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前段时间孩子老是喉咙咳嗽清嗓子,带去医院检查说是慢性咽炎,拿了药吃了不见好,换了个地方查出是抽动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问下抽动为什么频繁误诊?
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症状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由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秽语为特征的综合征,表现为频繁眨眼、皱额、吸鼻、撅嘴、伸舌、摇头、点头、耸肩、动臂等。病情加重后,抽动动作呈多样化,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少数患儿控制不住地骂人、说脏话,所以抽动症也叫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种情况考虑儿童抽动的情况,儿童抽动的表现比较多,容易出现这种误诊的情况,建议给予这种心理疗法,必要的时候口服一些药物治疗,祝宝宝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建议你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诊。
指导意见:
不要紧张,放松心情,注意休息,多喝水,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你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以上是对“儿童抽动症为何频繁误诊?”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1、医师对此病不熟悉: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如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动鼻误诊为慢性鼻炎等。
2、家长对病症不了解:当带孩子去医院看其他病时,被医师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多不配合回答,多被告之“没事,就有点小毛病”。医师告诉家长后,家长多不信任,而反对就诊,从而使确诊时间后延。
3、家长方式简单粗暴:我院曾对300多名抽动症儿童调查发现,其中63%的患儿家长对孩子采用了打骂、体罚等管教方式,误认为是孩子的抽动是不听话,或坏习惯导致的,殊不知这种抽动是一种病,患儿是根本无法控制的。
4、病急乱投医:抽动症容易与眼病、精神病、癫痫等疾病相混淆,非医院不能正确判断,抽动症误诊误治累见不鲜。诊断不清,治疗就不得法,这样的后果是,导致拖延加重病情的同时,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某些医师认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必须具备秽语,但实际上只有1/3患者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现象。
温馨提示:
注意休息,减少操劳,适当锻炼身体。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