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BR>
目前一般情况:轻微 反复
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龙胆紫
辅助检查:无
你好,孩子的鹅口疮反复发作,需要考虑日常生活中孩子是否经常接触鹅口疮的高危因素,包括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
建议产妇有阴道霉菌病时应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
你好,如果宝宝的鹅口疮反复发作,可以小心地刮下一点白斑送到检验室检测。通过检验能够确定酵母菌的类型,以便医生能更准确给宝宝用药。
鹅口疮是由于白色念珠菌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其实在人体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是可以和白色念珠菌和平相处的,但是当人体营养不良,或者身体衰弱的时候,念珠菌就会引起相关病变。
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宝宝会因疼痛而拒绝吃奶,造成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如鹅口疮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殃及”食管,一旦受到牵连,宝宝吞咽东西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因为怕疼,拒绝喝水,有可能出现脱水。
治疗上采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清洗,涂擦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你好,现在市面上销售的1%甲紫醇溶液刺激性大,不适宜直接用于婴幼儿口腔黏膜,一般用于皮肤病损。建议使用2%~4%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溶液治疗,是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常用药物,用于清洗婴幼儿口腔。轻症患儿病变在2~3天内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天,以预防复发。也可用于清洗母亲乳头。
如果孩子的症状反复发作好不了,孩子会因为口腔疼痛而拒绝吃奶,造成进食减少、体重增长缓慢。如鹅口疮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殃及食管,一旦受到牵连,宝宝吞咽东西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因为怕疼,拒绝喝水,有可能出现脱水。如果不及时治疗,酵母菌还可能波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当然,弥漫性酵母菌感染十分罕见。建议你及时到医院,将孩子口中的皮损送去化验,明确是什么类型的酵母菌感染,指导医生更有针对性的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鹅口疮需和滞留在孩子口中的奶块区别开来。口腔滞留奶块,它的性质形状与鹅口疮相似,但用温开水或棉签轻轻擦拭,即可移动、除去奶块。而本病白屑不易擦去,若用力擦去,白屑下面的黏膜是潮红的、粗糙的。
以上是对“鹅口疮反复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