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问题描述:本人患有12年胆结石,14年糖尿病(空腹血糖在10左右),还有心脏早搏,萎缩性胃炎.胆结石开始时是泥沙样,现在在胆囊中已形成最大6毫米,大约十几粒结石.现在没疼痛感,只是对油脂食物非常敏感,不易消化,经常表现为胃酸胃胀.
我想咨询的问题:
1,关于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这种治疗方法,据说是创伤最小的方案,请问这种方法能不能取胆囊内的结石?
2,关于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肋缘下行小切口(1.5~2cm),用软性(纤维)胆道镜进入胆囊内检查和治疗,术后次日即可下床,3—5日后出院),请问这种治疗方法是不是目前保胆取石的最有效方法?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创伤恢复有没有问题?这种手术通常全部费用是多少?
3,关于保胆取石术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吗?
您是胆囊结石,又有糖尿病.从医疗上讲最好手术治疗胆结石.尤其是应该选在不发作时手术,风险要小点.否则在急性发作时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1,“关于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这种治疗方法”确实很好.但是目前技术上还无法进入胆囊,只能做胆总管内的结石手术.
2,“微创保胆取石术”有用用软镜和硬镜两种.各有千秋,看医生熟悉哪种方法了.目前它是对胆囊结石治疗最好的方法.前提是胆囊适合做保胆手术.就是胆囊本身有保留价值.
对于糖尿病病人手术的风险要小于传统的风险.手术前还是要注意控制血糖的水平,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手术费用各地可能不同,大致在8000~10000元左右.
3,目前它是最有效的方法.其他口服“熊去氧胆酸”对于部分病人有溶解结石的效果,但是口服时间长,费用较高,大部分病人会再生结石.因此不易受到欢迎.
还有提倡“中药溶石排石”的.我们认为先不论其效果如何,就结石本身论,结石在胆囊内对人体的影响还较小,如果进入胆总管内反而很易造成“胆总管结石”疾病引起有风险的“化脓性胆管炎”或“阻塞性黄疸”等情况.
因此我们提倡在糖尿病控制下选用“微创保胆取石”手术.
以上观点供参考.
以上是对“关于糖尿病患者做为微创保胆取石术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您这种情况,如果一定要做,建议做胆囊切除,实在不好切,医生可能会选择次全切除.保胆后患无穷啊,是多发结石,取了还会长,未必再冒险做一次腹腔镜?确实很危险.要把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值再做.
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做保胆手术.胆囊结石,没有药物可以消除,现在的观点(见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有(或经外科处理可恢复)功能的胆囊应该采用保胆的方法来解决,因为已经发现有功能的胆囊切除(无论是开腹还是经腹腔镜)后存在以下五个问题:1.胆囊切除所致的胆道损伤问题还未完全避免.2成石胆汁来自肝脏,从改正脂质代谢解决胆汁成分的思路发展看,较切除胆囊更为合理.3.功能性胆囊切除后肠肝循环和脂质代谢的变化,不能完全代偿恢复.4.现已发现胆囊具有某些免疫功能切除后对人体的长远影响值得研究.5.目前胆石症患者如此之多,是一个社会问题,显然不是手术切除可以解决的.这些后果,医生事前不可能细讲,在手术同意书上也只是用“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来表示,在出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时,医生多是用病情复杂,不可抗拒来解释,很难评为医疗事故.当你咨询了一些医生,他们都说切除胆囊对人没有影响,这是没有轮到他自己,在问到是否可以保胆,他们千篇一律的说,保胆后会复发,其实他们说的是旧的保胆手术,而新的保胆手术已经不是他们以前那种“一取了之”,被动等待复发的旧办法,由于采用了许多防止复发的措施,使5-10年的复发率从以前的30-40%降低到2-4%或更低,而且远不会发生胆囊切除那些可怕的后果,如免疫功能低下及胆囊切除后大肠癌和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升高,至死至伤等.腹腔镜只改进了器械,没有改变胆囊切除的基本程序和所引起的后果,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比开腹的更高,一想就明白,开腹手术百年,在三维直视手指触摸下都有0.5%左右的胆道损伤率和死亡率,腹腔镜没有改变(分离,结扎和切断胆囊管)造成医原性损伤的基本步骤,怎能改变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病率呢?更不能与保胆手术相比了.他的好处拔得如此高,完全是占领市场的宣传,其实,用腹腔镜切除有功能的胆囊,是以牺牲机体内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切口美容的手术,而保胆手术才是顾及局部和全身,真正的微创手术,07年12月,广州招开了保胆取石取息肉会议,保留有功能的胆囊的理念得到裘法祖,黄志强,冉瑞图等教授的肯定.具体方法是在右上腹作一2-3公分的切口,用胆道镜将结石或息肉取尽,再加上防复发的措施患者2-3天可出院,这样既去除了结石又保留了胆囊.要想保胆,就要趁胆囊功好的时侯治疗.要了解更多情况可通过GooGle搜索“胆囊切除并发症”,“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和“保胆取石取息肉”相关资料.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