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细胞百分比低
- 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什么危害,,,,
- 问:病情描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什么危害,,,,,,,,,,,,,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会不会有什么危害
- 答: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只要中性粒细胞的值在正常范围内就基本问题不大。指导意见:你是淋巴细胞值相对于中性粒细胞高了,造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只要中性粒细胞值在正常范围内就基本问题不大,不用担心。
- 周雪明医生: 病情分析:一般情况下,中性粒比值是50%-70%,不知道你具体是多少,还有绝对值是多少。指导意见:一般来说,这个白细胞,中性粒降低,主要是见于病毒感染,化学物接触等等,很广,不是特异指标,不一定的,需要综合考虑。
- 陈院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情况,中性粒百分比偏低一般是病毒性感染造成的。
指导意见:没有实名危害,只是提示有病毒感染可能,近期是否有感冒,或者是否存在乙肝等情况,如果是,则符合了。
查看详情>>
- 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是什么原因
- 问:病情描述:尿里有潜血,小便有时疼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甲亢,服用碘131,后来转变成甲减,现服用优甲乐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说有肾炎,让检查前列腺,还没有去检查。仔细看化验单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4.4%、淋巴细胞百分比46.8%。请问:什么原因会导致这两项数值不正常?
- 答:
-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4.4%偏低(55%一70%),淋巴细胞百分比46.8%偏高(20%—40%),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偏低也就是说明你的免疫力差,身体的抵抗能力比较差。指导意见:鉴于你的病情和你的吃药经历,我也建议你去医院做个检查,因为你小便都带血了,相对来说比较严重了,最好的就是检查一下前列腺,有病的治病,没病也放心!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不在意病情!
查看详情>>
- 3中性颗粒细胞百分比低是啥意思
- 问:全部症状:中性颗粒细胞百分比54.1%发病时间及原因:治疗情况:想要得到的帮助:中性颗粒细胞百分比低是啥意思
- 答: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 中性粒细胞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其颗粒表面有一层膜包裹,可分1~4型,颗粒中含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β葡糖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绝大部分的粒细胞属中性粒细胞.每微升血液中约有4500个中性粒细胞.由于这些细胞的细胞核的形态特殊,又称为多形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平均只有6-8小时,它们很快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发挥作用,而且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血液中来.在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一半随血流循环,通常作白细胞计数只反映了这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情况;另一半则附着在小血管壁上.同时,在骨髓中尚贮备了约2.5×1012个成熟中性粒细胞,在机体需要时可立即动员大量这部分粒细胞进入循环血流. 意见建议: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 中性粒细胞低一般是有病毒性的感染,可以吃点抗病毒的药,多喝水.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中性颗粒细胞百分比一般70%左右.意见建议:根据你说的中性颗粒细胞百分比54.1%,不好说为什么,只是偏低,如果有感染或者疾病急性期,一般会偏高,但是较严重时会偏低.
- 潘凌云主治医师: 您好!您说的这种情况,中性粒百分比低,白细胞中的其他的细胞成分较高一些,比如淋巴细胞的比例高或单核细胞,还有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嗜碱性粒细胞!你的结果是哪一项高呢?
查看详情>>
- 4体检血液报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46.
- 问:病情描述:体检血液报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46.6,淋巴细胞百分比略高46.3,请问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吗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无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吗
- 答:
- 张隽瑜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您的中性粒偏低,淋巴细胞偏高说明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指导意见:建议如下:希望可以注意一下自己是否存在感冒、炎症等,及时治疗就好的,问题不大
- 刘铁刚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血常规的检查一般是要结合临床症状来诊断病情,如果没有明显不适症状的话就不用担心。指导意见:一般这两项检查结果是这样的话多是考虑病毒感染的可能,比如感冒就是比较常见的病因。
- 冯水英药师: 病情分析:您好,根据您以上的血常规化验结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46.6,淋巴细胞百分比略高46.3,说明您现在的情况是没有大碍的。指导意见:您好,淋巴细胞百分比略高说明存在病毒感染,不过您现在的情况是稍微的变化,没有大碍,请你放心。
查看详情>>
- 5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
- 问:病情描述:我是冠心病患者,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40.8参考值50-70,而淋巴细胞百分比50,6参考值20-40,前一周因为拔牙吃了一些消炎药,停了几天阿司匹林,是不是有问题了,我该注意什么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2010年做过冠脉踪影支架手术,现在一直在吃药,阿司匹林和辛伐他丁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是不是有问题了,我该注意什么
- 答:
- 周小云副主任护师: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考虑你近期由于病毒感染等导致的血常规异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你以休息为主,多喝水,充分发挥人体的自然防御功能,慢慢就能自愈。
- 辛欢欢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看,没有问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可能与你服用抗生素有关,无需治疗。指导意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减低,淋巴细胞相对性的就会增高,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病毒感染,也可能与你服用抗生素有关,没有症状,无需治疗,可过段时间在复查血常规就好。
- 焦玉倩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你服用的药物为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但是根据您的血常规,基本没问题。指导意见:但是建议您定期去医院检查心内科咨询问诊。
查看详情>>
- 6中性细胞比率偏低
- 问:宝宝现在四个月今天有点咳嗽,去医院检查中性细胞9.46医生说太低了.要住院观察,,请问中性细胞比率偏低是什么意思?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 答:
- 张隽瑜副主任医师: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是由于周围血中粒细胞的绝对值减少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中医学“虚劳”范围.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随年龄而异,在足月新生儿为8×109/L(8000/mm3),早产儿为6×109/L,生后1-2月低限为2.5×109/L,至1周岁其正常低限为1.5×109/L,此数值直至成人期皆做为正常的低限.成人及儿童的绝对值低于1.5×109/L,生后2周至1岁婴儿的绝对值低于1×109/L时,即可诊断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合并症主要是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它的发生率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成正比,同时与病儿的免疫状态有关系.若免疫功能正常,中性粒细胞数即使低至0.5×109/L,也可以不发生严重感染.若免疫功能低下,如白血病病儿在应用化疗的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绝对数低至1.5×109/L时,即可反复发生严重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如停用可疑药物,停止接触可疑毒物,针对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各种原发性疾病的治疗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主要表现是感染,但感染发生的危险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呈负相关:中性粒细胞数(1.0-1.8)×109/L的患者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小,(0.5-1.0)×109/L者居中<0.5×109/L的患者可能性最大.此外,感染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及病程有关,一般来说由于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疾病,如继发于细胞毒药物骨髓放疗或早期造血祖细胞内在缺陷等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比其他原因所致的患者其感染发生的几率更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同时伴有单核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患者比仅只有单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感染更为严重.因此,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应因人而异,因病因而异.1,升中性粒细胞数的治疗(1)促白细胞生成药:在临床上应用的很多,如维生素B6,维生素B4,利血生,肌苷,脱氧核苷酸雄激素,碳酸锂等,但均缺乏肯定和持久的疗效,因此,初治患者可选用1~2种每4~6周更换一组,直到有效,若连续数月仍不见效者不必再继续使用.(2)免疫抑制药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输注等对部分患者,如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或由细胞毒T细胞介导的骨髓衰竭患者等有效.(3)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主要有非格司亭(rhG-CSF)和rhGM-CSF用非格司亭(rhG-CSF)治疗严重的慢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0.5×109/L=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报道:120例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用非格司亭(rhG-CSF)3.45~1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4个月后,其中108例患者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其他原因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如Fehy综合征,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内破坏不定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Kostmann综合征,Shwachmann综合征等也有治疗成功的小宗病例报道治疗不仅通过促进骨髓内粒细胞生成和释放而使中性粒细胞数升高,而且可以激活成熟中性粒细胞,从而使其吞噬功能增强而有利于感染的控制.2,骨髓移植除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淋巴瘤等成功地用骨髓移植治疗外,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也有治疗成功的报道.由于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治疗相关病死率高,因此,应权衡利弊,绝对掌握好选择该治疗的适应证.3,感染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治疗如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仅只有发热而无脓毒血症表现者,一般可在门诊治疗以避免医院内继发感染.对于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特别是粒细胞缺乏患者)出现发热时,应以内科急诊患者对待,立即收入院治疗有条件时应予逆向隔离.在进行皮肤咽喉血,尿,大便等部位的病菌培养检查后,立即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若病原菌明确患者,则根据药敏试验改用针对性的窄谱抗生素.若未发现病原菌,但经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者在病情治愈后仍应继续给予口服抗生素7-14天.若未发现病原菌,且经前述处理3天后病情无好转对病情较轻者可停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再次进行病原菌培养,若病情较重者应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等.对于严重感染患者,还可给予中性粒细胞输注,由于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和组织中的生存期短,因此至少1次/d连续3天方可起效.预后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病程病因,治疗方法等有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时感染的机会较少,如果去除病因,则预后较好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在过去因继发感染致使病死率高达70%~90%,因抗菌药物造血细胞生长因子(G-CSF,GM-CSF)等控制感染手段的增强及广泛应用,使大多数病人能度过感染关预后良好病死率已降至25%以下.但年老全身衰竭黄疸或合并严重感染者病死率高.虽积极治疗10天仍无明显好转者预后较差.骨髓中尚保留少量幼稚细胞比完全缺乏者恢复较快.外周血单核细胞持续存在并有增多趋势,提示疾病的好转.预防对密切接触放射线,苯或其他有害物质时应建立严格防护制度并定期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使用细胞毒药物的病人应每1-2天检测粒细胞数,并及时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尽可能避免或限制服用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在服用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非细胞毒药物)时应注意每周检查血象.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药物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病史者,应该避免服用相同及同类药物.
- 尹瑞英医师: 你好,病毒感染一般中性细胞比率都偏低. 你没有说你的宝宝白细胞情况,如果白细胞总数也低,应该考虑白细胞减少症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1,白细胞数严重减少需要紧急治疗.白细胞是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最主要的是指粒细胞减少,如果减少程度过于明显,则细菌很可能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力的状态下迅速扩散,甚至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2,有原因可寻的白细胞减少应针对原因治疗.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3,同时有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一步诊治.当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如果血液中其他两种细胞即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异常变化,问题就比较复杂,首先要进一步检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检查,以排除有无其他血液病,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都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为1.白细胞减少症:一般有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无症状,部分病人则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2.粒细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骤,常有高热,寒战,头痛,疲乏或极度衰弱.有时口腔,鼻腔,皮肤,直肠,肛门,阴道等黏膜处可出现坏死性溃疡.对药物过敏者,可同时发生剥脱性皮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迅速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导致死亡. 一般来讲单独的一个检查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和临床症状相结合时才有参考意义.对于你孩子的情况,如果白细胞总数也减少,就要积极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再复查一下血常规,如果还是低就应该做进一步检查.
- 谷宁飞副主任医师: 你好,白细胞,中性粒降低,主要是见于病毒感染,化学物接触等等,很广,不是特异指标,不一定的,需要综合考虑。建议进一步复查。
查看详情>>
- 7小儿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
- 问:小儿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正常值是40-75,我们的结果是21.9,请了解的帮忙看看小儿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正常值是40-75,我们的结果是21.9,请了解的帮忙看看
- 答:
- 王志新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6岁以下小孩的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成年人;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成年人,这是小孩的特征。指导意见:如果孩子在此年龄段内,那你说的这一项就是正常的。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
查看详情>>