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像是一道关卡.这一关,连接着医患双方,暗藏着不少玄机.什么玄
机?基本上就是猜谜语.谁猜得准谁的脉诀就好,谁猜的不准,谁就站不住脚.
弄好了,“先生”有可能征服病人,说你的“脉诀”好,取得信任,任你摆布,
然后把你的大名传扬出去.弄不好,就会失去信任,遭到揶揄,获得一个坏名声.
道理本来很清楚,病,生在病人身上,到底哪里不舒服,存在什么症状,病
人最清楚.包括脉诀好的中医先生在内,谁都比不了自己明白,可是,愚昧无知
的病人,往往拒绝说出症状,自己的症状,要让“先生”“试”出来.还有,有
些人是文盲加“语盲”,即使想主动“主诉”,也常常是“茶壶里煮饺子,倒
(道)不出来”,抓不住主要的说,繁繁地诉说一些与症状无关的生活琐事,生
活情节,总是说不清楚主要症状.这就给“切脉习俗”带来了充足的理由.
“切脉”就是“猜谜语”.面对“考先生”的病人,先生就必须“猜谜语”.
不过,“会打拳的不发毛”,聪明的先生是不会问其症状,也不会立刻说出谜底
的,需要的是和他“靠上”.你不愿说啊,我还不愿问呢!咱们就靠下去,看谁
靠过谁?于是,那先生,一言不发,正襟危坐,手按寸关尺,心想应对词,眯缝
起眼睛,表现出“开动脑筋”的样子来.病人一看,先生那幅认真,仔细劲儿,
真够先生材料.于是,病人在心理上,首先退却一步.先生继续坚持,再过一会
儿,病人还会再退一步.于是,先生占据了主动.眼见得病人已经耐不住性子,
看看到了火候,先生忽然把切脉的手收回来,十分肯定地说:“中焦阻塞了,脉
上带着呢!”仅此一句,已经憋不住了的病人,被十分陌生的“中焦”,“阻塞”
等词语一下子提醒了,知道“脉上带着”,瞒不过先生,于是,那些自觉症状,
顺着这陌生的词藻,滔滔不绝地脱口而出……
当然,也有的先生,通过一面试脉,一面拉家常,进行“症状刺探”.所啦
内容,看似与疾病无关,实际上是为了“诱导出症状来”.啦够多时,脉试多遍,
“刺探”的差不多了,把“刺探”出的一个症状猛地说出来,病人居然会很吃惊,
赞叹先生的“脉诀好”,而且会随着先生的口,继续往下说,直到说出各种症状
来.于是,先生一面说“该当如此的,脉上带着呢”,一面进一步顺藤摸瓜,盘
问再三,终于掌握了全部症状.这就是所谓“辨证论治”中的“辨”字之一宗.
诊脉,本来就是一种虚假的东西,是一种被玄虚了的,与
科学背道而驰的恶习,完全没有任何科学性.就连最具权威的史书《史记》,对
此也是否定的.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