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请问玫瑰糠疹究竟是什么样的,我家住郊区,因为上班的缘故,一直没时间去看.最近身上起了3块红斑.背部的较大,有1.5CM,腰和肚子上的也就1CM.外圈可以清晰的摸出是一个圆圈,中间发红且痒,有暴皮现象,但是就这3个没在起,朋友说别是梅毒,但是我并没有那方面的不净.请问我这是玫瑰抗真吗?它和梅毒有什么明显区别吗???
玫瑰糠疹系一种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炎症皮肤病病因学尚未明确。以往有传染(真菌、细菌)、病灶、变态反应,代谢障碍等多种学说,但均未能确证。家族中虽有同患者报告,但与遗传及种族无明显关系。从本病的发病过程、季节影响、甚少复发等,均提示本病可能与某种传染因素有关,目前均倾向于病毒感染,曾有认为糸小DNA病毒(picnavirus)所致,亦有认为系身免疫病者,均尚待继续研究确证。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大多在10-40岁,以青年与成年人居多,儿童与老年人少见。但也有见于出生3个月的婴儿。两性受累大致相等。季节变化难以评价,有些作者报告本病多见于冬夏季,而另一些则持相反的意见。起病时常于胸、颈、腹、背或四肢等处出现一个较大的椭园形或园形淡红或黄褐色斑片,直径约3-5cm,边缘微高起,被覆糠秕样鳞屑,此即为母斑(motherpatch),或称先驱斑(heraldpatch),母斑大多为一个,但亦可能为2-3个。如无瘙痒,常易被忽视。母斑出现后,约经1-2周后,躯干及四肢的近侧端相继有泛发性成批的皮损出现,此种皮损的形态与母斑基本相同,但较母斑为小,称为继发斑。但母斑和随后的全身性皮疹的间隔变化甚大。约49%的患者在7天内,82%到14天出现继发斑。也有报告母斑和继发斑的间隔长达84天者。最具特征性的继发斑是直径0.5-2cm的圆形或卵园形斑。淡红或黄褐色,亦可逐渐变为红色或暗红色,有细小皱纹,边界清楚,覆有细薄的糠秕样鳞屑`、有的皮疹呈环状,微高出表面,色红,被覆鳞屑。皮疹散在或密集,极少融合。躯干部皮疹以胸背部为多,腹部较少。如皮疹为椭圆形,其长轴常和肋骨的方向平行排列;四肢的皮疹多分布在上臂屈侧及股内侧,其长轴斑与皮纹的方向相一致。斑之间常有1-2mm丘疹。面及手足部发疹者较少见。自觉症状多有轻度或中度瘙痒,少数病例可有剧烈瘙痒或完全不痒。大多无全身症状,但也有出现轻度头痛、咽喉痛、低热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血中嗜酸性白细胞与淋巴细胞可稍有增高。本病有自限性,一般约经4-6周皮疹即自行消退,遗有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一次发病后,一般多不再发。梅毒:(一)一期梅毒:约在感染后2-4周出现硬性下疳,大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男性在冠状沟、阴茎、包皮等。女性在大小阴唇或子宫颈。近年来因同性恋,故可见于肛门、直肠或口腔内等处。开始为一丘疹,迅速破溃成红色小溃疡,约1-2cm,园形,境界清楚,上附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硬性下疳常为单发,具有软骨样硬,无疼痛,如不治疗,3-8周内自然消退,局部不留痕迹或轻度萎缩性疤痕。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硬,无红肿痛热,不化脓,内有梅毒螺旋体。在硬性下疳出现7-8周左右后,梅毒血清反应由阴性转为阳性。(二)二期梅毒由于梅毒螺旋体从淋巴结进入血液,在体内播散后出现全身症状,在感染后7-10周,可有低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出现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脓疱、蛎壳状疹等,铜红色,少量鳞屑附着。常对称分布,密集不融合。无自觉症状,这种梅毒疹如发生在掌跖部具有诊断意义。由于体内抗体渐形成,免疫力增强,梅毒疹可以自然消退,但又可复发,称二期复发梅毒疹,但分布范围小,皮疹数目少。粘膜损害:表现粘膜红肿糜烂,有渗出物,还有一种常发生在肛门、外生殖器周围的扁平丘疹,因常受摩擦,表面易糜烂渗出,故称扁平湿疣,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此外二期梅毒除皮肤粘膜受侵外,还可出现虫蚀样脱发。骨膜炎多发生在四肢长骨,夜间疼痛。眼梅毒:表现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等。神经梅毒:如脑膜炎或无症状的神经梅毒,但脑脊液的梅毒血清反应阳性。二期梅毒患者血清反应强阳性(三)三期梅毒:不仅侵及皮肤粘膜,并可累及全身各内脏器官或组织,破坏性大,但梅毒螺旋体不易找到,故传染性小。树胶肿:是三期梅毒主要表现,是梅毒性肉芽组织,开始形成一小硬结,数目少,逐渐扩大与皮肤粘连成暗红浸润斑块,中央软化渐成溃疡,排出粘稠胶样分泌物,溃疡常一面愈合,一面继续发展,形成马蹄形溃疡和萎缩性疤痕,常见于头部四肢,一般无自觉症状,溃疡也能自愈。树胶肿发生在口腔腭部及鼻部,累及软骨而溃烂,使软腭、鼻中隔穿孔。结节性梅毒疹:发生成群小结节,如黄豆大,面部四肢多,不对称,铜红色,有时排列成环状或形成小溃疡,在边缘又发生新的小结节,自觉症状极轻。内脏梅毒:骨梅毒:与二期梅毒症状相似,但疼痛转轻。心血管梅毒:表现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炎、主动脉瘤、冠状动脉口狭窄等。神经梅毒:主要表现为脊髓痨和麻痹性痴呆等。此外眼、呼吸道、消化道、肝脾、睾丸等都可受累而发生梅毒病变。此期梅毒血清反应多为阳性,但感染时间愈长,阳性率愈低。
温馨提示:
本病无预防性疫苗,最好的预防就是注意性卫生,洁身自好。接吻,共用餐具都可感染疾病,在生活中要加强预防。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