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网五官科眼科 → 儿童眼睛散光+弱视

儿童眼睛散光+弱视

保密 | 0个月 2008-05-07 18:07:13 2人回复 来自

健康咨询描述: 儿童眼睛散光+弱视

医生回复区

郑少平
郑少平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口腔溃疡,牙周炎,牙髓炎,牙龈炎,龋齿,口角炎,手 帮助网友:46548称赞:951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8-05-07 19:51:12 我要投诉

      散光由于眼球屈光系统各径线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形成焦点的一种屈光状态称为散光.病因:规则散光多数是由于角膜先天性异态变化所致,还可能存在晶状体散光.不规则散光主要由于角膜屈光面凹凸不平所致,如角膜溃疡、疤痕、圆锥角膜、翼状胬肉等.表现:◆视力减退其程度由于散光性质、屈光度高低及轴的方向等因素有较大差异,属于生理范围的散光通常对远近视力无任何影响,高度数散光,多由于合并径线性弱视或其他异常,视力减退明显,并难以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视疲劳较轻度散光眼患者为了提高视力,往往利用改变调节、眯眼、斜颈等方法进行自我矫正,持续的调节紧张和努力易引起视疲劳.高度散光眼由于主观努力无法提高视力,视疲劳症状反而不明显.◆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各经线的曲率半经大小不一致,通常以水平及垂直两个经线的曲率半经差别最大.◆由于角膜晶体病变引起如圆锥角膜、角膜云照,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等.症状:1.视力:看远看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2.眼疲劳:眼胀、头痛,流泪、恶心呕吐.3.眼底:有时可见视盘呈垂直椭阎形,边缘模糊,用眼镜不能很清晰地看清眼底.散光的分类◆.曲率性散光:它主要是由于眼睛的各屈光间质各向的曲率不一至导致的.◆生理性散光:主要是由于眼睑挤压角膜等生理因素导致的,一般表现为角膜前界面的垂直弯度略大.◆获得性散光:由于外伤.手术.不合格的隐形眼镜的压迫等原因导致角膜的形态上的变化.◆晶体散光;由晶状体表面各经线上的曲率不一至所导致的,如圆锥晶体等.◆光心偏离性散光:主要是晶状体半脱位.倾斜所致.◆肌性散光;主要是由于睫状肌各方向上的屈光力不一至所致.◆指数性散光:主要是由于屈光间质中各部分的折射率不一至所致.散光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散光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陈占永
陈占永 其他 擅长: 眼科 帮助网友:6181称赞:66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8-05-08 01:27:49 我要投诉

      中药治疗弱视散光效果很好.典型病例介绍:(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成功治愈了许多眼科疑难病,现简要介绍如下)病案一:中医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患者邢某某,男12岁,河北深泽人,于1996年3月5日就诊,舌质淡、苔白,远视力右0.5,左0.6;近视力右0.8,左0.9.采用免疫平衡疗法,系列方剂,用药一月后查视力,远视力右2.0,左1.5;近距离视力右1.5,左1.5,痊愈经验体会:对于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通过采用中医药免役平衡疗法系列方剂治疗,一般一到两个月,视力由治疗前低视力(0.1-0.3),一般治疗后能达到(0.5-1.0).治疗前视力在(0.5-0.6)者,一般治疗后视力可达到(1.2-1.5).中医药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越早越好,12岁以前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者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能达到愈后视力接近发病前的视力.陈氏免疫疗法在眼科的应用研究(整体论治与自体修复疗法)眼睛通5脏贯6腑,其实任何一种眼病(眼外伤除外),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畅,人体气血津液上贯于目不能达到正常指标,久而久之形成各种眼病,眼睛的病变过程,只是脏腑、经络、视路等中间环节出现故障后的一种外在表现.任何一种眼病都有着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这个过程,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及时纠正脏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环,调整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任何疑难病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治疗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并发症.从儿童做起,早发现早治疗,12岁以前是儿童发育眼球的关键性时期,及时纠正脏腑功能,通过调腑通络,平衡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眼球得到正常的发育,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能控制病情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找出具体病因而针对原发病或眼底病入手,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或眼底病,通过调腑通络治疗,疗效确切.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介绍:介绍: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本论文在《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作为大会交流论文,收录在《中医杂志》2005年4月第46卷增刊)作者:陈占永摘要:斜脖性弱视是具有代偿性头位的弱视(即头位倾斜),若不及时治疗或失去治疗机会,即影响外在形象,又影响视觉功能,在治疗上斜脖性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防治斜脖性弱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切中病机,故取效甚好.关键词:中医斜脖性弱视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介绍)1.1患者男,13岁,1996年10月8日就诊,自诉双眼视物不清,在某大医院诊断为弱视.症见眼睛内斜视,头位偏斜(代偿性头位),采用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B12、3磷酸腺苷、水杨酸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内服或者肌肉注射、静滴,局部以氟美松针2mg,加普鲁卡针0.5ml,行球后或球侧封闭,7天一疗程,间隔5天,行第2疗程治疗,采用遮盖法等治疗办法,未见成效,配镜矫正,自感戴镜与不戴镜一样,而后就诊我处.1.2症状:自诉自幼视物不清,干涩羞明,并频频眨目,配镜无法矫正.检查双眼:左眼内斜视,右眼眼位正位,外眼正常,查视力,远视力右0.1左0.1,近视力右0.2左0.2,视物时头有代偿头位(视物时头向水平方向一侧倾斜),散瞳检查:双目屈光间质清晰,左眼底视网膜有散在的视网膜泡状脱离,中心凹反射弥散,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1.3中医诊断:麻痹性斜视(目偏视),视瞻昏渺、青盲.1.4中医辨证:眼球偏斜,平素头晕,头痛,耳鸣,面色无华为辨证要点.病机:肝血亏虚,血不上容则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舌淡,血虚,血脉不充则脉细,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眼肌失约,则眼睛偏斜,运动失灵,视一为2,症属肝血不足,风中脉络.1.5中医治法:养血祛风(自拟方)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藁本全蝎等上方服一个月后代偿头位痊愈,眼位已正,近日失眠,血压偏低,病久气虚,脾胃中气不足,治疗拟方:益气升阳,固本培元.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陈皮甘草等1.6结果上方服一个月后中心凹反射正常,眼底泡状视网膜脱离已吸收.查视力:远视力:右0.6左0.8近视力:右1.5左1.5,药后一切正常,停止治疗.2、经验体会斜脖性弱视相当与麻痹性斜视合并弱视,麻痹性斜视该病多属肝虚受风,血虚复受风邪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治则养血祛风,益气升阳为治.弱视中医轻症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症,本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综上所述,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是斜脖性弱视的治疗原则.3、讨论:现代医家对弱视病因病机所论较为丰富.衣元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则成弱视.李纪源认为弱视成因有4:其一: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精不明而为弱视.其2:偏食择食,饮食不节.积滞损伤中焦,气机受阻,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影响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目失濡养而致弱视.其3:劳目久视用眼不当,致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择食,脾胃受损,蕴湿酿热,蕴结肝胆,均致肝胆疏泄异常,湿热薰蒸,浊阴上泛,目窍受蒙而酿病.其4:年弱体衰,久病亏损,竭视伤血或饮食失调,运化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生为弱视,李金田将弱视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两虚症.魏婉华认为弱视属气虚血瘀症.庞赞襄认为麻痹性斜视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致.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魏村祖传中医眼科邮政编码:052560联系人:陈占永近视眼的成因分类与中医治疗近视眼是多种原因引起,内因主要是指遗传.高度近视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外因对近视眼来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轴变长,另外,由于圆锥角膜、球形晶状体或房水成分的改变以及玻璃体液化等,也会形成屈光性近视.近视按性质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多为后天性发病,多为中、低度数,而且近视度数较稳定,不易发展,没有其他的并发症,一般远视力不正常,而近视力正常,病理性近视(轴性近视)多为先天遗传所致,多为高度近视,且易发展不稳定,多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原因.近视度分类:轻度近视(0~-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中医认为近视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则肝肾亏损,精血无以升腾于目失濡养,神光不能发越为先天遗传所致.后天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劳瞻竭视,致心阳衰微,阳不足则阴有余,阳为阴侵,耗伤肝血,因肝血亏虚,不能濡养于目,脉络淤阻,以致气滞血瘀,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气血两虚,劳瞻竭视,精雕细刻,久视伤血,损伤肝血,目中经络干涩,脉络纤细,气血不足而形成近视.在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眼中,气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补气升血,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目受血而能视,疗效确切.在高度近视的进展过程中,本质为眼底病变,病变过程中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及其黄斑病变,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经过辨证论治,化水湿,清痰通络,使功能恢复.
      

2008-05-08 01:28:01 我要投诉

      中药治疗弱视散光效果很好.典型病例介绍:(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成功治愈了许多眼科疑难病,现简要介绍如下)病案一:中医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患者邢某某,男12岁,河北深泽人,于1996年3月5日就诊,舌质淡、苔白,远视力右0.5,左0.6;近视力右0.8,左0.9.采用免疫平衡疗法,系列方剂,用药一月后查视力,远视力右2.0,左1.5;近距离视力右1.5,左1.5,痊愈经验体会:对于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通过采用中医药免役平衡疗法系列方剂治疗,一般一到两个月,视力由治疗前低视力(0.1-0.3),一般治疗后能达到(0.5-1.0).治疗前视力在(0.5-0.6)者,一般治疗后视力可达到(1.2-1.5).中医药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越早越好,12岁以前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者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能达到愈后视力接近发病前的视力.陈氏免疫疗法在眼科的应用研究(整体论治与自体修复疗法)眼睛通5脏贯6腑,其实任何一种眼病(眼外伤除外),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畅,人体气血津液上贯于目不能达到正常指标,久而久之形成各种眼病,眼睛的病变过程,只是脏腑、经络、视路等中间环节出现故障后的一种外在表现.任何一种眼病都有着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这个过程,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及时纠正脏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环,调整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任何疑难病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治疗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并发症.从儿童做起,早发现早治疗,12岁以前是儿童发育眼球的关键性时期,及时纠正脏腑功能,通过调腑通络,平衡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眼球得到正常的发育,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能控制病情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找出具体病因而针对原发病或眼底病入手,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或眼底病,通过调腑通络治疗,疗效确切.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介绍:介绍: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本论文在《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作为大会交流论文,收录在《中医杂志》2005年4月第46卷增刊)作者:陈占永摘要:斜脖性弱视是具有代偿性头位的弱视(即头位倾斜),若不及时治疗或失去治疗机会,即影响外在形象,又影响视觉功能,在治疗上斜脖性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防治斜脖性弱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切中病机,故取效甚好.关键词:中医斜脖性弱视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介绍)1.1患者男,13岁,1996年10月8日就诊,自诉双眼视物不清,在某大医院诊断为弱视.症见眼睛内斜视,头位偏斜(代偿性头位),采用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B12、3磷酸腺苷、水杨酸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内服或者肌肉注射、静滴,局部以氟美松针2mg,加普鲁卡针0.5ml,行球后或球侧封闭,7天一疗程,间隔5天,行第2疗程治疗,采用遮盖法等治疗办法,未见成效,配镜矫正,自感戴镜与不戴镜一样,而后就诊我处.1.2症状:自诉自幼视物不清,干涩羞明,并频频眨目,配镜无法矫正.检查双眼:左眼内斜视,右眼眼位正位,外眼正常,查视力,远视力右0.1左0.1,近视力右0.2左0.2,视物时头有代偿头位(视物时头向水平方向一侧倾斜),散瞳检查:双目屈光间质清晰,左眼底视网膜有散在的视网膜泡状脱离,中心凹反射弥散,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1.3中医诊断:麻痹性斜视(目偏视),视瞻昏渺、青盲.1.4中医辨证:眼球偏斜,平素头晕,头痛,耳鸣,面色无华为辨证要点.病机:肝血亏虚,血不上容则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舌淡,血虚,血脉不充则脉细,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眼肌失约,则眼睛偏斜,运动失灵,视一为2,症属肝血不足,风中脉络.1.5中医治法:养血祛风(自拟方)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藁本全蝎等上方服一个月后代偿头位痊愈,眼位已正,近日失眠,血压偏低,病久气虚,脾胃中气不足,治疗拟方:益气升阳,固本培元.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陈皮甘草等1.6结果上方服一个月后中心凹反射正常,眼底泡状视网膜脱离已吸收.查视力:远视力:右0.6左0.8近视力:右1.5左1.5,药后一切正常,停止治疗.2、经验体会斜脖性弱视相当与麻痹性斜视合并弱视,麻痹性斜视该病多属肝虚受风,血虚复受风邪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治则养血祛风,益气升阳为治.弱视中医轻症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症,本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综上所述,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是斜脖性弱视的治疗原则.3、讨论:现代医家对弱视病因病机所论较为丰富.衣元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则成弱视.李纪源认为弱视成因有4:其一: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精不明而为弱视.其2:偏食择食,饮食不节.积滞损伤中焦,气机受阻,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影响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目失濡养而致弱视.其3:劳目久视用眼不当,致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择食,脾胃受损,蕴湿酿热,蕴结肝胆,均致肝胆疏泄异常,湿热薰蒸,浊阴上泛,目窍受蒙而酿病.其4:年弱体衰,久病亏损,竭视伤血或饮食失调,运化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生为弱视,李金田将弱视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两虚症.魏婉华认为弱视属气虚血瘀症.庞赞襄认为麻痹性斜视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致.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魏村祖传中医眼科邮政编码:052560联系人:陈占永近视眼的成因分类与中医治疗近视眼是多种原因引起,内因主要是指遗传.高度近视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外因对近视眼来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轴变长,另外,由于圆锥角膜、球形晶状体或房水成分的改变以及玻璃体液化等,也会形成屈光性近视.近视按性质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多为后天性发病,多为中、低度数,而且近视度数较稳定,不易发展,没有其他的并发症,一般远视力不正常,而近视力正常,病理性近视(轴性近视)多为先天遗传所致,多为高度近视,且易发展不稳定,多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原因.近视度分类:轻度近视(0~-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中医认为近视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则肝肾亏损,精血无以升腾于目失濡养,神光不能发越为先天遗传所致.后天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劳瞻竭视,致心阳衰微,阳不足则阴有余,阳为阴侵,耗伤肝血,因肝血亏虚,不能濡养于目,脉络淤阻,以致气滞血瘀,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气血两虚,劳瞻竭视,精雕细刻,久视伤血,损伤肝血,目中经络干涩,脉络纤细,气血不足而形成近视.在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眼中,气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补气升血,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目受血而能视,疗效确切.在高度近视的进展过程中,本质为眼底病变,病变过程中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及其黄斑病变,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经过辨证论治,化水湿,清痰通络,使功能恢复.
      

2008-05-08 01:28:01 我要投诉

      中药治疗弱视散光效果很好.典型病例介绍:(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成功治愈了许多眼科疑难病,现简要介绍如下)病案一:中医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患者邢某某,男12岁,河北深泽人,于1996年3月5日就诊,舌质淡、苔白,远视力右0.5,左0.6;近视力右0.8,左0.9.采用免疫平衡疗法,系列方剂,用药一月后查视力,远视力右2.0,左1.5;近距离视力右1.5,左1.5,痊愈经验体会:对于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通过采用中医药免役平衡疗法系列方剂治疗,一般一到两个月,视力由治疗前低视力(0.1-0.3),一般治疗后能达到(0.5-1.0).治疗前视力在(0.5-0.6)者,一般治疗后视力可达到(1.2-1.5).中医药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越早越好,12岁以前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者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能达到愈后视力接近发病前的视力.陈氏免疫疗法在眼科的应用研究(整体论治与自体修复疗法)眼睛通5脏贯6腑,其实任何一种眼病(眼外伤除外),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畅,人体气血津液上贯于目不能达到正常指标,久而久之形成各种眼病,眼睛的病变过程,只是脏腑、经络、视路等中间环节出现故障后的一种外在表现.任何一种眼病都有着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这个过程,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及时纠正脏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环,调整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任何疑难病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治疗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并发症.从儿童做起,早发现早治疗,12岁以前是儿童发育眼球的关键性时期,及时纠正脏腑功能,通过调腑通络,平衡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眼球得到正常的发育,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能控制病情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找出具体病因而针对原发病或眼底病入手,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或眼底病,通过调腑通络治疗,疗效确切.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介绍:介绍: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本论文在《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作为大会交流论文,收录在《中医杂志》2005年4月第46卷增刊)作者:陈占永摘要:斜脖性弱视是具有代偿性头位的弱视(即头位倾斜),若不及时治疗或失去治疗机会,即影响外在形象,又影响视觉功能,在治疗上斜脖性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防治斜脖性弱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切中病机,故取效甚好.关键词:中医斜脖性弱视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介绍)1.1患者男,13岁,1996年10月8日就诊,自诉双眼视物不清,在某大医院诊断为弱视.症见眼睛内斜视,头位偏斜(代偿性头位),采用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B12、3磷酸腺苷、水杨酸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内服或者肌肉注射、静滴,局部以氟美松针2mg,加普鲁卡针0.5ml,行球后或球侧封闭,7天一疗程,间隔5天,行第2疗程治疗,采用遮盖法等治疗办法,未见成效,配镜矫正,自感戴镜与不戴镜一样,而后就诊我处.1.2症状:自诉自幼视物不清,干涩羞明,并频频眨目,配镜无法矫正.检查双眼:左眼内斜视,右眼眼位正位,外眼正常,查视力,远视力右0.1左0.1,近视力右0.2左0.2,视物时头有代偿头位(视物时头向水平方向一侧倾斜),散瞳检查:双目屈光间质清晰,左眼底视网膜有散在的视网膜泡状脱离,中心凹反射弥散,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1.3中医诊断:麻痹性斜视(目偏视),视瞻昏渺、青盲.1.4中医辨证:眼球偏斜,平素头晕,头痛,耳鸣,面色无华为辨证要点.病机:肝血亏虚,血不上容则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舌淡,血虚,血脉不充则脉细,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眼肌失约,则眼睛偏斜,运动失灵,视一为2,症属肝血不足,风中脉络.1.5中医治法:养血祛风(自拟方)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藁本全蝎等上方服一个月后代偿头位痊愈,眼位已正,近日失眠,血压偏低,病久气虚,脾胃中气不足,治疗拟方:益气升阳,固本培元.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陈皮甘草等1.6结果上方服一个月后中心凹反射正常,眼底泡状视网膜脱离已吸收.查视力:远视力:右0.6左0.8近视力:右1.5左1.5,药后一切正常,停止治疗.2、经验体会斜脖性弱视相当与麻痹性斜视合并弱视,麻痹性斜视该病多属肝虚受风,血虚复受风邪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治则养血祛风,益气升阳为治.弱视中医轻症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症,本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综上所述,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是斜脖性弱视的治疗原则.3、讨论:现代医家对弱视病因病机所论较为丰富.衣元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则成弱视.李纪源认为弱视成因有4:其一: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精不明而为弱视.其2:偏食择食,饮食不节.积滞损伤中焦,气机受阻,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影响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目失濡养而致弱视.其3:劳目久视用眼不当,致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择食,脾胃受损,蕴湿酿热,蕴结肝胆,均致肝胆疏泄异常,湿热薰蒸,浊阴上泛,目窍受蒙而酿病.其4:年弱体衰,久病亏损,竭视伤血或饮食失调,运化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生为弱视,李金田将弱视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两虚症.魏婉华认为弱视属气虚血瘀症.庞赞襄认为麻痹性斜视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致.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魏村祖传中医眼科邮政编码:052560联系人:陈占永近视眼的成因分类与中医治疗近视眼是多种原因引起,内因主要是指遗传.高度近视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外因对近视眼来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轴变长,另外,由于圆锥角膜、球形晶状体或房水成分的改变以及玻璃体液化等,也会形成屈光性近视.近视按性质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多为后天性发病,多为中、低度数,而且近视度数较稳定,不易发展,没有其他的并发症,一般远视力不正常,而近视力正常,病理性近视(轴性近视)多为先天遗传所致,多为高度近视,且易发展不稳定,多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原因.近视度分类:轻度近视(0~-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中医认为近视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则肝肾亏损,精血无以升腾于目失濡养,神光不能发越为先天遗传所致.后天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劳瞻竭视,致心阳衰微,阳不足则阴有余,阳为阴侵,耗伤肝血,因肝血亏虚,不能濡养于目,脉络淤阻,以致气滞血瘀,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气血两虚,劳瞻竭视,精雕细刻,久视伤血,损伤肝血,目中经络干涩,脉络纤细,气血不足而形成近视.在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眼中,气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补气升血,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目受血而能视,疗效确切.在高度近视的进展过程中,本质为眼底病变,病变过程中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及其黄斑病变,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经过辨证论治,化水湿,清痰通络,使功能恢复.
      

2008-05-08 01:28:02 我要投诉

      中药治疗弱视散光效果很好.典型病例介绍:(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成功治愈了许多眼科疑难病,现简要介绍如下)病案一:中医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患者邢某某,男12岁,河北深泽人,于1996年3月5日就诊,舌质淡、苔白,远视力右0.5,左0.6;近视力右0.8,左0.9.采用免疫平衡疗法,系列方剂,用药一月后查视力,远视力右2.0,左1.5;近距离视力右1.5,左1.5,痊愈经验体会:对于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通过采用中医药免役平衡疗法系列方剂治疗,一般一到两个月,视力由治疗前低视力(0.1-0.3),一般治疗后能达到(0.5-1.0).治疗前视力在(0.5-0.6)者,一般治疗后视力可达到(1.2-1.5).中医药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越早越好,12岁以前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者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能达到愈后视力接近发病前的视力.陈氏免疫疗法在眼科的应用研究(整体论治与自体修复疗法)眼睛通5脏贯6腑,其实任何一种眼病(眼外伤除外),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畅,人体气血津液上贯于目不能达到正常指标,久而久之形成各种眼病,眼睛的病变过程,只是脏腑、经络、视路等中间环节出现故障后的一种外在表现.任何一种眼病都有着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这个过程,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及时纠正脏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环,调整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任何疑难病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治疗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并发症.从儿童做起,早发现早治疗,12岁以前是儿童发育眼球的关键性时期,及时纠正脏腑功能,通过调腑通络,平衡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眼球得到正常的发育,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能控制病情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找出具体病因而针对原发病或眼底病入手,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或眼底病,通过调腑通络治疗,疗效确切.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介绍:介绍: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本论文在《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作为大会交流论文,收录在《中医杂志》2005年4月第46卷增刊)作者:陈占永摘要:斜脖性弱视是具有代偿性头位的弱视(即头位倾斜),若不及时治疗或失去治疗机会,即影响外在形象,又影响视觉功能,在治疗上斜脖性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防治斜脖性弱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切中病机,故取效甚好.关键词:中医斜脖性弱视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介绍)1.1患者男,13岁,1996年10月8日就诊,自诉双眼视物不清,在某大医院诊断为弱视.症见眼睛内斜视,头位偏斜(代偿性头位),采用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B12、3磷酸腺苷、水杨酸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内服或者肌肉注射、静滴,局部以氟美松针2mg,加普鲁卡针0.5ml,行球后或球侧封闭,7天一疗程,间隔5天,行第2疗程治疗,采用遮盖法等治疗办法,未见成效,配镜矫正,自感戴镜与不戴镜一样,而后就诊我处.1.2症状:自诉自幼视物不清,干涩羞明,并频频眨目,配镜无法矫正.检查双眼:左眼内斜视,右眼眼位正位,外眼正常,查视力,远视力右0.1左0.1,近视力右0.2左0.2,视物时头有代偿头位(视物时头向水平方向一侧倾斜),散瞳检查:双目屈光间质清晰,左眼底视网膜有散在的视网膜泡状脱离,中心凹反射弥散,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1.3中医诊断:麻痹性斜视(目偏视),视瞻昏渺、青盲.1.4中医辨证:眼球偏斜,平素头晕,头痛,耳鸣,面色无华为辨证要点.病机:肝血亏虚,血不上容则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舌淡,血虚,血脉不充则脉细,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眼肌失约,则眼睛偏斜,运动失灵,视一为2,症属肝血不足,风中脉络.1.5中医治法:养血祛风(自拟方)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藁本全蝎等上方服一个月后代偿头位痊愈,眼位已正,近日失眠,血压偏低,病久气虚,脾胃中气不足,治疗拟方:益气升阳,固本培元.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陈皮甘草等1.6结果上方服一个月后中心凹反射正常,眼底泡状视网膜脱离已吸收.查视力:远视力:右0.6左0.8近视力:右1.5左1.5,药后一切正常,停止治疗.2、经验体会斜脖性弱视相当与麻痹性斜视合并弱视,麻痹性斜视该病多属肝虚受风,血虚复受风邪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治则养血祛风,益气升阳为治.弱视中医轻症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症,本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综上所述,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是斜脖性弱视的治疗原则.3、讨论:现代医家对弱视病因病机所论较为丰富.衣元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则成弱视.李纪源认为弱视成因有4:其一: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精不明而为弱视.其2:偏食择食,饮食不节.积滞损伤中焦,气机受阻,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影响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目失濡养而致弱视.其3:劳目久视用眼不当,致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择食,脾胃受损,蕴湿酿热,蕴结肝胆,均致肝胆疏泄异常,湿热薰蒸,浊阴上泛,目窍受蒙而酿病.其4:年弱体衰,久病亏损,竭视伤血或饮食失调,运化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生为弱视,李金田将弱视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两虚症.魏婉华认为弱视属气虚血瘀症.庞赞襄认为麻痹性斜视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致.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魏村祖传中医眼科邮政编码:052560联系人:陈占永近视眼的成因分类与中医治疗近视眼是多种原因引起,内因主要是指遗传.高度近视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外因对近视眼来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轴变长,另外,由于圆锥角膜、球形晶状体或房水成分的改变以及玻璃体液化等,也会形成屈光性近视.近视按性质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多为后天性发病,多为中、低度数,而且近视度数较稳定,不易发展,没有其他的并发症,一般远视力不正常,而近视力正常,病理性近视(轴性近视)多为先天遗传所致,多为高度近视,且易发展不稳定,多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原因.近视度分类:轻度近视(0~-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中医认为近视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则肝肾亏损,精血无以升腾于目失濡养,神光不能发越为先天遗传所致.后天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劳瞻竭视,致心阳衰微,阳不足则阴有余,阳为阴侵,耗伤肝血,因肝血亏虚,不能濡养于目,脉络淤阻,以致气滞血瘀,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气血两虚,劳瞻竭视,精雕细刻,久视伤血,损伤肝血,目中经络干涩,脉络纤细,气血不足而形成近视.在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眼中,气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补气升血,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目受血而能视,疗效确切.在高度近视的进展过程中,本质为眼底病变,病变过程中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及其黄斑病变,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经过辨证论治,化水湿,清痰通络,使功能恢复.
      

2008-05-08 01:28:02 我要投诉

      中药治疗弱视散光效果很好.典型病例介绍:(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成功治愈了许多眼科疑难病,现简要介绍如下)病案一:中医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患者邢某某,男12岁,河北深泽人,于1996年3月5日就诊,舌质淡、苔白,远视力右0.5,左0.6;近视力右0.8,左0.9.采用免疫平衡疗法,系列方剂,用药一月后查视力,远视力右2.0,左1.5;近距离视力右1.5,左1.5,痊愈经验体会:对于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通过采用中医药免役平衡疗法系列方剂治疗,一般一到两个月,视力由治疗前低视力(0.1-0.3),一般治疗后能达到(0.5-1.0).治疗前视力在(0.5-0.6)者,一般治疗后视力可达到(1.2-1.5).中医药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越早越好,12岁以前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者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能达到愈后视力接近发病前的视力.陈氏免疫疗法在眼科的应用研究(整体论治与自体修复疗法)眼睛通5脏贯6腑,其实任何一种眼病(眼外伤除外),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畅,人体气血津液上贯于目不能达到正常指标,久而久之形成各种眼病,眼睛的病变过程,只是脏腑、经络、视路等中间环节出现故障后的一种外在表现.任何一种眼病都有着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这个过程,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及时纠正脏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环,调整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任何疑难病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治疗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并发症.从儿童做起,早发现早治疗,12岁以前是儿童发育眼球的关键性时期,及时纠正脏腑功能,通过调腑通络,平衡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眼球得到正常的发育,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能控制病情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找出具体病因而针对原发病或眼底病入手,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或眼底病,通过调腑通络治疗,疗效确切.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介绍:介绍: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本论文在《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作为大会交流论文,收录在《中医杂志》2005年4月第46卷增刊)作者:陈占永摘要:斜脖性弱视是具有代偿性头位的弱视(即头位倾斜),若不及时治疗或失去治疗机会,即影响外在形象,又影响视觉功能,在治疗上斜脖性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防治斜脖性弱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切中病机,故取效甚好.关键词:中医斜脖性弱视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介绍)1.1患者男,13岁,1996年10月8日就诊,自诉双眼视物不清,在某大医院诊断为弱视.症见眼睛内斜视,头位偏斜(代偿性头位),采用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B12、3磷酸腺苷、水杨酸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内服或者肌肉注射、静滴,局部以氟美松针2mg,加普鲁卡针0.5ml,行球后或球侧封闭,7天一疗程,间隔5天,行第2疗程治疗,采用遮盖法等治疗办法,未见成效,配镜矫正,自感戴镜与不戴镜一样,而后就诊我处.1.2症状:自诉自幼视物不清,干涩羞明,并频频眨目,配镜无法矫正.检查双眼:左眼内斜视,右眼眼位正位,外眼正常,查视力,远视力右0.1左0.1,近视力右0.2左0.2,视物时头有代偿头位(视物时头向水平方向一侧倾斜),散瞳检查:双目屈光间质清晰,左眼底视网膜有散在的视网膜泡状脱离,中心凹反射弥散,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1.3中医诊断:麻痹性斜视(目偏视),视瞻昏渺、青盲.1.4中医辨证:眼球偏斜,平素头晕,头痛,耳鸣,面色无华为辨证要点.病机:肝血亏虚,血不上容则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舌淡,血虚,血脉不充则脉细,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眼肌失约,则眼睛偏斜,运动失灵,视一为2,症属肝血不足,风中脉络.1.5中医治法:养血祛风(自拟方)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藁本全蝎等上方服一个月后代偿头位痊愈,眼位已正,近日失眠,血压偏低,病久气虚,脾胃中气不足,治疗拟方:益气升阳,固本培元.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陈皮甘草等1.6结果上方服一个月后中心凹反射正常,眼底泡状视网膜脱离已吸收.查视力:远视力:右0.6左0.8近视力:右1.5左1.5,药后一切正常,停止治疗.2、经验体会斜脖性弱视相当与麻痹性斜视合并弱视,麻痹性斜视该病多属肝虚受风,血虚复受风邪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治则养血祛风,益气升阳为治.弱视中医轻症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症,本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综上所述,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是斜脖性弱视的治疗原则.3、讨论:现代医家对弱视病因病机所论较为丰富.衣元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则成弱视.李纪源认为弱视成因有4:其一: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精不明而为弱视.其2:偏食择食,饮食不节.积滞损伤中焦,气机受阻,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影响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目失濡养而致弱视.其3:劳目久视用眼不当,致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择食,脾胃受损,蕴湿酿热,蕴结肝胆,均致肝胆疏泄异常,湿热薰蒸,浊阴上泛,目窍受蒙而酿病.其4:年弱体衰,久病亏损,竭视伤血或饮食失调,运化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生为弱视,李金田将弱视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两虚症.魏婉华认为弱视属气虚血瘀症.庞赞襄认为麻痹性斜视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致.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魏村祖传中医眼科邮政编码:052560联系人:陈占永近视眼的成因分类与中医治疗近视眼是多种原因引起,内因主要是指遗传.高度近视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外因对近视眼来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轴变长,另外,由于圆锥角膜、球形晶状体或房水成分的改变以及玻璃体液化等,也会形成屈光性近视.近视按性质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多为后天性发病,多为中、低度数,而且近视度数较稳定,不易发展,没有其他的并发症,一般远视力不正常,而近视力正常,病理性近视(轴性近视)多为先天遗传所致,多为高度近视,且易发展不稳定,多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原因.近视度分类:轻度近视(0~-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中医认为近视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则肝肾亏损,精血无以升腾于目失濡养,神光不能发越为先天遗传所致.后天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劳瞻竭视,致心阳衰微,阳不足则阴有余,阳为阴侵,耗伤肝血,因肝血亏虚,不能濡养于目,脉络淤阻,以致气滞血瘀,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气血两虚,劳瞻竭视,精雕细刻,久视伤血,损伤肝血,目中经络干涩,脉络纤细,气血不足而形成近视.在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眼中,气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补气升血,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目受血而能视,疗效确切.在高度近视的进展过程中,本质为眼底病变,病变过程中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及其黄斑病变,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经过辨证论治,化水湿,清痰通络,使功能恢复.
      

2008-05-08 01:28:02 我要投诉

      中药治疗弱视散光效果很好.典型病例介绍:(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成功治愈了许多眼科疑难病,现简要介绍如下)病案一:中医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患者邢某某,男12岁,河北深泽人,于1996年3月5日就诊,舌质淡、苔白,远视力右0.5,左0.6;近视力右0.8,左0.9.采用免疫平衡疗法,系列方剂,用药一月后查视力,远视力右2.0,左1.5;近距离视力右1.5,左1.5,痊愈经验体会:对于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通过采用中医药免役平衡疗法系列方剂治疗,一般一到两个月,视力由治疗前低视力(0.1-0.3),一般治疗后能达到(0.5-1.0).治疗前视力在(0.5-0.6)者,一般治疗后视力可达到(1.2-1.5).中医药治疗儿童近视、弱视、远视、散光越早越好,12岁以前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者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有很好的疗效.一般能达到愈后视力接近发病前的视力.陈氏免疫疗法在眼科的应用研究(整体论治与自体修复疗法)眼睛通5脏贯6腑,其实任何一种眼病(眼外伤除外),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畅,人体气血津液上贯于目不能达到正常指标,久而久之形成各种眼病,眼睛的病变过程,只是脏腑、经络、视路等中间环节出现故障后的一种外在表现.任何一种眼病都有着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这个过程,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及时纠正脏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环,调整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任何疑难病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治疗近视、弱视、远视、散光、高度近视并发症.从儿童做起,早发现早治疗,12岁以前是儿童发育眼球的关键性时期,及时纠正脏腑功能,通过调腑通络,平衡脑神经、视神经,使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眼球得到正常的发育,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基本能达到正常视力.超过12岁,能控制病情发展,视力有所提高,总比它慢慢发展下去要好的多.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找出具体病因而针对原发病或眼底病入手,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或眼底病,通过调腑通络治疗,疗效确切.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介绍:介绍:中医治疗斜脖性弱视(本论文在《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作为大会交流论文,收录在《中医杂志》2005年4月第46卷增刊)作者:陈占永摘要:斜脖性弱视是具有代偿性头位的弱视(即头位倾斜),若不及时治疗或失去治疗机会,即影响外在形象,又影响视觉功能,在治疗上斜脖性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防治斜脖性弱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笔者采用中医药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的治疗原则,切中病机,故取效甚好.关键词:中医斜脖性弱视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介绍)1.1患者男,13岁,1996年10月8日就诊,自诉双眼视物不清,在某大医院诊断为弱视.症见眼睛内斜视,头位偏斜(代偿性头位),采用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B12、3磷酸腺苷、水杨酸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内服或者肌肉注射、静滴,局部以氟美松针2mg,加普鲁卡针0.5ml,行球后或球侧封闭,7天一疗程,间隔5天,行第2疗程治疗,采用遮盖法等治疗办法,未见成效,配镜矫正,自感戴镜与不戴镜一样,而后就诊我处.1.2症状:自诉自幼视物不清,干涩羞明,并频频眨目,配镜无法矫正.检查双眼:左眼内斜视,右眼眼位正位,外眼正常,查视力,远视力右0.1左0.1,近视力右0.2左0.2,视物时头有代偿头位(视物时头向水平方向一侧倾斜),散瞳检查:双目屈光间质清晰,左眼底视网膜有散在的视网膜泡状脱离,中心凹反射弥散,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舌质淡,苔白,脉细.1.3中医诊断:麻痹性斜视(目偏视),视瞻昏渺、青盲.1.4中医辨证:眼球偏斜,平素头晕,头痛,耳鸣,面色无华为辨证要点.病机:肝血亏虚,血不上容则面色无华,头痛,头晕,耳鸣,舌淡,血虚,血脉不充则脉细,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筋肉失养,眼肌失约,则眼睛偏斜,运动失灵,视一为2,症属肝血不足,风中脉络.1.5中医治法:养血祛风(自拟方)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藁本全蝎等上方服一个月后代偿头位痊愈,眼位已正,近日失眠,血压偏低,病久气虚,脾胃中气不足,治疗拟方:益气升阳,固本培元.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陈皮甘草等1.6结果上方服一个月后中心凹反射正常,眼底泡状视网膜脱离已吸收.查视力:远视力:右0.6左0.8近视力:右1.5左1.5,药后一切正常,停止治疗.2、经验体会斜脖性弱视相当与麻痹性斜视合并弱视,麻痹性斜视该病多属肝虚受风,血虚复受风邪或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治则养血祛风,益气升阳为治.弱视中医轻症属视瞻昏渺,重者属青盲症,本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综上所述,养血祛风,益气升阳,固本培元是斜脖性弱视的治疗原则.3、讨论:现代医家对弱视病因病机所论较为丰富.衣元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则成弱视.李纪源认为弱视成因有4:其一:肾精不足,目失濡养,则目精不明而为弱视.其2:偏食择食,饮食不节.积滞损伤中焦,气机受阻,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影响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目失濡养而致弱视.其3:劳目久视用眼不当,致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择食,脾胃受损,蕴湿酿热,蕴结肝胆,均致肝胆疏泄异常,湿热薰蒸,浊阴上泛,目窍受蒙而酿病.其4:年弱体衰,久病亏损,竭视伤血或饮食失调,运化不足,目失濡养而发生为弱视,李金田将弱视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两虚症.魏婉华认为弱视属气虚血瘀症.庞赞襄认为麻痹性斜视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致.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魏村祖传中医眼科邮政编码:052560联系人:陈占永近视眼的成因分类与中医治疗近视眼是多种原因引起,内因主要是指遗传.高度近视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外因对近视眼来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轴变长,另外,由于圆锥角膜、球形晶状体或房水成分的改变以及玻璃体液化等,也会形成屈光性近视.近视按性质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多为后天性发病,多为中、低度数,而且近视度数较稳定,不易发展,没有其他的并发症,一般远视力不正常,而近视力正常,病理性近视(轴性近视)多为先天遗传所致,多为高度近视,且易发展不稳定,多伴有玻璃体混浊、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原因.近视度分类:轻度近视(0~-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中医认为近视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则肝肾亏损,精血无以升腾于目失濡养,神光不能发越为先天遗传所致.后天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劳瞻竭视,致心阳衰微,阳不足则阴有余,阳为阴侵,耗伤肝血,因肝血亏虚,不能濡养于目,脉络淤阻,以致气滞血瘀,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气血两虚,劳瞻竭视,精雕细刻,久视伤血,损伤肝血,目中经络干涩,脉络纤细,气血不足而形成近视.在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眼中,气虚、精血不足为主要病机.中医辨症与辩病指导下的施治,补气升血,辅以活血化瘀、开窍明目之法,使气血调和,目受血而能视,疗效确切.在高度近视的进展过程中,本质为眼底病变,病变过程中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及其黄斑病变,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经过辨证论治,化水湿,清痰通络,使功能恢复.
      

疾病百科| 弱视

挂号科室:眼科

温馨提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弱视(amblyopia)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眼部内外没有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低于0.9)者称为弱视。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单眼偏斜可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对弱视的研究除眼...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较为多见 常见症状:斜视性弱视、器质性弱视、弱视眼的拥挤现象[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快速问医生下载
弱视治疗方法有哪些 散光弱视怎么治疗 先天性弱视的原因 斜视弱视检查方法有哪些
1 2 3 4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明目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

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说明书]

眼氨肽滴眼液

眼氨肽滴眼液

用于角膜炎、沙眼、视力疲劳及青少年假性近视等眼疾...[说明书]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关闭

loading

看病 男科 妇科 癫痫 性病 养生 新闻 白癫风 牛皮癣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快速问医生二维码
医师的追问
赠送医生锦旗:赠送医生锦旗是对医生回复的一个认可及鼓励!
赠送不赠送
返回
支付金额: 赠送医生锦旗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支付
关闭投诉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