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嫂子今年有27岁,高度近视,现在度数1700度左右,还在一直下降,已经做过一次手术,如果现在还做巩固治疗手术,效果如何?预后怎样,会有哪些并发症及后遗症?希望详细解答啊!
激光治疗的原理是用高频激光束将角膜表面削一片下来,以此调节眼睛的屈光度,达到摘掉眼睛的目的. 但是,因为医生,设备,环境以及患者个人条件的不同,角膜被打的过薄或过厚都是可能的.如果被打薄了,眼睛就会变成远视,还是需要带远视镜,同时,因近视而引起的眼底病变依然存在,人老后,还是会产生如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因此如果度数不太大,还是带眼睛吧.至于你,100%是真性近视,无法治疗,要是真的不愿带眼镜,就换隐型眼睛吧. 手术副作用: (1)术后24-48小时内,几乎所有的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眼痛,异物感. (2)屈光矫正不足 (3)屈光回退现象 (4)晕光现象 (5)对色彩的辨认率下降 (6)暗视觉下降 (7)提前出现老花现象 (8)术后出现散光现象 (9)易引起角膜炎额``勿庸置疑,手术疗法在治疗近视方面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以及疗程短,见效快等优越性,众多近视的朋友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宁愿花费高价进行近视手术.但是,你可知道,在众多开展该疗法的机构通过广告编织起的美丽光环下却掩盖了手术治疗过程中更多不为人知的弊端和不足.于是,在更多的近视朋友接受手术治疗的今天,眼科专家开始质问:手术治疗近视究竟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近视?近视患者到底值不值得用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青光眼,圆锥角膜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来换取很有可能会发生反弹的视力恢复?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手术治疗近视到底是怎么回事.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有三类六种:角膜手术三种,晶状体手术两种和巩膜手术一种,但每种手术都存在风险.角膜手术: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一层生物透镜,屈折光线的能力占眼球整体屈折力的2/3,其弯曲程度的微小变化可明显改变整个眼球的屈光度,而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人们会首先或更多地考虑通过改变角膜形状来矫正眼睛的屈光状态.角膜放射状切开术:1953年日本的佐藤教授首先提出在角膜面做放射状切口,改变角膜弯曲程度以矫正近视.由于很多病例的角膜内皮受到严重损伤,其教训居多.20多年后,经改良只在角膜前表面切开,这种手术在前苏联及美国广泛开展,也一度风靡我国,但由于其对手术操作技巧,切口深度,长度选择等要求很高,术中风险较大且效果不稳定等因素,逐渐淡出视光矫治舞台,当然目前仍有人开展此类手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1991年正式用于临床,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束将角膜表面切削成预定形状,如同将角膜制成一只凹透镜或凸透镜,用以矫正近视或远视.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性较高,中低度数(600度以下)效果较好.但存在术后眼部疼痛,度数反弹,角膜浑浊等问题.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先用精密的微型角膜刀切下适当面积的角膜表层片,再对下面的基质层进行激光切削塑形,最后将角膜片复位.适用于中高度或超高度(600~1500度)近视患者.手术预测性,准确性较好,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但操作技术复杂,同时存在矫正不足或过量,角膜散光,度数反弹等问题,甚至可能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青光眼,圆锥角膜等严重并发症.PRK和LASIK手术主要适用于年龄在18-50岁之间,屈光度稳定两年以上,身体健康,无急慢性眼病的屈光不正患者,术前应做一系列的眼科检查以排除其他眼疾,术后应定期点药,复查,以利于角膜的恢复.此外,还有表层角膜镜片移植,层间角膜移植,层间人工角膜,角膜基质内植环术,板层角膜成形术等.这些方法针对不同屈光疾病各具特点,但大多存在某种局限性或技术尚不成熟,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未被广泛采用和普及.晶状体手术:存在严重的明显的副作用人眼的晶状体位于瞳孔后方,大致相当于一只度数1700度的凸透镜,并且具有调节屈光度的能力.透明晶状体摘除术:该方法是摘除正常晶状体,可降低1700度左右的近视度数,并具有物像放大的作用,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使手术更为方便.适用于16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但可能发生严重的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失明性并发症.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患者,在自身晶状体前植入一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凹透镜,用以降低近视度数.手术对象要求较高,操作复杂,易损伤眼球相关组织引起并发症.巩膜手术:手术非常复杂,存在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人们经过大量的检测发现,高度近视眼的眼轴长度(眼球前后径)明显大于正常眼球,而且容易不断增长.所以理论上通过巩膜(眼球外壁)手术缩短眼轴,可以达到降低屈光度的目的.巩膜透热凝固术,巩膜缩短术,巩膜加固术等通过电凝,切除巩膜,移植物垫压等方法加强后部巩膜,缩短眼轴.对某些进行性近视及儿童高度近视有效,但手术非常复杂,存在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的都是操作简单,风险比较小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也就是在角膜上做文章,但是,尽管如此,该手术的并发症是不可回避的敏感话题,建议近视的朋友在选择治疗方法前一定要慎重.
温馨提示: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