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处方来源于宋代太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八味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二味变化而来.本是儿科用药,用以“治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晄白等症”.到了明代开始用它来给成人“补肾”,现在被当成了“补肾壮阳”的保健品.
该药含有泽泻.泽泻因为生长在沼泽边缘,“性能泻水”,故名,中医因此比附泽泻能“利湿泄热而降肾浊”,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湿痛,水肿涨满,消渴,遗精(有人也许奇怪为何治遗精也要“泻”,岂不越泻越遗?这是因为中医认为遗精是“相火妄动”引起的,所以要降火)等,显然是因为泽泻的生长习性或其名称引起的联想.《神农本草经》将泽泻列为“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的上品药,认为泽泻“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仿佛吃多了这种水生植物人也能变成水上飘了.现在的中医据此也认为泽泻能利尿,降血压,降血脂.
动物实验表明,泽泻反而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饲喂含泽泻提取物的饲料3个月,使大鼠的肝脏出现混浊肿胀和玻璃样变性,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空泡变性,表明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曾有乙肝患者因服用含泽泻的中药,导致血液,肝,肾多种器官中毒而死亡.
有口服六味地黄丸引起药疹的报告.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