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要做好防护,避免皮肤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另外,香菇、芹菜、草头(南苜宿、紫云英)等光感型食物应该尽量少吃。
4、戒烟、戒酒。因为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等有害成分,能够刺激血管壁,加重血管炎症。而酒性温烈,会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内热症状。
5、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种感染。由于感冒及各种感染可能会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产生,甚至加重病情,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要做好防护措施。
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1)应该树立和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心。
(2)避免日晒,对日光敏感者尤应注意。外出应注意防晒,忌用光敏作用药物,如吩噻嗪、氢氯噻嗪、磺胺类药和灰黄霉素等。
(3)避免过劳,急性或活动期SLE应卧床休息。避免妊娠,也不宜服用避孕药,有肾功能损害或多系统损害者避孕失败宜早做治疗性流产。
2.皮肤红斑狼疮的治疗
(1)系统治疗 ①抗疟药 如羟氯喹,待病情好转后减为半量。一般总疗程为2~3年。②沙利度胺 可试用,出现疗效后药物减量维持,并继续治疗3~5个月,在大多数患者有效,但停药易复发。③泛发病例可口服小剂量激素。
(2)局部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每天2次,或封包。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3.SLE的治疗
个性化非常重要,在SLE病人开始治疗前,必须对SLE病人病情活动进行评估,如抗核抗体、抗DNA抗体和低补体血症及脏器受损程度,如心、肾、肺病变,皮肤和浆膜炎等作出正确评价,再进行治疗。
了解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远远不够,还要了解它的病因,避免再复发,红斑狼疮的发生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
2.性激素
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妊娠可诱发或加重SLE。但证据尚显不足。
3.环境因素及其他
紫外线照射可激发或加重LE,可能与其损害角质形成细胞,是DNA发生改变或“隐蔽抗原”释放或新抗原表达致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相关。药物如肼苯达嗪、普鲁卡因、甲基多巴、异烟肼、青霉素等均可诱发药物性红斑狼疮。某些感染(如链球菌、EB病毒等)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同时作为一个红斑狼疮患者,要在生活中注意:休息和适当活动,休息对于活动期的狼疮很重要,一次严重的发作往往要休息数月之久才能缓慢恢复正常活动,患者出院后的前几周干家务(尤其是重家务)要有家人的帮助。有良好的养病和治病环境,凡是病情长期稳定的患者,都有一个良好的养病和治病的环境。
以上是对“婆婆得了红红斑狼疮怎么治疗效果好得快?”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病人有脱发者,每周用温水洗头2次,边洗边按摩头皮。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