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骨的新陈代谢是通过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破骨细胞分解吸收旧骨来完成。人的一生中,骨的形成和吸收呈动态平衡。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骨的形成大于吸收,在30岁左右,达到骨量的最高值;此后,骨的吸收大于形成,使骨密度越来越低,当骨密度低于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骨小梁结构破坏,骨量丢失,骨头硬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的疾病,尤其是老年人髋部骨折和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诊断是骨密度值小于-2.5。需要正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降低骨折风险
轻度的骨质疏松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感觉到乏力,腰背容易疼痛,甚至会出现全身的骨头疼痛,跌倒摔落时更容易出现骨折的状况,所以骨质疏松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驼背的现象,在治疗方面,需要结合生活方式来调整,骨健康补充剂,添加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共同进行选择的药物。骨质疏松的治疗周期比较长,有些患者骨质疏松经过系统的治疗还无法得到痊愈。
以上是对“如何理解骨质疏松症”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老年人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锻炼等,这能在很大程度减轻骨质疏松症,防止严重并发症出现。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